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关系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期幼儿对事物还没有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从幼儿的接受能力入手,把幼儿能接受的事物放在前面,从多方面入手管理班级。由于幼儿的年龄问题,对所有的新事物都存在着强大的好奇心,而传统的教育方式、班级管理模式对幼儿的思维、身心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有效开展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必须要求教师积极创新,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方案,做到精细化管理,提高保教质量。
关键词:班级管理;情感;规则;习惯
前言: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对于所有幼儿园来说都是重中之重。管理好班级,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评价一间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如何,无论是教学环境、教学质量还是幼儿的成长环境,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任何一位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交付给一间办园水平高、质量保证的幼儿园,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通过各种策略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提高保教质量,让幼儿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一、用“情”引导,增进情感
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小,认知范围窄,在情感方面,只知道谁对自己好,谁对自己不好,但是却没能够很好地用语言或行动表达出来。正因为幼儿对感情不够深刻,那么教师的引导就十分重要。幼儿大部分时间和教师联系密切,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情感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形象,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教学活动上,教师可从多方面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情感主题教育活动,用歌曲、舞蹈或儿歌、故事等形式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但在活动开展前教师要精心的准备,否则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在离园前给幼儿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幼儿回家跟自己最喜欢的人说“我爱你”并用图画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和谁说了这句话以及说出这句话时自己是什么感觉。幼儿会思考这句话的意义,并且也会思考自己最爱的人是谁,懂得用语言或是行动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需要用同样的情感对幼儿加以引导,使幼儿了解自己心中的情感,并增进与身边人的感情,更好的融入进自己身边的集体。另外,幼儿的积极情绪、情感要从“快乐兴趣”为中心,让幼儿充分享受和体验爱的情感,教师要有相应的情感能力,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情感世界,并且学会分析幼儿的情感世界,及时给予帮助,转化不良情绪。幼教事业是一项需要极其富有爱心的事业,教师赋予幼儿无私的爱,同时也要逐渐培养幼儿具有爱自己爱他人的情感品质,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善良真诚、乐于助人等,同时要学会欣赏别人、善解人意。教师用“情”真切引导,增进师幼间的感情,才能更好地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二、运用规则引导幼儿,增强意识
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是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3至6岁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全面,规则意识比较薄弱。
针对此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段,用不同的游戏来帮助幼儿了解规则,增强幼儿内心的规则意识。运用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这一道理帮助幼儿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有好多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
例如,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不同的游戏,用适合的游戏规则帮助幼儿增强意识。就像在年龄段比较小的班级中就可以做一些比较简单的游戏,比如跳格子等等,教师在游戏前给幼儿讲解清楚游戏规则,游戏途中,也要时刻提醒幼儿是否犯规,让游戏的相关规则印在幼儿的脑海之中。当所有幼儿都已经熟悉游戏规则没有幼儿出错时,就换一个游戏规则,让幼儿重新熟悉,这样锻炼他们在接收到不同的游戏指令时的接受任务能力。幼儿熟练掌握一个游戏的规则后,他们心中会有很强的自豪感,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活动中会更加配合。对于年龄段比较大的幼儿,可以增强一些难度,通过游戏难度的增加,帮助幼儿对游戏规则的认识更强,增强其他的观念,比如在保证游戏规则的同时也可以加入时间的元素,来帮助幼儿增强自己的时间观念,培养幼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习惯。通过游戏规则来提高幼儿接受任务的能力,让幼儿更好的了解规则,同时懂得就寝、入厕、进餐等等都有规则,增强自身的规则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三、提升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养成习惯
由于父母对孩子总是有过高的期望,生活上给予过多的包办和保护,造成幼儿的自理能力普遍较弱,自我管理能力严重缺失,这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有效开展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必须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养成习惯。
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教师要利用一切生活中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通过饭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叠被子,离园前自己整理书包等这些小事来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长期坚持,养成习惯;还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并对有进步的幼儿教师要及时表扬,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还应创设轻松自由的环境,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教师还要及时把握机会,支持幼儿,鼓励幼儿,帮助幼儿获得自我管理的成功感。例如,在区角活动时,教师可把选择权交给幼儿,让他们自主选择区角、角色、材料以及合作的同伴,遇到问题先让幼儿与同伴商量解决,如遇到幼儿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以协助者的角色给幼儿提供帮助,这样可大大激发幼儿自主意识的发展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结语: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不能一直停留在由教师定好规则,幼儿来遵守的模式上。我们应该相信幼儿,让幼儿充当班级管理中的主人,提高规则意识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还要让幼儿懂得用语言或是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增进幼儿内心对情感的认识,建立起融洽的师幼关系。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多措并举,完善班级各项管理工作,给幼儿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之小小“监督员”——谈对幼儿园教师的优化建议[J].才智,2019(17):166.
[2]俞晓英.绘本阅读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