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探析 李丽君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李丽君
[导读] 摘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找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山西省长治市委党校  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
        摘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找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经济
        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每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都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在特定时期制定的土地制度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然而,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环境变化,原有的农村土地制度因不符合实际情况而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才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2]。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为例,当时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民不再被地主雇佣,农村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巩固了当时的新生政权。
        2 土地制度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1有利于农村生产规模化的形成改革土地制度的过程中,要根据我国农村发展的具体情况去开展工作,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有利于形成农村生产规模化。目前,农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元化、规模化,并且也产生了很多以土地为基础的产业,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还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运用。与此同时,在土地制度改革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改革方案,充分体现出了制度改革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2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
        城乡一体化,不仅拉近了农村和城市的距离,还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只有大力推进土地制度的改革,才能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如今,发展相对比较快的是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慢的就是农业了,因而出现了城乡差距大的现象。在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中,可以将土地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使农村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另外,农民还可以通过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进行投资土地,扩大经济收入的渠道。在当前的土地制度下,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土地流转形式。由于土地流转没有健全的法律规定,因此不能保证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土地流转形式的不规范,不仅会产生土地纠纷问题,而且还使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得到了限制,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基于此,必须确保土地制度改革及土地流转形式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3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我国农村发展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生产力比较落后。近年来,即使国家给予了一些优惠政策,也不能很战略的要求。与此同时,土地制度的改革会大幅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从而实现社会公平、乡村经济振兴,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4有利于合理分配资源
        土地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很多的农民为了能够增加经济收入,会选择进城打工,逐渐减少了农村劳动力的数量,甚至出现农村土地无人耕种的现象。这样对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不利的影响。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可以将土地资源和人力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既可以高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又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如果农村土地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充分地发挥农业的优势,就会有效减少外出打工人员,使人力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
        3 当前发展阶段下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3.1 产权不够明确
        当前发展形势下,农村在进行土地制度优化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于土地产权方面的重视力度,有效明确各项产权间的关系。对产权的划分与明确,能够保障土地产权自身划分更加明确合理,在开展对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完善工作中,保证产权整体所界定的范围更加科学精确。但就目前我国在进行农村土地制度及其产权划分管理工作时,仍存在部分不足,例如土地产权划分不够清晰明了,在整体范围的界定方面过于模糊,从而严重影响到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工作的顺利推进。


        3.2 法律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提升速度也随之增快,同时农村地区整体土地流转速度得以大幅度提高,土地流转规模加大,相关政府也逐步重视起了针对农村地区土地的各项工作。目前,由于当前关于土地产权里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造成在经营过程中,无法保证农民自身获取合法权益。
        3.3仍采用传统制度,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提升迅速,在开展对农村土地制度管理及优化的过程中,仍出现有部分地区采用传统土地制度。随着农村地区土地生产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传统形势下的土地制度逐渐无法满足农村生产需要,小农生产模式和与大规模生产之间矛盾问题明显增多,成为目前发展形势下农村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所需重视的问题。只有积极探究并合理解决传统历史所遗留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对于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经济市场化的建设,也成为目前发展阶段市场建设的重要问题。
        4 协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4.1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产权体系
        农村土地所有权是国家的,但使用权是农民的,这种土地产权体系不仅满足了目前的社会需求,还有利于推动农村土地管理的统一化进程。
        (1)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充分体现土地资源应有的价值,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明确划分土地产权体系中每一个部门的权利和义务,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符合法律规定。
        (3)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推动我国农业规模化发展,确保我国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4.2积极将市场观念纳入土地制度改革中
        将市场观念纳入土地制度改革中,一方面能推动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能促使农村劳动力在非农忙时期从事非农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并确保相关法律能够得到落实。
        (2)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商品化价值评估体系以及相关标准,确保农村土地流转的整个过程都符合法律规定,维护农民的相关利益。
        (3)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管理,确保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符合市场规律。
        4.3注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对于农民来说,土地资源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如果在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采取强行占用农民生产资料的方式,将会极大地阻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创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不断优化与改革,是当前发展阶段下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并加强乡镇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点工作内容。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应重视对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规划,同时掌握当前农村地区在土地制度应用方面存在的各项问题,明确农村地区实际的经济发展方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土地运营机制的建设,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做到将土地承包权交还于农民自身,从而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资料:
        [1]赵海波,滕春明.土地制度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240.
        [2]丁艳.土地制度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J].农家参谋,2019(20):20,33.
        [3]胡新艳,罗明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J].国家治理,2019(38):25-30.
        [4]张瑞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探析[J].吉林农业,2019(19):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