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往往存在不足。例如,混凝土强度等级较低,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梁柱节点质量控制被忽视,钢筋保护层厚度没有满足要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施工效益提升,还制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用的有效发挥,对建筑工程有效运行,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完善对策。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工程施工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质量控制
1、梁柱节点处模板安装
结合节点箍筋的绑扎顺序,在安装梁底模、穿梁底主筋再绑扎节点箍筋后才安装节点模板,可以采取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框架梁端头梁底以下的节点模板作为梁底模的支承在安装梁底模时也一起安装)的节点模板采用工具式定制模板的改进做法。其具体要点如下:(1)首先对节点进行整体分析,了解各节点的尺寸以及与建筑结构(梁柱、楼板等)的位置关系,按照规律对节点进行编号;(2)按照节点的位置特点与尺寸大小制定合理的模板制作方案。矩形节点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的模板一般由四个侧面的各一至两片矩形板组成,为便于固定,模板与柱的搭接长度应大于40cm。根据每块模板的实际尺寸确定节点处模板的组合方式,制定出模板制作图;(3)严格按照图纸制作模板,并根据图纸做好标注。为确保模板制作质量,模板制作人员必须具备对应的岗位技能。模板制作材料为夹板(厚度为18mm),背楞采用木枋(规格为40㎜×50㎜)制作,相邻背楞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0cm以内。根据施工需求选择合适的夹具,一般情况下,矩形柱选择方形钢管夹具,圆形柱选择扁铁圆箍夹具;(4)节点模板安装工作与相关施工工序同步进行。具体安装方法为:首先用铁钉将模板固定在梁柱上,随后采用仪器检查模板的标高与垂直度,对模板位置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施工要求,然后用夹具收紧螺栓,螺栓收紧之前需要对模板位置进行复查,没有问题后才能收紧。
2、梁柱节点处钢筋的绑扎
就框架节点抗剪强度而言,想要保证其符合要求,可从节点混凝土强度和加密箍筋两方面着手。经过固定混凝土强度和梁纵筋,之后节点箍筋的配置对其抗剪强度影响深远,因此,梁柱节点处箍筋设置是意义巨大的一步;相对比素混凝土,箍筋约束下后的核心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更高,大约是前者15%-40%左右。不过按照常规程序来讲,浇筑过程中是梁柱节点与本层粱板同时施工,安装亦是如此,这多与该处纵横梁和柱的纵筋交汇有关。与此同时,井字复合筋作为加密的主要方式,其也常用于箍筋加密,但是因钢筋难定位和绑扎的因素,实际操作期间,唯有将粱筋位置准确定位,才可进行下一步,可加密步骤却往往被忘却,或间无法距、再或者因为绑扎松扣、缺扣等问题,从而无法保证施工质量。
加密箍筋不设或设置不到位。提高操作员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为了防止地震期间节点核心区域的剪切破坏,根据规范,节点区域中的箍筋设计通常与箍筋上下柱的设计相同,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具体方法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以2个对口箍代替封闭箍筋,待粱筋绑扎满意,以设计标准为前提,插入间距中,封闭焊接;二是:若干组节点,指派专业技术人员,每组由专业人员负责指导,安装钢筋;另外对每个节点的钢筋量提前核对,通过验证核对,具体的钢筋安装顺序图节点画出,并相互交底技术;对其顺序提前进行考虑,节点处将纵横梁的底筋、节点箍筋、梁腰筋、梁上部各层筋进行就位(此时要注意位于粱的2层负弯矩筋间的节点箍筋也要就位),不要绑扎局部可临时固定;纵横梁筋按照准确方位绑扎;对就位节点部位的箍筋进行调整,满意后绑扎。
3、节点混凝土浇筑
在一般的施工设计当中,混凝土的强度不是完全相同的,通常柱混凝土的强度是要高于梁混凝土的强度,并且柱混凝土的强度至少要比梁混凝土的强度高出一个级别,而且还有这样一个规律:楼层越高,节点处混凝土的等级就差得越大。正常情况下,对梁柱的浇筑施工要求是极高的,至少需要进行分别浇筑,但是目前仍有许多施工单位是同时浇筑梁板与节点处的混凝土,这样做自然是有原因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在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上面,它的实际工程量很小且精细,因此,如果想要将其与梁板分开施工,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此,许多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就会采取这种做法,但是这样施工柱与梁的交接的部位很容易产生缝隙,存在质量隐患。为了避免造成不良的后果,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浇筑还应当注意许多其他问题,例如:(1)在施工规范中,一般都会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很难做好这点。高层建筑使用的柱箍筋一般都比较粗,施工间距也较小,施工难度很大。在安装时,基本不能实现内外箍筋达到完全重叠,必定会有一部分凸出来,影响模板的安装施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部分施工单位会选择使用较细的箍筋,确保模板安装施工质量,但是此种方法会导致纵筋保护层偏大的现象出现。最好的解决问题方案是只能是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更好的控制施工精度。(2)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的楼面标高都是相同的。当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或者井字架梁节点施工时,一定会导致梁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的问题出现。为减少这种现象的影响,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梁箍筋下料问题,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如果按照原定的尺寸下料,面筋就无法和箍筋绑定,影响结构的力学性能。在实际施工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梁端箍筋下料时的高度(一般高度减小2-3cm就可以了);二是施工时以哪一向为主,保护层厚度增大,截面有效高度变小,正截面受弯承能力减小(约5%),设计时是否考虑这种影响,另一方面构件表面容易开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2.3条规定: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可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焊接钢筋网片,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并应采取有效的绝缘、定位措施。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立完善的施工制度,对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控,总览全文可以看出,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对各个环节都进行严谨的分析,对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要严加把控,确保最终成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范重,柴会娟,陈巍,聂鑫,高劲洋,樊健生,葛红斌,黄进芳.钢管柱-钢筋混凝土框架转换节点设计研究[J].工程力学,2020,37(06):65-78.
[2]吴超,谢建和,刘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研究动态和展望[J].混凝土,2020(04):128-133+137.
[3]潘晨阳,陈成,颜桂云,肖晓菲,魏常贵.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现状与创新结构体系[J].福建建设科技,2019(06):25-28.
[4]周玉凡.化学工业厂房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设计分析[J].化工管理,2019(25):193-194.
[5]杨曌,吕伟,包亮.基于螺栓连接的新型钢筋混凝土框架装配式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19,49(08):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