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应用探讨 尹传斌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尹传斌
[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着重关注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策略,进一步有效确保城市发展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中冶置业武汉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80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着重关注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策略,进一步有效确保城市发展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海绵城市”的理念是新时期城市雨水管理过程中的全新管理理念,它有着十分显著的应用优势,可以充分确保在降雨的时候,整个城市像海绵一样针对水分进行吸收,净化和存储,然后在需要利用水资源的时候,有效利用这些水分。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希望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应用
        1引言
        海绵城市是新时期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它有着十分显著的应用优势,可以针对雨水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同时,针对海绵城市相关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应用,这样能够进一步有效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所以有效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这样能够使城市化进程实现更加良好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对此,着重针对海绵城市建筑工程的技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这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
        2海绵城市建筑工程技术应用探讨分析
        2.1收水—雨水存储技术的应用
        针对海绵城市而言,作为海绵体,首先要针对雨水的吸收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使其具备强而有力的吸收功能,这样才能确保存储空间呈现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在针对海绵城市建筑工程进行技术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针对整体城市建筑的工程技术理念进行升级和优化。例如,在一般的城市建筑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简单的快速排出雨水,以此作为实际的建筑理念,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天气状况极有可能出现暴雨久旱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有的设计渠道不能实现快速有效的排水,容易产生城市内涝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海绵城市“海绵体”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面临极大的挑战,对于城市居民来讲,也受到很严重的损失。因此,在海绵城市设计过程中,要以城市建筑工程为基础,使海绵城市“海绵体”相关设施和功能能够呈现出更有效的利用效果,要充分利用相关工程的储水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然后有效分担雨水吸收作用,从根本上有效避免过量雨水注入到“海绵体”设施内部,这样能够充分确保“海绵体”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使其功能正常运行。
        为使“海绵体”相关功能和价值不会受到破坏,在存储雨水的过程中,要针对建筑工程的周边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同时要对周边的植物进行有效的保护,确保相应的建筑和生态系统能够有效融合,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降低整体工程对于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此使建筑周边的植被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工程具体技术应用环节,要充分确保新建建筑和原有的“海绵体”构件保持在联通的状态,特别是针对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效协调,使其呈现出互补的效果,以此充分确保“海绵体”没有饱和状态,使雨水得到科学合理的调节。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地下车库屋顶的空间,更有效的吸收和储备雨水,使其融入到储水系统中。同时在屋顶要做好相对应的防水处理,并设置相对应的隔层,以此有效实现人水分离,确保雨水可以使得顶层建筑的散热问题得到有效处理。
        2.2改水—雨水转化技术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在城市的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对其取舍相对来说都简单粗放,主要是通过自来水厂的供应,针对水资源利用城市管道的形式向外排除,而在海绵城市的构建过程中,建筑物要做到多个源头进行分散,而不是单独的依靠集中的水源供应,要进一步有效利用雨水转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应用该技术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在早期的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工程本身只是水源的载体,在针对水源进行净化处理的过程中,相关系统并没有深入到建筑工程体系内部,在海绵城市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增加该功能。然而,从实践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在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程度方面仍然比较有限,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只是利用简单的净水设备对其进行转换,并没有充分实现饮用水标准。因此,当前雨水最终循环阶段只能简单地用于建筑内部的生活排污用水等相关方面以及周边的园林绿化等工作,在后续的操作过程中,要进一步向着生活饮用水等相关方面进行演进和转变。海绵城市的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海绵城市的发展,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要求建筑相关技术有更健全完善的标准和制度体系,以此进一步有效推进海绵城市工程实施技术,针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格局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以此确保其实现良性发展。
        2.3用水—雨水循环技术的应用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更有效的应用多种类型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海绵城市与其他一般性的城市建设理念和功能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建筑工程要有效具备通常城市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充分融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切实有效的应用全新的雨水循环技术,以此使城市天气得到更有效的调节和优化。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首先,在设计阶段要充分结合整体建筑工程使用阶段的保水技术,确保每一个建筑都有比较强大的储水功能的“水立方”体。因为从实践情况来看,当前通常情况下会有比较长时间的特大暴雨或者干旱天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管理部门在面对暴雨或者干旱天气的过程中,切实有效的解决水资源利用问题,要构建雨水循环系统,在建筑的屋顶采用防水性能更高的防水材料,确保屋顶能够成为一个比较庞大的雨水储备隔层,使雨水储备面积与屋顶同等大小,在大雨来袭之季,四侧翼板张开收集雨水;待雨水收集到饱和状态时,由管道向地下车库中的储备水箱进行传送以及收集的过程中,对于建筑内部的生活用水管道也可以有效打开,将雨水用于卫生间等对水体要求不是很高的区域,以此使自来水厂的供应压力得到充分的降低,同时如果地下车库水储备能力达到了极限值,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向周边的公共设施进行转移,以此确保雨水的最大吞吐量。其次,切实有效的进行墙体的附水设计。一方面要将雨季的雨水留驻在墙体之上,用于旱季的高温暴晒,是建筑物内部的温度有效降低,进一步延缓建筑墙体的功能退化速度,同时利用水蒸气的蒸发效果,使城市的空气质量得到有效调节。另一方面,突遇长时间的旱期,通过屋顶和地下车库预埋的雨水储备资源进行墙体的循环补助,进一步激活死水,并且附着在墙体之上,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有效防护好整体建筑物的墙体,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性能。最后,应用地下车库的储水释放技术。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能够使屋顶的储水压力得到充分的缓解,进一步激活储备的水资源,这样能够在旱季水资源供应过程中得到更有效的应用,例如,周边园林树木的灌溉、喷淋和车库进出车辆的清洗,道路的降温等,这样可以使雨水的利用率充分提升,有效规避雨水内涝等相关问题。
        3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探讨,我们能够充分看出,在海绵城市的相关施工技术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落实相关方面的技术要点,保障科学有效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案得到更有效的落实,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奠定基础。同时,要关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优化,针对水资源和水生态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协调,结合海绵城市的具体功能需求,贯彻落实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确保建筑工程技术和城市规划有机结合,使城市环境更加优化。
        参考文献
        [1]颜伟康,朱曙光,李云,等.海绵城市技术在池州市齐山大道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6,24(4):69-73.
        [2]余愿.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建设科技,2017(1):78-79.
        [3]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城乡建设,2015.(13):68-69.
        [4]杜中华.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6):718-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