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积极针对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装备技术水平、改善电网位置、加强对用电客户用电管理,通过这些方式保证电压质量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稳定运行。
关键词: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规划;主要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电力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够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随着城市用电的不断增长,对电网供电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我国目前配电系统中的低压配电网结构老化严重,造成巨大的能量损耗,这样就不利于电力企业长远发展,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必须积极加强,对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规划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1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规划中的主要问题
1.1电源点不足,供电半径过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整体用户数量也在持续增多,造成电力系统的用电负荷显著增加,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张,变压器越来越大,导线的横截面积越来越小,这样就很容易导致电能损耗加重,电网的整体布局和电源点位置容量设置,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发展需求,对电力企业的配电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1.2公共配电变压器负荷重,电压质量差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配电变压器的容量随着用电需求不断扩张,导致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无功补偿严重不足,在高负荷运行状态下,线路电压损耗问题加剧,很容易引发电路故障,严重影响供电质量,在用电高峰时期,有许多区域的用户甚至无法正常用电。
1.3配电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
我国大多数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导线多以架空裸露导线为主,线路复杂、路径长、线径小,很多的户县已经运行多年存在老化,破损的问题,严重影响供电安全,部分配电网主要以老是设计为主,当三相平衡时零线几乎没有电流通过,部分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节省资金采用的横截面比较小的线路,材料,这样也就导致运行中单相负荷不断提高,平均负荷显著减少,影响线路整体质量,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多不便。
1.4电网设计不够合理,用电保护形同虚设
我国目前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主要采取TTN系统设计,能够实现单相电或三相电混合,主干线主要以380V/220V架空路线配电为主,但所采用的接地线没有统一。家庭用户采用的是三星电源或三角插座,这样也就造成用电保护形同虚设,缺乏统一规划,不利于城市建设的效果,给配电网管理造成严重阻碍。
2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规划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2.1提高装备技术水平
很多中低压电网的建设年代久远,后期的维护保养不够重视,造成部分设备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老化等问题,已经无法正常使用,很容易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在新时期,一定要及时的加强对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进行全面的检测与检修,延长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的整体使用寿命,提高装备技术整体水平。
2.2改变电网位置
中低配电网系统中的电阻,受到电压偏差的影响,而电阻与导体材料、温度、长度、宽度具有密切关联。在研究电网材料和位置时,必须考虑上述因素,电缆线架空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对电网的损害,V使得配电线路影响最低,有效解决电压偏差引发的各种问题。在实际中应该选择最佳的电网位置。确保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规划方案得到合理优化。
2.3对电网进行人为调节
人工调节主要就是采用人工补偿的方式,对电网的最佳位置安装并一项电容器,调节相机等,确保给用电设备供给无功功率,在电网实际运行时电容性的负荷也会发生变化,给电压造成不良影响,而采用无功功率的形式进行补偿,能够有效提高电压的稳定性,帮助电压稳定运转,加强对用电客户的用电管理。对于电力企业供电量逐渐增大,要严格按照用户用电量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将重要的用电客户与一般的用电客户进行区分。重要用电客户包括中小型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在普通写字楼内,但是所消耗的电量是普通住户的很多倍,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具体调解,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转变原有电力传输线路的联络程度。
目前配电网的现状是以架空线为主;35kV、10kV、0.4kV 电压供电为主;直馈方式为主的“三主”方式,这种传统的陈旧的供电模式,是造成供电技术和可靠率低下的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加上目前城市建筑高层化、生活环境绿化、居民生活小区化的要求,蜘蛛网式的供电网还会给安全和环境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在满足功能的要求下,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适当增加“功能相同的元件”做后备。从安全可靠、经济优质上考虑配电网的优化,改变陈旧的供电模式,完善配电网结构,实现“手拉手”环网供电,对重要用户实行“双电源”,甚至“三个电源”供电方式。同时,线路供电半径要适中,供电负荷要基本合理。
2.4安全稳定
尽管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规划拥有多样化的通信方式,但是不同通信形式和加密手段,直接影响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规划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配电网大力推广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规划时,必须保证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规划满足运行需要,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但是一些早期的电网建设,由于技术水平、建设资金、基础设施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配电网承受过电压的能力不足,降低了电网的安全运行以及可靠性。早期电网建设当线路与塔架之间的绝缘常采用一个针式瓷瓶,这种低等级的绝源措施无法承受雷击作用,而且感应过电压也会引发闪络。雷击、风霜雨雪等一些自然灾害和周围的环境也会对配电网的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配电网的可靠性。
2.5自动化和智能化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规划可以预先输入编程,在固定程序下自动运转,对故障和异常情况进行自动判断。但是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规划并没有真正实现人工智能,不具备学习功能,在遇到没有设定的故障时就无法实现自愈,导致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规划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还不够理想,无法提高配电网的智能性与可靠性发展。
结语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作为配电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与用户相连接,重视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规划的质量,增加日常巡视力量,成立配电网线路设备巡视运行维护班,将线路的巡视维护职责上划运行班统一专业管理,对配网设备进行评级管理,建立详细的日常巡视记录,尽早发现设备故障,消除或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对查处的缺陷,按轻重缓急安排检修计划逐个消除,实现配电网设备的运行、维护、除缺的专业化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林毛寅.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1):262-263.
[2]林惠真.浅谈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1):54-55.
[3]铁宏建,朱明政.中低压配电网工程规划建设关键问题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12):229-230.
[4]宣菊琴,吴桂联.中低压配电网协调规划方法[J].农村电气化,2017(1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