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新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带动了建筑行业繁荣,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也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关系到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也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安全,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设计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理念探讨
1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意义
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低烈度地震中该设计可以使建筑工程整体结构保持基本完好,正常发挥其使用功能;在发生烈度较高的地震时,它能够保证建筑不发生整体倒塌及严重的损坏,从而尽可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在建筑结构的抗震结构设计中应充分了解建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等级,并根据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要求来确定相应的抗震结构设计。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对于结构构件的延性、承载能力、稳定性以及刚度参数的设置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因此,设计人员应首先树立先进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在抗震设计中应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设计,建筑结构的受力传播路径要清晰合理,同时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要与其设计刚度相协调。此外,在建筑结构的结构类型选择方面应尽量采用均匀规则布局的理念,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1]。
2.1树立整体设计理念
设计人员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在结构设计中尽量采用完整性比较高的结构构件,这样能够使结构具有更好的传递惯性并起到力的收集作用,从而实现水平分区的目的,充分发挥倒立垂直结构应有的功能。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整体性的抗震设计时,应首先提高建筑结构各个子系统结构的抗震能力,最终实现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2.2树立结构设计要清晰的理念
设计人员在抗震结构设计中应树立建筑结构的受力传递路径要清晰合理的基本理念,这样才能对地震发生时的建筑结构内力、位移情况等进行准确的建模分析,从而计算分析出建筑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以此为依据对抗震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提高抗震结构设计的有效性[2]。
2.3树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要与其设计刚度相协调的理念
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应树立抗震性能的设计应与设计刚度等相关参数相互协调的理念,在抗震设计中充分考虑地震条件下建筑结构在抗震性能以及刚度这两方面的要求,对建筑结构在振动时的平衡性以及变形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减少建筑结构受地震作用的影响,从而保证建筑结构安全稳定。
2.4树立采用均匀规则结构的设计理念
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采用均匀规则结构的设计方式,提高建筑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从而使建筑结构各部分的抗侧刚度相同,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3运用先进设计理念进行抗震设计的基本要点
3.1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合理选择建筑基址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首先要合理选择建筑工程的基址。在选址时应尽量选择地质结构比较稳定且地势平坦开阔的区域。
同时,应根据建筑结构的设计载荷要求对该区域的土壤密度以及硬度等指标参数进行检测,以确保其基础的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在选择建筑基址时应尽量避免在地震断裂带、河岸边缘地带以及采空区等位置进行工程建设,如果受客观条件限制必须在软弱基址上开展工程建设时,设计人员应根据基址的地质特点,采取相应的加固处理方法来改善地基的承载性能[3]。
3.2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合理选择结构材料
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的自重会加大其倾覆力矩,会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保证建筑结构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强度以及延伸性比较好,且质量相对较轻的建筑材料,以降低建筑结构的自重。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建筑材料的均质性因素,且连接构件的连续性较好,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3.3建筑结构形式的选择要科学合理
在目前的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比较常用的结构类型,其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延伸性和经济性,然而一旦遭遇持续性地震作用的影响时,钢筋混凝土结构会在地震荷载的持续作用下出现刚度下降的情况,并造成开裂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虽然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简单易行,然而其在形变以及强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此外,钢结构虽然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但是其成本造价相对较高。因此,设计人员应综合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地质特点、地震烈度等级以及工程投资成本等多种因素,合理选择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并提高抗震结构设计的经济性[4]。
3.4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综合运用多种抗震技术手段
在抗震结构合计中,设计人员应合理采用多种抗震手段,通过多重抗震防线的设计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例如,可以采用悬挂隔震结构来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这样通过对建筑结构中大部分构件的悬挂处理来降低地震波所产生的能量传递作用,从而使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为建筑工程的用户增加逃生的时间和机会。行剪力墙连接设计工作中,充分融合调查得到的墙体墙板承受力参数,高质量地完成建筑预制装配式剪力墙连接设计工作。设计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时,需要注意该种结构构件一般需要在工厂化程度高的加工厂直接加工而成,之后需要对构件平面形状进行动力特性的有效调节,不可出现不同构件特性相差过大的情况,设计预制结构构件期间,设计人员始终要坚持分块设计理念,参考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作业条件、起重机吊装作业条件、拼缝设计位置等因素,对构件作以科学的分块设计处理;进行建筑结构横墙设计时,则需要做好预制承重墙板的设计安装工作,要求将墙板设置于两侧山墙处,以提升建筑墙体结构承载能力[5]。
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伴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受到了广泛关注,工程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合理选择结构设计方式,对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进行强化,高度关注结构、基础的抗震性能设计工作,促进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增衍.关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探讨[J].四川建材,2019,45(04):86-87.
[2]林居贵.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概述[J].建材与装饰,2019(10):131-132.
[3]孙晓斌.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0):62.
[4]肖添.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81.
[5]全秀英.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探讨[J].城市建筑,2019,16(0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