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方法研究 李道昌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李道昌
[导读]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工程的建设也在加快。
        身份证号码:37292919890125xxxx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工程的建设也在加快。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养护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延缓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在抢进度抓安全的同时,必须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将施工技术管理与养护工作做具体、做到位、做扎实,以树立工程质量标杆,为国家和人民贡献更多的优质工程与精品工程。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养护方法
        引言
        当前我国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为了提高人们日常出行安全,需要充分重视公路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不断地提高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以及公路养护工作,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内容
        针对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在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只有保证准备工作的充分性,才能够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反之,如果准备工作不够充分,那么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后续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所以对公路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管理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做好放样技术的管理工作,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公路项目的路基施工过程中这一环节,尤其应得到正确的落实,对工作项目进行定线的时候,需要正确掌握中心线的位置。此外,水准点的测试也属于放样的重点工作内容,确保水准点的准确性,能够帮助更好地确定路线的高度,对原有的公路路线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在具体的施工环节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针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采取备案,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一项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放样技术的效果,对于后续施工的进度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2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2.1路基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路基作为公路的基础施工环节,对整个公路建设项目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施工技术管理要点主要包括施工测量、土方填筑以及基础压实。施工测量主要针对导线、中线、水准点进行复测,尤其在测量放线时,应将误差值降到最低点,保证纵横断面定位的精度。同时,在施工前,施工企业应事先对地下管线进行仔细排查,以免破坏管线,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在路基土填筑时应遵循分层填筑的原则,当上一层压实后,方可填压下一层。在分段施工时,对于先填地段应按照1:1坡分层预留台阶,如果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采取分层相互交叠衔接的方式,其中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路基基底的稳定层厚度控制在20cm~30cm之间。路基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碾压前由路中线向路堤两边整成2%~4%的横坡,在碾压过程中,保证前后两次的碾压轮迹重叠12cm~20cm,并予以均匀压实,避免发生路基深陷事故。
        2.2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路面施工技术的关键点在于沥青混凝土的摊铺与施工缝的处理。在摊铺作业时,摊铺厚度与宽度应满足设计标准要求,保证摊铺机熨平板的仰角准确无误,摊铺机行走速度要稳定匀速,摊铺前,必须对清除履带底部的杂物,摊铺时应保证连续作业,如果中间停止时间超过一小时,应设置横缝。为了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应对施工缝进行妥善处理,首先切除接缝处的接头,用3m长的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以摊铺层面直尺脱离点为界限,用切割机切缝挖除,然后利用压实机械对接缝处进行斜向碾压,也可以结合人工找平的方法,使前后两路段能够实现平稳过渡。
        2.3桥梁施工技术要点
        在箱梁浇筑时,应采用C50的商品混凝土分为两次进行浇筑,浇筑顺序是先底板和腹板,然后当钢筋绑扎完毕后,对顶板与翼板进行浇筑。振捣时,尽量选择插入式振捣器与插钎振捣的方式,同时,保证振捣密实度。在桥梁预应力施工时,为了防止钢绞线缠成团的情况发生,应采取钢筋的冷拉工艺,有效控制冷拉率。当张拉完毕后,应马上进入到灌浆工序,施工人员应做好充足准备,不能拖延灌浆时间。

对于路面与桥梁过渡段的施工,通常情况下在桥上设置搭板或者采取回填的方法。为了防止桥头跳车,也可以采用排水固结以及过载预加载的方法,以确保路桥连接处的平整度,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3公路工程施工的养护技术
        3.1路面翻浆处理
        公路工程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受到不同的环境影响,部分公路工程会在地下水的影响与降雨量的影响下,出现路基破损问题,追踪其破损的原由多是翻浆问题,长期受到地下水的侵蚀,会一点一滴地腐蚀公路工程,具有一个过程,但在暴雨天气的影响下,就可能突然间导致道路中断,不能进行正常的运输工作,甚至有可能产生运输的风险,那么就针对路基的问题,而选择换土,换土时一般会开挖半边路基,深度达2米,将翻浆部分剔除,而后换上具有稳定性的土壤,一般选择天然砂砾来分层填充夯实,养护后应检测公路工程的夯实度、压实度。
        3.2沉陷与坑槽病害的养护措施
        沉陷与坑槽病害在公路工程中的发生概率较高,而且根据沉陷程度的不同,对交通通行状况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施工企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及时补救,防止事态扩大。施工人员首先对破坏区域的面积进行准确测定,并勾画出修补的边缘线,如果需要开槽施工,在开槽时,槽壁应保护垂直状态,开凿施工一直挖掘到稳定部分,开槽结束后及时清理好基底,并根据开槽的深度选择单层或者双层铺筑。对于沉陷部位,填补的实际高度尽量高于原路面,具体高出数值以坑槽的深浅度来确定,然后对接缝处进行灌油以及烫平处理。如果公路基层发生破损,施工人员必须对破损部位进行填筑作业,然后利用压实机械对基层进行碾压后,方可进行修补。
        3.3波浪处理
        波浪的突出部分,应利用机械消除突出的表面并展开沥青喷洒,遇到面积较大的波浪时,应分析是否需要整体挖除,重新铺设,一般会利用可塑性强的粘土填充,也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填充降低成本,应保障基层、面层养护后的荷载力。
        3.4提高公路施工质量,做好检查工作
        在开展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时,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做好公路施工跟踪检查工作,针对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养护问题,工作人员应及时进行处理,有效地保障公路养护质量。施工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防止公路在投入使用后出现质量问题,降低施工人员在进行公路养护时的压力。管理人员应做好公路养护跟踪检查工作,完善公路养护细节,避免“公路病”的发生,提高公路使用安全性,有效地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确保公路整体质量。
        结语
        总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针对公路工程进行施工与养护工作的时候,加大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注重各类新材料与新工艺的运用,逐步提升施工与养护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保障公路工程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阶段之中,要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力度,且在工程结束之后,要及时针对公路工程实施全方位的养护。
        参考文献
        [1]王同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8(19):2016.
        [2]辛文军.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9(9):1595.
        [3]郭雁冰,江浩.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8(22):4928.
        [4]李波.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及公路养护措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16):166.
        [5]温忠兰.公路施工养护技术管理及防治措施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33):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