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姚方刚
[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长期高速的经济增长,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激化了人地关系的矛盾。
        山东省平邑县丰阳国土资源所  山东临沂  2733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长期高速的经济增长,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激化了人地关系的矛盾。我国人口以每年1300万~1400万人的速度在增长,而耕地却在以30~40平方公里的速度减少。浪费土地、粗放利用土地的情况大量存在。土地作为稀缺的不可替代的经济要素,其空间位置的不可移动性、使用的排他性,决定了我们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必须集约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从认识上、政策上、措施上加大力度,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机制的形成。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进展及展望;
        1土地的集约利用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土地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在当前土地供需矛盾仍然突出的背景下,节约集约用地是提高资源承载力的重要途径,重新审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的内涵和工作重点很有必要。
        2生态文明理念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扩展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
        2.1是通过强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调整国土空间结构,促进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利用,阐明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空间要求;
        2.2是提出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强调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明确提出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全程化、数量化、指标化管理要求。
        2.3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2.4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从侧面对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提出了新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框架构建,包括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等,应纳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体系,应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四大战略任务,强调全域、全过程、全要素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内涵。
        3.生态文明理念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重点
        3.1是主动衔接并影响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政策的科学制定。一方面,生态文明理念下,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并作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理论依据与基础。
        3.2另一方面,应积极开展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监测指标、技术方法及制度体系等研究,将目前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强调的建设用地总量、规模和边界,逐步扩大到品质、形态和效率等,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3.3是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与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紧密结合,实现国土空间结构优化调整布局。首先,可基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科学合理测算建设用地总规模,开展建设用地空间要素优化配置研究;其次,要统筹产业用地配置比例、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遴选,强调建设用地空间管控;再次,要强调城市土地立体开发模式研究,探索工业向园区集聚、标准厂房、低效用地再开发等节地模式应用。
        3.4是强调全域、全过程、全要素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应改变以往以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为目标的工作理念,加强农村建设用地、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特殊区域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研究,开展山水林田湖草全域、全过程、全要素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3.5是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关键问题研究。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手段,采取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实现大数据信息化技术支撑下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实时、动态、快速评估监测。
        4是加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相关制度建设
        构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制度框架,包括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探索新形势下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评价考核规范,分区域、分行业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评价考核规范等。

应将建设用地减量化作为抓手,积极探索建设用地使用标准控制制度,存量用地盘活、闲置用地处置、工业用地集聚的用地奖励政策。以严格国土用途管制为目标,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为手段,积极探索建设用地差别化管制制度、产业准入政策,将建设用地资源消耗纳入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目标考核中,进一步加强区域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制度建设。
        5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的进展及展望
        5.1 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我国各地方领导干部要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城镇化理念和政绩观,要深刻认识到土地的稀缺性,及时从片面追求GDP的误区走出来,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将粗放型、重数量发展转变为集约型、重质量发展,致力于提升发展潜力;要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民生;要将传统的依靠人力和投资转变为依靠科技创新和优化结构。各地方政府要把土地的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政府负责、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格局。
        5.2 完善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针对城镇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要不断完善城镇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加大对土地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最优的产业集聚效应,有效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不断完善城镇和区域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与用地的对接,减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用地。要加强城乡结合部的土地管理,避免工业郊区朝着无序化方向发展;对于基础设施好的城乡郊区要加大建设力度,适量接纳一部分城市中心区人口;要严格控制郊区的外延式扩张和盲目圈地。
        5.3 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税收制度 通过改革征地制度,将公益性土地和经营性土地严格区分开来,逐步提高占用耕地的成本。完善土地价格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土地的配置作用。合理提高工业用地和公益性用地的价格,对于工业用地实行严格的招拍挂。此外,要逐步推动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统一城乡土地市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就要求实时调整土地关系,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还要完善土地税收制度,优化土地税收结构,合理降低土地流转的增值税税率,提高土地财产税税率。
        5.4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在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对符合条件的地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采用多种建设模式,可以将其纳入新型城镇化的范畴,让农民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形成旧村完善、服务共享、整体搬迁的建设模式。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过程中要做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对于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居民可以合理提高社区的容积率,规划建设多层或高层住宅。此外,社区建设要充分利用荒地、山地和废弃地,按照占补平衡的原則有效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用地问题。对于整体搬迁的村庄,在拆除后要及时复耕,不可将土地长期闲置。
        5.5 建立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长效管理机制
        5.5.1 建立约束机制。在城乡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用地的规模,可以采取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强化用地规模的刚性约束,避免过度开发和土地的低效利用。对城市各类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要严格核定,达到逐步减少新增用地的目的。
        5.5.2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要定期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同时将评价和考核的结果纳入干部综合评价体系中,根据综合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奖罚。此外,还要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模范奖励机制,可以从用地计划和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奖励。
        结束语:想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资产化管理水平迈进。就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生态建设依旧还处在相对落后的局面,如果在未来想要真正实现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得到再分配,并加强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提升土地产业化水平,寻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民对于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条件,让人们渐渐接受新型的清洁能源,同时也要做到节约资源。只有全面平衡的发展,才能促使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生态环境也越来越优化,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刘华荣,强化土地资源管理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J].中国土地,2018(5):63-63.
        [2]张铁英,强化土地资源管理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J].自然科学:文摘版,2006(2):00269-00269.
        [3]潘得力.强化土地资源管理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J].中国土地,2018(5):63-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