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综合管理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赵军玲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的重要工程建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水利工程还可以将水量进行合理分配,控制水量的存储和流出,对与水资源严重流失的现阶段而言,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黄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的重要工程建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水利工程还可以将水量进行合理分配,控制水量的存储和流出,对与水资源严重流失的现阶段而言,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就针对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综合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综合管理
        引言: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而言,整个环节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如果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达不到标准就会对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并且也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环节需要进行重视,包括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等方面。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进行正确合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其良性作用,也保障了人们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一、技术层面的施工方法
        (一)预应力锚固技术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想要达到将整个工程都更加稳固的目的就需要利用预应力锚固技术。这一技术最早出现在英国的造船业,主要原理是通过对预应力钢材的运用,使其在合适的位置实施预应力技术[1]。我国的建筑行业近年来也对预应力锚固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且也广泛应用到了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来。该技术的主要材料是钢绞线和高强度钢筋,材料的主要优点是高抗腐蚀性和可重复利用性,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正面影响。在施工前,要进行准备工作,比如考察一下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和特点,根据土质的特点进行锚固材料的选择,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对锚固材料的用量和距离进行正确合理的计算并设置。主要施工过程大致是四个环节,首先是进行打孔,在打孔时,需要非常准确的对孔位的位置进行控制,对间距和深度进行测量,直到符合施工要求为止;其次是进行锚杆的放置,在进行放置时要以孔位为标准,对插放的深度进行控制,并且在放置的方向也要注意,一定要垂直;然后是注浆固定,在进行注浆固定的施工中,要对材料配比进行掌握,保证稳定性。为了防止土质较为疏松的区域发生工程滑坡现象,一般都会采用预应力锚固技术来进行稳定,主要是改善了土层受力不均的现象,提升了施工的稳定性。目前在施工中对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也对这一技术的施工方法和材料进行了更新,也在逐渐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如何进行坝体填筑
        在进行坝体填筑施工中,需要在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首先就是对填筑材料进行正确选择,在选择时要对材料的防渗性进行检查,在材料的填充物方面要选择石料填充的,其中不可以包含树枝和其他物质,更不可以含有有害物质[2]。在正式进入施工过程时,要对施工的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划分施工区域,并且为了避免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冲突,要对工作人员的施工时间和设备的调度要根据施工环境和施工季节进行调整和安排。在进行坝体填充时,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控制,在铺置填料时,要注意方向平行于基准线,要把人工和机械进行合理分配,在进行平铺时可以采用机械进行,在进行平铺后对边缘和交界处的处理上就要人工进行操作,人工操作可以弥补机械做不到的细节问题,才可以保证厚度达到施工要求。在铺置完成后要对施工区域进行洒水,洒水主要是为了保证填充物料的含水量,使其在后续的使用中不会由于干燥导致开裂,破坏到工程质量,同时不同的环境洒水量也不同。最后一步是对填充物进行压实,在实施作业中要注意整体的方向。
        (三)围堰导流的施工要点
        施工环境对于工程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并且工程在施工前也会对施工环境做出明确的要求。在水利工程中,对环境的要求也是极高的,首先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环境的干燥性进行考察,必须达到施工的标准,而在施工环境中进行围堰导流就是对环境进行干燥处理采取的方法。施工的安全是在施工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现场是位于水源的上方向,那么就要在下方向进行围堰施工,以避免水流倒流。

在进行围堰导流施工中,要注意施工过程的科学性,首先要对设计方面进行管理:在设计前,设计者要对施工环境进行勘探,对施工位置的水流方向、流速和旱涝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并且在进行施工季节和地点的选择上也要符合施工的具体情况;最后是在具体设计中,要对范围和时段还有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需要符合施工的要求和标准,并且在拆堵顺序方面也要提前做好计划,避免在施工中会产生的负面影响[3]。要通过人为的方式把水流方向和水流量进行引导,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在围堰导流施工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全部围堰导流或者部分围堰导流这两种方法,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进行不同方法的采用。全部围堰导流的主要原理是采用在地表开挖导流渠道的方式进行。在施工开始前,可以利用建模来对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模拟,对各种围堰导流的方法进行操作,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方案。围堰导流不仅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也降低了施工的成本,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施工项目。
        二、对施工过程的综合管理
        (一)保证施工的整体质量
        在对工程开始施工前,首先需要对项目的勘查、测量、放线的具体情况进行复核,这就需要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共同参与,打下良好的施工基础。在施工前要对坝体、围堰、枢纽建筑物等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到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施工条件,在符合工程标准和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制定出最为合理和科学的规定和措施。在进场前应对施工物料进行严格审查,所有施工建材都需要具有出厂证明、使用说明书和合格证书等文件,检查后发现问题应及时和厂家进行沟通。
        (二)制定有效的施工工期
        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整体生产水平和技术条件等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拟定,指定有效的施工工期。首先需要对施工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在施工中合理规划生产作业的次序,不断对施工的效率和计划中的进度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存在差距的原因,并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三)严格控制综合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工程的成本和效益对施工中的物资和人力资源进行控制。在进行施工物资采购时,需要提前对市场价格进行分析,货比三家,对比多个供货商的信誉、生产能力和运营规模等条件,选择经济条件最适合并且质量最优的合作单位。在物资使用时,需要考虑到工序的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限额领料制度,避免出现物料的浪费和损坏以耗费工程成本的情况。对于一线人员的薪酬来说,可以采取计件和计量的方式,以提高一线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源头提高生产的效率,从而节省人力资源造成的成本。
        (四)要把人员安全放在首位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是首先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安全护具方面,需要对其质量进行检测,首先要保证护具质量的合格,其次是要保证数量的充足。要定时给一线作业人员开展关于安全的意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
        结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水利工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管理。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是提高我国经济水平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婷.基于OHSMS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
        [2]徐钰德,王铭岩,杨叶娟.基于BIM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及应用流程[J].人民黄河,2019,41(08):138-143.
        [3]吴宝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4):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