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晏培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湖南中环领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体系来说,常规监测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其获得的监测数据引导着整个环境影响评价,同时监督评价内容。本文讨论了常规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常规监测;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
        开展常规环境监测工作,可以获得环境质量状况的精确数据,从而对环境质量进行准确环境影响评价,进而为相关的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管理依据,通过科学的环境管理解决现今遇到的环境问题,最终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总得来说,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获得常规环境监测的支持,才能顺利展开环境保护工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一、常规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
        (一)常规监测
        常规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机构利用多种手段对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分析各项环境指标确定污染严重程度与环境质量。常规监测的内容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态监测等。
        (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一个活动开展后可能会产生的环境影响的合理、科学分析以及评估,同时制定有效控制、减缓策略并进行相应的跟踪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社会制度,并通过立法确立其地位,可以对社会环境问题起到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经济与绿色环境统一、可持续发展。
        二、常规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起到的作用
        (一)基础性作用
        社会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对于一个项目活动来说,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前必须获得大量量化环境信息,全面了解污染物产生原因以及分布,同时对污染未来发展有一定的掌握,并确认气候等因素对污染的影响。因此,常规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条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二)监督作用
        常规监测比较客观实效,反映的也是切实的环境概况、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度以及气候对环境评价内容的影响。此外,常规监测记过也反映了项目的环保水平,从而确保项目可以顺利进行。常规监测是考评、监督、检查以及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手段。
        (三)预测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在其工作中不断完善常规监测方案,同时分析污染源与污染区域分布、环境承载力、项目周边环境概况等,确定污染源,并预测未来污染发展趋势,并制定环境保护预防方案。
        (四)整体性作用
        一般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环节(前期环节、建设环节、运行环节、评价环节)都需要常规监测中获得的相关环境数据的保障。当项目开始进行环境评价后,就要进行摸底监测;项目建成后,也要进行常规监测,保证项目污染数据达标(废水、废气、噪音等);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仍要定期开展回顾性监测、评价,确保项目环境指标符合标准。因此,常规环境监测是贯穿评价整体的。
        三、常规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大气环境监测
        在常规监测的大气环境监测中,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其一,监测频率不明确。依据大气环境评价标准,监测频率分小时值、日均值。因此,在常规监测中,必须严格遵循大气环境评价标准中的监测频率,否则会降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使得评价结果不准确。
        其二,评价标准不明确。对于一些很少进行监测的项目,存在着很严重的评价标准不明确现象。因此在委托监测之间,必须提供详细的评价标准,从而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
        其三,监测点位置不合理。工作人员没有根据相关标准要求选择监测点。对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对于工业排放,应在周界外最高浓度出设置烟尘监控点;对于露天排放,应在烟尘产生5米内设置监测点,设置高度要比排放浓度最高处高至少5米。但现今许多监测人员设置监测点时不注意距离,没有在浓度最大处设置,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


        (二)水环境监测
        在常规监测的大气环境监测中,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其一,监测点不明确。根据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应先派遣监测人员到现场布置监测点位。但实际监测时,许多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为了减少成本,没有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前期现场勘测,这导致监测点不明确,影响监测效果同时,还浪费了大量人力与物资。
        其二,监测项目考虑不周。水环境监测时要考虑水域的具体状况,然而许多监测单位考虑自身发展,忽视了全面的环境监测,比如对于许多重污染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许多监测企业仅仅考虑到了排污是否环保,但是没有注意到重污染水排到地下水系可能造成的后果。
        (三)噪声监测
        一般来说,不同区域噪声监测依据应各不相同,比如交通主干线两侧区域的噪声监测应当遵循工业企业的噪声标准。但实际监测时,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没有考虑交通噪音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样导致监测效果较差,使得实际的环境评价与最终的监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
        四、加强常规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的措施
        (一)提升常规监测的重视程度
        通过上文的叙述,可以看出常规环境监测十分重要,不论是对于环保工作还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有效增强环境监测能力,发挥监测与影响评价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发现环保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时提出控制措施,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
        然而现阶段的常规环境监测工作中,人们的重视程度很低,一方面不重视全面、全过程的环境监测工作,仅仅在建设初期进行一次影响评价工作;另一方面,忽略动态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设。因此,需要企业、相关部门以及政府等多方面,加强对常规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的提升,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同时,还要保证监测工作质量。
        (二)引进新的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
        提升常规监测工作质量可以有效提升环境影响评价质量,提升常规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可以从引进新设备和引进新技术两方面入手:
        其一,相关工作人员重视环境监测设备的发展,及时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如信息化、智能化的优化环境监测设备、应用感应技术的监测设备。
        其二,相关人员重视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与革新,合理引入先进监测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图像技术等。此外,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处理技术,构筑监测信息共享、管理平台,提高监测信息处理效率的同时降低环境监测的投入。
        (三)加强常规环境监测工作的监察力度
        常规环境监测工作中,容易出现因监测人员人为违规操作、从而导致的监测质量下降。因此,要加强对常规环境监测工作的监察力度,具体做法包括: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完善监测市场的构建;上级领导部门定期检查或抽查;各级管理层发现监测工作中的问题时,有权力、责任以及义务进行上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监测数据进行检查,保障数据准确可靠。
        结束语
        常规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前提,它渗透与评价工作的每个环节,起到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与准确性。此外,提高相关部门对常规环境监测工作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监察力度,保证监测单位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提供高水平的环境监测,为环保、可持续发展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周雁.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监测[J].山西化工,2019,39(06):166-168.
        [2]袁丹.探讨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9,9(10):12-13.
        [3]易芳,杨林锋,叶竹兰,万芬.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及局限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0(03):1-4.
        [4]普布央金,次仁央金,尼玛卓玛.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J].西藏科技,2014(11):14-16.
        [5]鲜思淑.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08):34-37.
        [6]黄俞荣.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J].轻工科技,2014,30(07):10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