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222
摘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水利工程建设,推动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河道治理作为水利工程重要的一环,它是一个媒介,更是维持地球平衡和发展的重要桥梁。本文主要分析了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控制河道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问题;控制措施;河道治理
河道治理作为水利工程运转的重要步骤,影响着人类健康的发展,同时也是衡量一项水利工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随着工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中留存着大量的工业垃圾。部分垃圾却没得到及时处理,务必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进而损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因此作为城市项目的建设者更应该重视河道治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对完善的改进措施,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迅速发展。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新要求
1.1根据流域特征科学规划治理
河道治理应以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出发点进行,整合多学科先进技术,为水利工程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重视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结合与保护,尤其是要保护好河流区域内的水文和植被环境,保证河道内部生态系统的完整。
1.2贯彻生态水利的理念
生态水利理念的目的在于实现河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发展。因此在河道治理项目中,应尽量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并通过种植自然植被的方式涵养水源、减少污染、保持水土。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评价系统,对各指标进行细化与量化,及时对河道流域生态环境中存在的负面影响加以改进。在进行河道改造的过程中,还应该尽量保证河道宽度与河漫滩面积,采取堤防后退措施使河道水流更好地连通,以增加河道承载水量,降低洪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1.3提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水利工程应充分利用河流内部固有的生态系统,通过种植高成活率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方式构建完整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促进生态环境自然向好发展。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
2.1河道植被较少,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过程中,建设者为了获取最大程度的私利,不惜偷工减料、投机取巧,做出种种不符合技术规定的行为。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其一:种植植被的时候不考虑地形、天气、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又不合理规划植物种类和种植数量,只知道一味盲目种植。其二:只注重前期的栽培培养,不注重后期的养护和培养,出现了植被批量死亡的情况。由于植被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因此面对各种突发自然问题时,也无法发挥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2水质的污染
人的欲望是贪婪的,部分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大肆破坏环境,大量开发各种不可再生资源,根本不顾环境的污染,大规模兴修土木工程,开山建厂。部分地区直接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排放到河道中去,河道里时不时有各种工业生活垃圾。为了保障河道自身建设的需要,在河道建设施工过程中同样运输各种各种有毒材质,甚至不惜使用各种清洁添加剂。这样以来,本就不多的氧气反而更稀少了,因此造成大量植被的死亡。像各种鱼类、微生物更是难以生存和繁殖,不但污染了水的清洁能力,而且严重影响水源质量。
2.3未充分发挥河道功能
对于传统的水利工程而言,河道的功能作用比较单一,最根本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河道下游发生洪灾或保证生态环境平衡。随着人民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突飞猛进。单纯为防洪防旱而设置的河道早已不能满足日常生活运行的情况。就目前而言,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防洪防汛装置,更需要一个自然景观。一直以来,我国都缺乏对河流两岸的监管,两岸植被破坏情况严重,而且堤坝排水功能有待提高,部分地区近年来频繁降雨,一时半会河流堤坝的功能无法顺利进行。两岸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防洪能力较弱,难以承担抗洪防泻的重大责任。
3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建设组合式生态挡墙
生态挡土墙的建设首先应严格按照施工图要求的标高和方向进行,保证墙面建成后与设计图相比误差在每3米±3厘米之内。在垫层上平整铺设第一层砌块,确定对好位置后再插入锚固钢筋,浇筑混凝土,之后如此循环。施工过程中每砌好3层就在植生孔回填厚度200mm的种植土,并预埋缓释肥为土壤提供养分,之后根据河段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从而一方面起到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净化河水、改善水质的目的,同时也增加了河道整体的美观程度,可谓是一举两得。
3.2建设组合式生态护坡
在生态护坡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将场地清理干净,除掉杂草和障碍物,将面层压实整平,再将有孔洞、淤泥和凹陷的地方用填土的方式压实;之后根据地基土要求铺设碎石垫层或者反滤土工布,浇筑素混凝土趾墙基础,铺设四联生态护坡块,针对存在的缝隙要利用土壤和碎石进行填充;再用素混凝土压顶,使顶部的块体联锁勾和压顶混凝土之间的搭接长度大于60mm,最后针对当地的气候环境,选取适合的花草进行种植即可。
3.3开展河流疏浚工作
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开展之后,施工单位根据对不同流域的河道水体进行分析,并采取河道疏浚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河道的抗洪能力。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挖一条纵向排水沟,便于使水归槽,再用土方堆积在槽边形成土埂,这样少量的河水可以通过水槽排水。清淤时需要借助挖泥船等设备,按照工作要求和安排对河体底层一至两米的淤泥开展清理,并首先将大体积的混凝土块、残桩等杂物清理掉,再进行分层、分片清淤,并由装载机、汽车等设备配合清运。
3.4利用技术辅助清淤
许多河道在长年累月的使用中底部留存了大量淤泥,不仅影响河道的功能发挥,也不利于河道的美观,而这些淤泥如果处理得当,对农业生产、景观建设都可以产生帮助。在对河道淤泥进行清理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人力和机械作业外,还可以辅以真空预压法进行处理。这是因为淤泥本身自重大,透水性差,长时间沉积在水底还会黏着其他污染物,而通过高压真空的方式,淤泥中的颗粒物与间隙被分解,淤泥也就无法块结,使堵塞问题迎刃而解。此外,在处理排水管道中的淤泥时,可以在管道上层使用抽水装置,同时在淤泥堵塞的起点处增加压力,以水的快速流动带动淤泥排除管道。
3.5完善水利河道治理体系
施工单位要按照不同区域河道的水流状况,构建起水资源网络结构,对不同工程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并开展严谨的方案分析流程,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工程的开展阶段,要以蓄水、防水、泄水作为河道治理工作的目的,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并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如滩涂围艮、堤围护岸、清淤除障等。除了防洪抗灾,河道治理时还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改善沿岸水文情况和生态环境,使水利体系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总结与探讨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需要在满足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贯彻落实生态水利的理念,在治理过程中尽量保护河道原貌,通过生态护岸、河流疏浚等方式科学、稳定地打造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香.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建材,2018(6):402-403.
[2]張世安,吴嫡捷.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J].科技风,2019(13):193.
[3]张玲.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建设的应用[J].湖北农机化,2018(9):64.
[4]张雪奎.试论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8(2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