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能的生产在我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的人口密度也决定了我国一直是用电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目前的电力工程体量大,市场占比高。我国市场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电力工程在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中的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虽然我国的电力工程发展迅速,电力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进步,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电力系统原有的传统管理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应当加大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力度,并结合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汲取发达国家电力改革模式的优点及经验,并将创新改进后的管理模式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真正提高电力资源的质量,保证电力资源供应的稳定性。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与应用
引言
在20世纪以后,电能的生产主要依靠火电厂、核电站以及水电站,将这些厂区加工出来的电能运输到不同的地区,实现电能之间的互相传送以及各级电压之间的转换就被称为是电力工程。不同的地区针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不同的电力工程设计,首先,在准备阶段,应该对内部资料进行初步的测算,在准备工作完成后,与电力公司以及建设单位进行联系,确定下一步的方案。设计部门会同电力公司以及建设单位工程筛选组织一支建设队伍,对经济以及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把控,经过初步的选厂以及方案的设计后,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进行操作,从而完成电力工程的首要设计。电力工程中的具体实施项目比较复杂,涉及到的内容过多,因此,某些电力公司会委托工程监理来进行项目管理上的全面监督,以此做到有效的控制。
1电力建设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
人员配置是电力建设工程管理的主体,也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期间涉及管理部门、质检人员(购买材料质量和施工设备质量检验控制)、材料供应点人员(材料储存数量、可供应时间)、项目部门(有效地掌握施工材料和施工进度)、参建方(原材料供应商、监理单位、设备供应商、施工单位等相互协作)、中间商(波动材料价格选择与监管;成品、半成品、原材料质量检查;性能、规格、型号、安装、堆放,运输、污染、易潮、易碎设备与材料管控)、技术人员(工程项目标准、规模、功能,施工设计)、设计单位(设计变更)、责任划分等问题。
2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
2.1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有待创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要求不断提高用电的质量。因此要求电力企业调整自身发展需求,建立更加广阔的发展目标,这其中也就需要进行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并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电力市场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只有创新自身管理模式,才能使其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地发展电力工程,并且使其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从而跻身世界前列。
2.2管理人员问题
管理人员是电力工程管理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对管理要点的把控、管理方法的选择等,均可能引发电力工程管理质量的变化。在工程施工期间,如管理人员未能按照管理工作要求,及时、规范监督施工人员的各项施工操作,以及电力工程的隐蔽工程、基础工程等施工部分,可能会产生安全隐患,并造成电力工程质量的下降。
3电力工程管理质量的改建措施
3.1完善工程管理制度,明确各主体职责
工程管理制度的完善流程为:(1)确定制度中的遗漏与缺陷。结合其他相关电力工程管理制度,从工程项目设计、施工人员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等方面展开全面分析,确定出管理制度中的遗漏点及缺陷问题。(2)优化制度内容。根据各主体负责范畴,明确其职责。(3)将评估环节的总结结果作为参照,逐一调整电力工程中的内容。
例如,经评估发现电力工程管理制度在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疏漏,可于制度条例中新增如下内容:要求施工单位于正式施工前,依据电力工程资料针对施工人员展开安全教育;施工期间,做好施工人员施工操作规范性的监督,以保障施工安全性。
3.2加强人才培养,组建专业管理人员队伍
目前,管理人员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明确证实。在电力工程管理中,专业化的管理人员队伍,可有效提升电力工程管理的规范性,并充分保障电力工程的管理质量。基于管理人员的价值,可将人才培养作为目标,参照电力工程的要求,组建专业化的管理人员队伍。具体流程如下:(1)人才优选。扩充专业管理人才在电力工程管理队伍中的比重,是提升整个管理团队专业性水平的关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可面向全社会开展人才引入。为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设置电力工程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及晋升体系。(2)内部人才培养。全面提升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素养,是改善电力工程质量及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可为管理人员提供系统化培训,以促进其管理能力、专业素养的提升。
3.3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是以人为主导的,以现代通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操作人员通过使用相关软件技术对工程项目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分类、处理、分析的一种系统。电力企业工程管理工作中,信息量庞大,可以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对工程进行辅助的管理控制,使电力工程项目的业务流程逐步向规范化和系统化发展,推动工程管理的科学化。管理信息系统在目前的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分别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工程所涉及的物资管理。
3.4优化资料管理工作
对于电力工程项目来说,属于劳动密集型项目,在技术经验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在开展创优管理的额过程中,需要对各项管理资源以及相关技术材料进行高效的管理,通过对各项资源开展高效的控制工作,实现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在进行电力工程资料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优化资料管理制度与体系,严格的落实相应的要求,强化资料的审核以及备案工作,从而保证资料管理工作的统一性、有效性以及规范性,保证各项技术资料的作用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为创优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保障。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电力工程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管理模式的升级还不够彻底,电力工程管理中还是夹杂着一些传统的管理方法,在实际的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电力工程的建设问题与电力资源的分配、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电力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人民用电体验的良好与否。为了能让人民群众更加稳定地用电,必须增强电力资源的质量,这就需要创新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从实际出发,真正了解到民众的用电需求,对传统电力管理模式中的弊端加以改革,使之更好地满足民众的用电要求。只有形成良好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才能提高电力资源的质量,提升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改善民众的用电体验,使我国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程仁.电力工程管理创优中如何改善措施[J].通讯世界,2018(10):324-325.
[2]王延辉,李仁海,苏鹏,等.基于创优目标的电力EPC总承包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构建[J].工程质量,2019(6):9-13.
[3]杨仪威,宫治国,惠晨,等.运用BIM技术铸造丝路精品———BIM技术在两安“三中心”项目机电工程中的综合应用[J].安装,2019(5):14-15.
[4]胡玉敏,燕磊.PDCA循环提高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效果[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18):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