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管理 创新管理方式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强
[导读] 摘要:随着企业改革上市和中心改革建设的发展,对教师专业能力、素质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关系到培训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安徽淮南淮河能源控股集团职工培训中心  232001
        摘要:随着企业改革上市和中心改革建设的发展,对教师专业能力、素质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关系到培训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学习;专家引领;“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素质
        首先,加强学习,丰富教师的文化知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架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它不单指专业知识,也包括价值观、企业文化等观念形态的文化。教师既要有所教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其他学科的一般知识。因为各门学科的知识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其每门课都不是孤立的,都融进了很多方面的知识,若缺少某一方面,都会影响学员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其次,不断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所谓专业理论知识,就是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相互联系的各类别、各层次知识的整体构成。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还应及时了解掌握专业基础性知识,熟悉专业发展历史沿革和当前发展动向,注重与其他专业的交叉渗透,使专业知识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从而不断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再次,多听课、多琢磨。作为一名培训教师,要多跟班听课,学习别人的授课技巧,为我所用,还要珍惜每次外出学习机会,向名师学习,尽快掌握教学知识和授课技巧。同时,要善于总结外出学习成果,深入了解专业体系和授课能力,清晰掌握教学步骤,编制教学实践问题解决方案,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整改。
        二、专家引领,夯实教师教学基石
        总体来说就是以“大师工作室”为龙头,中心内部培训为依托,联合省内外教育机构的优质培训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在现有“大师工作室”的基础上,以服务教学、服务生产为落脚点,加快推进一批专业全覆盖的“大师工作室”,通过高技能人才技术创新成果和绝技绝活的现场讲解演示,让教师通过现场实践学习,并将技术技能成果在教学上加以推广运用,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中心内部创建培训教师与课程一体化建设统筹发展的培训机制。实现培训教师与课程高度统一的培训体系,突出重点,通过不同培训形式,着重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设计能力、课堂控制能力、现场应变技巧能力,使得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与授课能力共同提高。
        定期邀请省内外行业专家或者企业名师来中心开展教育教学辅导及学术讲座,使培训教师能面对面的与专家进行教学探讨和学术交流。或者组织培训教师集中观看名家的教育讲座光碟,从中感悟和不断吸收教学实践前沿的新理念。也可以积极选送优秀培训教师参加学习调研、外出培训交流等活动。
        三、开展研讨,搭建教师学习平台
        教研工作是教学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另一种的教学形式,也是学习、交流经验的方式,“他山之石可攻玉”。通过开展专业性课题研究,重点是以教研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要本着教研服务教学的原则,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在处处带着研究的状态下进行工作,促进教学和教研一体化。教研活动中,应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凝聚集体的力量,形成教研活动共同体,在教中研,研中教,同教研,共进步。
        四、发展双师,全面提升教师能力
        何谓“双师型”教师,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

而有的学者则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一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政工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力论”,认为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做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但不管是哪种概括,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一是停留在字面解释上,二是表现为较有理性的综合解释。
        要造就“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专业化,需要教师本人做出非常的努力,同时还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强指导,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浓厚的氛围与良好的条件,使广大教师摆脱盲目摸索、低效劳动和重复研究,加速成长的进程。首先要宣传教育。要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告诫老师们要成为“双师型”教师贵在自我奋斗,要求教师一定要忠于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要勤于学习、勇于反思、锐意创新。其次教师的资格证书、技能证书要与评职称、绩效工资制紧密挂钩,加强教师教学成果和技能竞赛的评选、奖励工作,大力表彰优秀教师。最后加强学历进修。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里,即使在今天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如果不注意“充电”,也终究会因为知识、意识等的陈旧或匮乏而落后于时代。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的进行学历进修,从而在业务素质上由“单一型”向“双师型”发展,在发展目标上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过渡,以造就一代名师
        五、激励机制,激发教师能力潜质
        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职业生涯发展激励三个方面不断创造教师平等发展、自我实现的环境,调动教师从事培训事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精神层面激励:在内部教师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对于为企业培训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内部教师,可以通过大力宣传、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或聘书、通报表彰等形式进行激励。
        (二)物质层面激励:企业除了在精神层面对内部培训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还应当从多方面对内部培训教师予以物质层面的奖励,如评选专业带头人、精品微课奖、优秀课件奖、优秀论文奖和专题研究奖等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激励手段更加丰富化、多样化、有效化,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职业生涯发展层面激励:一方面,企业应当为内部培训教师优先提供各类国内外的培训机会,从而使内部培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这既可以保证内部培训师自身含金量的不断提升,也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其他的员工。另一方面,企业应当为内部培训师设计相应的职业发展通道,这种职业发展通道既可以是基于内部培训师基础之上的通道:如对内部培训教师进行分级,之后企业可以根据内部培训教师的培训评估效果和培训时间长度加以升级,使他们可以按照“培训师、高级培训师、资深培训师、首席培训师”的通道不断得到提升。一般来说,企业在选拔人才或晋升人员的过程中,应当优先考虑表现突出的内部培训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也可以是基于岗位基础上的通道:如担任内部培训教师的工作经历按照年限、贡献等可以为其职务晋升增加相应的筹码,从而激励内部培训教师在此岗位不断地发挥作用和挖掘潜能。
        通过以上措施,不断优化培训教师结构,充分开发教师的潜能与优势,才能构筑企业人才高地,打造企业学科大师,建立系列人才梯队,为企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
        参考文献:
        [1]周正勇 周彪.职业培训师修炼之道.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2:122-124
        [2]吴国珍.教学勇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3:125-128
        [3]段烨.培训师21项技能修炼.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3: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