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变电运维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随着电网及经济的发展,对变电运维人员素质及工作质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变电设备的技术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不满足电网发展需求的因素,对变电系统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不利影响。目前,变电运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两方面,为推进电力系统的逐步完善,确保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降低风险,对变电运维的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是促进国内电力系统逐步完善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隐患;危险点;防治
1 智能变电站运维隐患危险点分析
1.1运维期间存在的问题分析
智能变电站在运行期间由于涉及到多样化设备样式,不同设备具有不同的运行状态,因此在实际应用期间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实施,并且按照相关调度命令控制运行模式。在此期间,部分断路器和变压器在应用期间会对操作人员造成安全隐患。通常情况下,操作人员在操作变压器时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切合空载变压期时可能会出现过电压,在此期间会损伤变压器绝缘性能,还会持续提升变压器空载电压,损伤变压器。若断路器发生故障,则电网线路会相应导致断路器出现故障。母线倒闸期间也会产生危险问题,首先因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在切换故障过程中会产生误动情况,同时拉刀闸和过负荷也会导致危险问题出现。
1.2变压器操作风险
在对变压器进行处理操作时,即使存在微小失误也会导致电网系统出现较大安全隐患。因而在此期间需要注重研究空载变压器操作问题。重点关注如何有效提升空载电压和过电压方面。由于以上两种情况均会严重影响变压器的绝缘效果,进一步引发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在操作处理变压器时应当确保标准作业操作标准,提升变压器绝缘性能稳定性。
1.3设备检修对操作人员的影响
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会极大影响智能变电站检修质量和效率,然而在实际检修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专业水平不相同,部分地区变电站操作人员缺乏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遇到突发事件和紧急事件时无法冷静思考解决方案。在对我国多数地区变电站安全事故原因分析能够看出,大多数都是因为操作人员误操作所导致。基于以上方面,需要全面提升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其管理能力的提升。
1.4 环境危险点分析
变电站在运行期间所产生的环境危险点主要是包含天气气候因素所导致的危险问题。由于地区气候环境的变化幅度比较大,所以无法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发生时间和具体为止,这样会极大危害变电站运维工作。例如在冬季环境下,室外温度比较低,此时就会降低充油设备的油面。对于夏季来说,由于室外温度比较高,会使油面出现上升趋势,此时会导致导线松散。其次,对于雷雨天气来说,电力系统在运行期间常常会出现设备接地故障文图,此时会引发变电事故。
1.5倒闸操作票安全隐患
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要求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能够在适宜条件下进行转换,这样能够有效满足变电站运行要求。倒闸操作票会极大影响设备运行状态的转换,因此要求相关人员在设备状态转换前期填写操作票。在保证操作票正确填写情况下才能够确保设备运行状态的有效转换。如果操作票填写不当,将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设备状态切换,也会相应影响系统与设备的安全运行。
因此在实际工作期间存在较多应用操作票填写不当所导致的人员伤亡事件,因此在后续工作中应当注重倒闸操作票填写问题。
2 对智能变电站危险性的管理控制方法
2.1加强人才的培训力度
为了使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我们就必须要加强智能变电站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要定期地开展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为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专业化人才。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邀请专门的技术人员或是设备生产的厂家,来对自身的工作人员进行讲解和培训,也可以邀请一些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人员,来对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工作展开深入的讲解,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针对设备的特点以及功能进行深入的掌握,为设备日后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其次,也可以通过派工作人员外出学习的方式,来加强和提升自身团队的素质修养,可以加强变电站和变电站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充分的交流自身的工作经验,也可以采取联调的方式,派遣一些工作经验较足,专业知识较强的员工,对设备的现场安装和调试进行验收,从而对设备的资料进行收集,开展更加规范的编制和学习,不断地为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培育出专业的运维人员,从而为整个智能变电站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完善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方法
认真落实巡查和维护过程并加以完善,这是每个管理人员的义务,做到这一点的同时也要尽量的保证二次直流设备的运维管理。对于一些继电保护装置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必需要得到有关管理人员的审核批准,如果在审核过程中发现危险点的存在就必须要立刻停止使用,并通报给有关的维修人员。压边二次回路不能出现短路现象,同时二次回路不能并联。在完成了整体检修工作之后,需要有关的负责任进行书面结论,同时负责人检查无误后确定其可以投入使用,出具材料证明之后方可开始运行。
2.3建设一体化的五防系统
第一,建设站控层面的防控系统。在监控系统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明确站内层面的防控系统建设标准,掌握实时监控内容,并结合数据库系统与图形环境,创建一次设备的操作运行管理机制,在后台操作平台中,创建五防的管理模块,同时要实现数据交换与实时共享工作,提升管理工作效果。在防控系统建设中,需针对误差情况进行分析,建设关于断路器设备、接地开关设备与隔断开关设备的防控机制,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与要求,避免出现错误操作的现象。第二,间隔层的误差防控系统。在间隔层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需利用网络化的管理方式规避误差问题,建立遥信数据信息管理机制,通过过程层获取具体的信息,并提升遥信数据信息的管理水平。同时,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还要针对模拟量进行严格的分析,明确合并单元的实际运行要求与特点,并利用通信网络针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的传递与输送,确保间隔层设备运行数据信息的获取效果,更好地判断数据情况,提升五防系统的建设与使用水平。第三,接地单元电气闭锁层面的防控系统。在建设接地单元电气封闭层面防控系统的过程中,需明确二次电缆的实际运行特点,针对电气设备的具体位置进行全面分析,将操作流程作为主要依据,完善具体的封闭锁层功能。同时,需保证数据信息传递的实时性与可靠性,创新管理内容与形式,加大运维管理工作力度,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将五防系统作为主要的防线内容,创新防控管理方式与渠道,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措施解决问题。
3 结束语
总之,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工作中存在诸多隐患危险点,我们应在日常工作中对这些隐患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在维护工作中提早对隐患进行防治,我们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就智能变电站运行中的各关键点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约束智能变电站操作中的技术行为,并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来优化智能变电站建设。
参考文献
[1]蔡得志, 陈执中. 关于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及设备故障处理的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8(36).
[2]陈爱景, 何梦佳, 袁航. 智能变电站运维及故障分析[J]. 科学与信息化, 2017(29):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