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业公司内控管理与设备管理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秦刚
[导读] 摘要:自2006年开始,根据中原石油勘探局内控管理的要求,作业公司开始执行内控管理,分别于2008和2009年编写了两个版本的内控管理手册,旨在促进公司属各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加强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促进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特种作业公司  河南濮阳  457164
        摘要:自2006年开始,根据中原石油勘探局内控管理的要求,作业公司开始执行内控管理,分别于2008和2009年编写了两个版本的内控管理手册,旨在促进公司属各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加强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促进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而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控管理的重要控制对象。设备是生产力的主要组成要素,是企业生产经营得以有效持续的载体。设备管理将实物形态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相结合,对设备从规划、设计、选型、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护、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综合管理,做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优化设备资产配置,保证了设备资产的安全完好和经济有效使用,为企业生产经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内控管理;设备管理;有效融合;
        引言:
        内部控制是遵循投资者和监管者的要求,规范管理行为和管理秩序,确保经营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维护财产物质的安全完整,避免和降低各种风险,保证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促进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实现经营及传略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及方法体系。
        作为管理人员,如何在深入推进设备精细管理过程中有效的实行内控管理,将设备管理和内控管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达到维护设备的安全完整,避免和降低各种风险,使之有效运行是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1、内部控制体系
        作业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由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管理权责、检查评价方法等内容组成。其中:国家的法律法规、集团公司和油田的规章制度办法是内部控制的依据和标准,业务流程和工作秩序是内部程序是内部控制的规范和要求,日常工作督导和全面检查考评是内部控制的手段和保证。三者互为支撑、相互依托、相辅相成。
        2、设备的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设备全过程管理中规划、设计、选型、制造、购置、安装、投运阶段的全部管理工作,是设备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采用更新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力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重点考虑油田勘探开发和开拓市场急需的关键重大设备,突出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同时积极倡导节能降耗、安全环保,加大对耗能高、安全隐患多和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装备重点实施更新改造。在设备前期管理阶段,充分体现了企业的决策风险,企业可以通过持续监控和评估的方式进行监控,确保决策层、管理层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
        设备的使用维护是确保设备保持良好性能的关键过程。在内控管理中,“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中通过重要性原则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通过从生产、安全和设备管理方面全方位定期检查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通过及时、准确的信息反映设备真实的技术状况,通过采用全面性原则覆盖了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各项活动,在流程上通过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环节,充分强调了全员参与设备使用维护的重要性。
        4、设备修理和修理费管理
        设备修理是恢复技术性能的基本手段,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通过内控管理的逐步深入,如何加强修理内部控制管理,完善设备修理程序,尤其是进一步规范外部的项目的修理管理,一直是设备修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为油田勘探开发和作业公司生产经营提供优良装备保障的关键。我公司设备修理坚持“自主修理为主、外协修理为辅”的原则。

利用我处内部修理厂力量对修井设备、压裂设备、泥浆泵组等大型设备台上(台下)发动机、大泵进行大修和维护性修理,对配件储备及维修力量不能保障的值班车辆、压裂设备控制系统及通用设备的修理,进行外协修理。进一步规范了修理管理工作,把外部项目修理全部纳入计划管理,有效实施监督、控制,确保规范开展修理业务,防范了业务风险。
        通过对计划编制与审核分离,承修方委托与审核分离,完工验收审核与复核、审计分离,修理费用支付申请、支付、审批分离,修理费确认、审核与记账分离及记账与复核分离,质保金支付经办与审核分离,有力体现了控制措施的完善。通过专门监督机构对修理费用的监控,采用不相容岗位分离的措施实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单人没有权利处理任何一项经济业务活动,从而使其管理行为始终置于内控管理中,达到有效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的目的。
        5、设备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它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设备是固定资产的主要部分,设备资产管理包括验收建账、资产清查及闲置报废技术鉴定、保费支付、资产折旧计提。
        在内控管理中设备资产管理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中,包括建立、登记固定资产帐、卡,资产调拨与划转,固定资产的评估与备案,资产处置,资产的核算、减值与损失处理等控制点;固定资产申请报废、盘亏、处置程序,报废固定资产回收、处置程序,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程序非常明确,相关部门管理职责、权限规定得很清楚。通过对设备资产的进行定期清查、盘点,保证了设备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通过对设备资产报废、盘亏、减值等管理规范操作,保证了账面价值的真实、准确和完整。通过设备资产管理,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6、设备综合管理
        企业是设备管理的主体,负责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企业全体员工即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人员应共同参与设备管理。根据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对设备实行分级管理,对重大、关键设备实现重点管理;对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做到“一台一档”,档案管理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设备信息实行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积极推广国内外先进设备技术成果,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及改进落后的设备技术;同时,提高人员素质,有计划培养设备管理及专业技术维修人员。这些在内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中得到了重点体现。
        7、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和环保、节能
        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和环保、节能在内控管理中也得到重点控制,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流程中设备前期管理中的设备设计、选型,在“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中资产安全管理有具体规范。为实现设备本质安全,减少和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要求企业必须遵守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设备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严格执行专业化安全管理要求,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并积极探索设备低耗高效运行的有效方法与途径。近几年,我们在重点通过加快更新改造力度,淘汰高耗低效的老旧设备,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使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性能,以实现设备的经济运行。对于井下原有的高、大、精、细的进口设备,多年了通过不断探索,采取了国产化改造的途径,在压裂及配套设备、修井作业设备得到了充分验证,目前投产20多年的压裂机组、修井机仍然保持较好的技术性能,在推广压裂新工艺及油田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再者,检查评价与考核确保了内控各项活动的落实,其结果与考评对象的经济利益的挂钩有效地调动了全员管理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设备管理。
        结语:
        正是内控管理把控制步骤及控制点和设备的一生管理内容有效地进行了融合,通过构建完善内控环境、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各项控制措施,加强信息沟通交流,严格监督检查考核,遵循合法性、全面性、重要性、有效性、制衡性、合理性、适应性、成本效益、权责明确原则,做到“决策民主、操作公开、过程受控”,从而确保了有效实现其基本目标,达到控制业务风险的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