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提高,能够有效保证居民的用电质量,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本文对电力系统自动化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其后期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探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研究
1 前言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当前我国的输配电系统主要以10kv为主,低压用户统一是220/380[1]。电力系统的发展程度和技术水准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以较低的成本同时给用户提供高效的电力服务。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多种技术的综合,是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自动化则主要体现在发电控制的自动化、电力调度的自动化、配电自动化。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现状
2.1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电网调度的现代化自动控制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计算机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信息进行监测、收集和分析,并完成系统操作的高效进行。电网的调度自动化操作,通过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确保了电网运行的质量和可靠性,实现了电能的充分供应,使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同时,将能源损耗达到最低,确保了供电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实现了电能的节约。
2.2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络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配电网络的自动化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电系统的现代化和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实现了配电网主站、子站和光线终端组成的三层结构,配电系统网络化的发展,使通信传输的速度得到保障,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得到提高。系统的继电保护控制得到加强,大面积停电现象减少,电力供应得到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提高,电网事故快速排除机制得到优化,科学的事故紧急应对机制得以建立,故障停电时间明显缩短;电力企业对电力系统的掌控能力加强,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了解更加便利;常规的值班方式被打破,无人职守电站得以出现,工作人员的效率大大提高。
2.3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系统中的应用
变电站是整个电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计算器和网络设备的信息收集与加工处理。利用计算机调度技术实现自动化技术控制核心,可以保障信息的正常显示,对整个电网的运营状态具有较为全面的数据信息,能够有效的根据数据对系统进行调度和指挥,通过电网的调度技术自动化,能够有效的解决工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处理突发紧急事件,保障整个系统的有条不紊。应用目前电网科技的自动化技术,满足城乡规划发展的需求,通过不断加强技术性能,以及后期的推广和宣传,让更多的城乡决策人员了解技术优势,能够对电网进行大力的改造,实现网络化和自动化,有效促进城乡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3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3.1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在追求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对供电的服务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用电设备不断增多的同时,让电力系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导致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故障,让日常养护和维修变得格外重要。因此,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与用户群体有着更加频繁的接触,因此向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
供电企业必须将以人文本作为首要的工作原则和企业文化,一改传统固定死板的工作模式,积极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供电服务,以此保持在用户群体心中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度。而人性化的服务不是简单培训人员就能实现的,需要供电企业不断培养维护人员、客服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等的服务意识,将其深深植根于他们心中,实现专业技能和服务态度两手抓,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除此之外,为了与用户增强联系,供电企业也会积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例如支付宝和余额宝等。通过入驻的形式不断深化与用户群体的接触,从而能够及时获得反馈和建议,为后续的服务改进提供更多可行的依据。
3.2可操作性更强
电力系统原本是一个复杂性极强的系统,要求技术人员掌握非常高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当电力系统变得越发自动化和智能化,对人为操作的依赖性就会大大降低,对技术人员而言无疑是一种工作方式的重大调整。在不久的将来,电力系统的操作流程将大大减少,操作人员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就能熟练操作,而涉及到一些专业分析还能依靠人工智能给出意见,因此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将向着精简化的形式发展,基础操作交由系统自动运行,而自己的工作性质将变得更加创造性和灵活性。虽然目前我国还未能实现这一点,在操作方面仍然需要经过岗前培训和上岗实习等环节,并且智能化的程度仍然不高,在半自动化的基础上仍然离不开人工操作。因此,想要实现较强的操作性,仍然需要建立在完善的资源整合基础上,从而才能不断促进电力系统的自动化。
3.3电力系统变得越发智能化
智能化作为一个现代专属名词,是指紧紧依托在网络环境和人工智能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人类在各方面的需求为目的应运而生的,并且在各行各业中也将智能化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进行推进。因此,电力系统在不断推动自动化的过程中也必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为传统的电力系统无论是在操作上还是运行中都是经过提前设定好的,因此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工作需求,但是一旦电力系统遭遇突发状况时,就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映,甚至因为超出编程领域而出现操作失误的可能。因此,借助智能化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自我调整和必要优化,对故障的容错性也会大大提高,从而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加稳定的电力输送和安全保障。不仅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社会效益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3.4高效化的发展趋势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对各种潜在威胁和故障的敏锐观察能力,保证电力系统能够进行全方位和24小时的全面监测,并且不能对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造成过大的压力。因此,GPS技术引入到电力系统中也将成为一个必然高效化的发展趋势[4]。
因为GPS技术作为一个已经发展成熟并且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定位技术,不仅让工作变得更加精准化和高效化,同时随着不断改进在成本上也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因此,电力系统中一旦出现问题,就能及时准确被GPS铺捉到,从而让维修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率。与此同时,不同地区之间电力系统难以同步协调和控制的难题也不再成为电力企业的困扰。因为GPS的动态监测和信息汇总能够将控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让电力企业能够收到实时信息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促进系统的高效运行。
3.5同步推进小型化和远程化
虽然目前为止电力企业已经可以依托计算机系统对电力系统进行终端控制,但是这种方式对成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电力企业每年需要在这方面投入巨额的资金才能维持这种现状。同时,这种方式不能完全实现灵活操作,受到时间和地域的影响仍然非常大,而这些原因也会变成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大障碍。因此,在远程控制方面仍然需要不断技改,终端控制技术将被远程操控所取代。
4 总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对我国电力行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有效解决电力系统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效率。我国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中还在不断探索中,未来,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樊炜.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12(19):149.
[2] 荆晋.简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8(11):2239-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