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TBM具有快速掘进的特点,但在穿越复杂地层时,经常会引起塌方等施工灾害,导致卡机甚至停工。本文以新疆某引水工程为工程实例,通过地震波法和激发极化法对TBM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探测预报,针对TBM施工灾害预测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法和激发极化法对TBM隧道塌方段的预报结果准确,研究成果为TBM引水隧洞施工灾害预测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TBM;超前地质预报;塌方;地震波
1、工程概况
本文以新疆某引水工程为研究背景,线路桩号2+370m-29+187m,总长度26817m,开挖直径为7830mm。线路总体走向由西北向东南,地貌为低山丘陵。总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相对高差670m,洞室最大埋深为668米,地形起伏,沿线冲沟较发育,设计坡度1/3000(TBM施工段),主洞钻爆段设计坡度为1/5600。TBM段全长23.737km、主洞钻爆段1740m。
2、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为有效查明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超前预报单位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地震波法预报结果如下:
(1)11+059~11+084 段落:在反射图像上,出现明零星的正负反射,推断该段落围岩完整性差,局部节理裂隙发育,可能发生掉块,应及时支护。
(2)11+084~11+115 段落:在反射图像上,出现明显的正负反射,推断该段落围岩完整性较差,节理裂隙发育,局部破碎,易发生掉块和塌腔。其中11+090~11+107段落异常较集中,推测该段落岩性强度变化较大,施工中加强支护,防止掉块和塌腔。
图1 隧道地震波成像图
根据GEI综合电法仪,激发极化预报结果如下:
(1)11+059~11+079 段落:三维电阻率图像中掌子面前方电阻率偏低,推断该区域可能出现滴渗水,局部可能出现股状流水。
(2)11+079~11+089 段落:三维电阻率图像中电阻率相对于前半段有所升高,推断该区域可能出现滴渗水。
图1 激发极化法三维成像图
3、现场施工情况及塌方卡机原因分析
3.1 掌子面塌方情况
TBM掘进施工至桩号11+083.7~11+110m段,刀盘推力10760~17910KN,扭矩1870-2670KN•m,贯入度7.5~11.8mm,揭露的围岩整体较为完整,局部左侧顶拱10点~12点方向岩体完整性差,围岩类别为IIIb。在桩号11+104m附近顶拱出现大量裂隙水,呈线状流水~股状涌水,水量约40m³/h。在11+102~11+104m处支护拱架发生下沉变形。施工至11+095~11+104m左顶拱~右侧顶拱(10点~1点方向)围岩整体失稳,造成拱架严重扭曲,围岩塌落至物料平台处,此次坍塌轴线长度约10m,环向宽度5-6m,径向深度3~4m。
3.2 塌方原因分析
根据洞内塌落后石渣分析,拱顶后存在有挤压破碎的软弱夹层,为顺层挤压破碎带。隧洞位于挤压破碎带下盘,岩体相对较为完整,上盘较为破碎,并富含有大量基岩裂隙水。隧洞开挖后形成泄水通道,基岩裂隙水加速流动,顺势携带一些泥质、岩屑等细小颗粒,层间结构面抗剪强度也随之衰减,挤压破碎带下盘岩体开始蠕变下沉,形成空腔。随着地下水持续不断侵蚀破坏,挤压破碎带及上盘岩体也开始松动坍塌,岩体以重力型式直接作用于一次支护结构上,造成拱架严重扭曲变形,直至松散的碎块石坍塌至物料平台处。此次坍塌主要诱因为基岩裂隙水,其次为未揭露的层间挤压破碎带[1-4]。
3.3 预报对比
现场实际塌方段为11+095~11+104m,超前预报建议加强支护段为11+090~11+107,由结果可知实际塌方段完全处于建议加强支护段内,表明超前预报结果准确,地震波法与激发极化法的组合满足指导TBM施工的要求。
4、结论
本文以新疆某引水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地震波法和激发极化法对TBM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探测预报,针对TBM施工灾害预测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法和激发极化法适合在TBM隧道环境下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可以对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含水构造进行准确探测,降低TBM遭遇塌方事故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刘宁等, 深埋破碎岩体TBM掘进风险评估与应对.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S1): 第3348-3355页.
[2]吕炎浩, 浅谈TBM卡机高效脱困技术.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8(08): 第58-62页.
[3]杨鲲鹏, TBM在隧洞施工中卡机脱困的实践. 山西水利科技, 2018(03): 第35-39页.
[4]徐虎城, 断层破碎带敞开式TBM卡机处理与脱困技术探析. 隧道建设, 2018. 38(S1): 第156-160页.
作者简介:韩强(1973.09),男,新疆阿勒泰人,职称: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