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学生、教师的心理问题的讨论及家庭教育问题探讨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杨云
[导读] 受疫情的影响,上半年并没有正常的开学
        摘要 受疫情的影响,上半年并没有正常的开学,学生的寒假时间一再延长,这对学生和教师而言,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影响,也意味着家庭教育在疫情期间占据主导位置。本文主要针对寒假疫情期间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表现,分析疫情对学生、教师心理的影响,调查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师生、家长在疫情期间心理需求、状态、情绪的变化。
关键词:疫情;心理问题;家庭教育
        学生、教师、家长这三个群体,在寒假疫情期间,都受困在家,学生虽然有着较为漫长的寒假,但教育和学习都需要跟上进度,家庭教育和教师在这个阶段受疫情影响较大,其心理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是疫情期间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
1对疫情期间师生、家长心理状态的调查   
        受到疫情影响,寒假的假期虽然延长,但因为感染病以及教育问题,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这段时期也备受煎熬。从心理状态的调查来看,家长、教师和学生,在疫情期间多数都响应国家号召,在家中表现平稳,不太好的比例不超过3%,尤其是不同年级的家长,并没有较大的心态区别。可能的原因是,整体开学时间都延后未定,疫情不会对学生学习与未来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基本上都在家中等待开学和教育部的通知。就疫情对学生的影响,分学生自评、教师、家长评价三个层面,发现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并不大,影响较大的比例仅占3.45%,影响非常大的比例仅有2.31%。教师在这方面的评价比较家长、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更高,教师的心理影响更为显著,高达10.87%。对毕业班的学生进行心理调查显示,大体上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不大,不过也分学段有所差异。年级越高的学生,影响对其心理健康影响就越大,特别是初三与高三班的毕业生,由于疫情的影响无法正常开学,则对于要在上半年参加统招的学生而言,是比较大的打击,疫情期间心理状态不佳的比例高出平均值,初中班高达4.5%、高三班高达5.8%,都超出了均值3%。
        年轻教师的心理危机,在疫情期间还是比较明显的,需要多多关注年轻教师的心理状态。调查显示,年龄在30岁以下的教师心理危机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不好的比例超出平均值,且41-45岁的中年教师心理状态最为平稳。不过,从情绪调查来看,教师和家长还是比较焦虑的,从寒假疫情防控开始,教师和家长都在等待正常开学,然而开学却至少延迟了一个月以上,教育部几次出了关于延迟开学的通知,使得教师和家长都出现了明显的焦虑情绪,比率分别为43.45%、29.81%。可见,在寒假疫情期间,家长和教师都处于表焦虑的状态[1]。
        疫情对学生心理咨询需求的影响比较低,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咨询需求比较平稳,可能是因为网络心理危机和健康课程的开展,使得家长和教师都比较平静。特别是在在线教学开始后,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强调这方面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咨询需求也就没有较大的波动。

由于疫情期间,家长和孩子都在家,比对以往开学后家长和学生接触时间不长的情况,疫情期间亲子关系更加和谐,50%以上的学生都表示,与家长关系更加的和谐。与家长相处时间增加,也促进了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多数家长都在疫情中通过与孩子交流,发现了陪伴的重要性,改善了亲子关系。有5%左右的学生和家长表示,假期延长使得双方关系更加紧张,多数都是初中生家庭,原因比较复杂[2]。
2针对疫情期间师生心理问题和家庭问题所提出的对策
        就调查显示,师生在疫情期间,并没有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但需要做好情绪调节指导和心理辅导工作。各地正式开学以后,学生结束了寒假进入学校学习,心理上还是存在一定的惯性,学校还在进行各项防护措施,也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就心理危机发生规律来看,学生在返校才是心理危机爆发的高峰期。
(1)构建心理网络教育体系  
         心理网络教育体系,就是要针对家长和教师的焦虑问题、学生学习需求,将心理防疫工作落到实处,接触各种在线平台和手段,促进家校互动,在开学后帮助学生调整生物钟、学习与生活习惯等,使得学生能逐步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迎接开学,各学校要依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网络调查与电话访谈等,深入与家长、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态与需求。尤其是要针对家中有人感染或是父母双方上班的学生,及时做好咨询和援助服务。对于毕业生学生,则要定期爱占心理辅导各以及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预防心理危机发生以及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3]。
        (2)协助师生适应校园生活
         教师和学生返校后,学校做好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护工作,帮助学生在疫情返校后适应校园生活,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针对年轻教师和毕业班教师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工作,营造优良的校园心理健康环境,使得教师能快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以积极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校园学习生活中。针对学生的心态变化,学校及各科教师要设计好返校第一课,并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进行帮扶。
3结语
        综上所述,疫情期间家庭教育问题被放大,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比较平稳,需要格外关注年轻教师的心理需求。鉴于此,学校需要在疫情结束后,针对师生心理危机建立起对应的长效机制,并注重家校互动,针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沟通与指导工作,以进一步消除心理问题以及家庭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颖. 如何面对被疫情放大了的家庭教育问题[J]. 人民教育, 2020(6):6-7.
[2]杨彦平. 疫情期间学生、家长及教师心理状态调查研究[J]. 中小学德育, 2020(3):12-14.
[3]柳菁. 关于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中华少年, 20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