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与维修技术中常见问题及有效对策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世杰
[导读] 摘要:从市政道路的建设角度来说,采用了很多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提高了建设的质量,减轻了后期养护的压力,同时也推动着维修和养护技术形式的变化。
        身份证号码:12022419890107xxxx
        摘要:从市政道路的建设角度来说,采用了很多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提高了建设的质量,减轻了后期养护的压力,同时也推动着维修和养护技术形式的变化。为了不断提高道路维修和养护的水平,加大技术队伍的建设,引入新型技术,增加技术应用的成熟度,实现维修和养护的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市政道路;维修技术;养护技术
        引言
        城市生产节奏的高速化状态,以道路交通网络的连通稳定性作为基础。为了保证道路交通的基本应用条件,需要加强道路工程维修技术与养护水平,以此在不断增加的交通压力状态下,维护道路交通设施的正常使用条件。而为了更加细化地分析具体技术措施,应从基本市政道路维修养护工作的重要性着手,强调其技术内容的核心性,为保证市政道路维修养护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1市政道路维修养护重要性
        市政道路工程的维修与养护,可以通过工程建设条件的优化调整,使工程的使用条件与项目寿命得到延长,并尽可能多的发挥自身应用价值。同时,通过工程上的维修与养护技术,可以保证道路工程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在消除具体安全隐患与风险条件的同时,提高道路项目本身的安全管理状态,并为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提供基础性的安全条件。另外,道路是保证城市生产生活有序展开的基础条件。对于市政道路的维修与养护,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保证城市道路通畅性状态的有效方法,可在调整道路工程状态的基础上,使其适应当前高速运转需求,进而最大程度上发挥道路工程项目的社会价值。
        2道路常见问题
        从维修和养护的实施角度来说,主要是针对道路存在的问题,采取维修和养护措施加以处理。常见的道路问题如下:1)路面损毁。当遇到开裂问题,会影响着路面的运行稳定性,实施维修养护措施时,要结合路面存在的隐患与故障,组织相关人员前往现场开展调查,制定维修方案和措施,落实到实际,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2)路基损毁。一般来说,此类问题不常见,若发生则会给整个道路路面运行造成极大影响。造成路基损毁问题的原因较多,比如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不达标等,需要做好有效处理。3)排水设施损毁。若路面边缘的排水设施出现问题,则可能引发内涝问题或者其他问题。而明渠和暗渠排水设施出现问题,比如排水流量低,则会影响设施运行的质量。
        3市政道路的维修及养护技术应用策略
        3.1引入新维修与养护技术
        从当前市政道路的发展实际来说,建设环节应用了新型技术和工艺,后期维修和养护也需要结合工作变化,积极创新维修与养护技术,提出新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具体实践中,积极推广应用预防性养护技术手段,针对市政道路存在的隐患或者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养护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避免造成问题,产生更多的费用。目前来说,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获得了不错的成效,为各项市政道路维修以及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经验。
        3.2预防性养护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的维修与养护工作,需要提高自身工作体系的预防性效果,在实际施工项目中,不仅要避免出现对于道路有重大影响的问题,也要注意维护道路使用条件下的平衡性管理状态。方法上,可以在道路交通质量出现下降趋势之前,通过相关单位的工作管理,对道路使用条件进行必要的养护,以此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1]。而这一技术处理条件,在发生危害性实践之前进行维护管理,不仅可以避免道路故障对社会交通条件造成的影响,也可以将损害条件限制在尽可能低的状态下,以此减少道路维护的成本消耗,保证道路养护的管理质量,进而提升车辆行进环境的安全性等级与舒适度状态。
        3.3加强对桥梁构件质量的检查
        在道路桥梁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常常会承担着较大的负荷,长时间在高负荷的影响下,也可能引发质量问题,严重威胁到交通运输的安全性,比如桥头跳车问题。

为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则应当加强对道路桥梁与道路之间的衔接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桥梁重要构件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对出现病害问题的部分应及时对其进行修复,尽可能降低由于质量病害问题引发的损失
        3.4加大维修与养护队伍的建设力度
        从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维修和养护水平的角度来说,要注重加大维修与养护队伍的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使其能够高效落实各项工作,保证道路工程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以免发生安全问题。以某市政道路养护部门为例,组织维修与养护人员,进行技能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培训的方式,侧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人员的素质水平。经过技能培训后,人员掌握了各类新装备的操作技能和沥青路面挖补技术等的操作要点,高效运用压路机和铣刨机等技术手段,切实提高了维修和养护作业的效率,获得了不错的成效。
        3.5加强养护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
        市政道路桥梁设施养护效果与养护人员自身素质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务必要加强对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道路桥梁工程养护的重要作用的重要意义,使其树立起良好的工作态度,明确养护工作任务。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其道路桥梁工程防护知识和养护技术的培训,使其掌握养护技术要点,建设高水平养护队伍,提升道路桥梁工程整体养护水平。
        3.6对桥梁维修计划进行科学的规划
        在桥梁工程建设投产使用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损耗,维修计划的设计则是提升桥梁工程使用时间重要途径,因此,作为相关的管理部门务必要高度关注对桥梁维修计划的设计工作,这也是保障道路桥梁工程维护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关键。桥梁维修计划设计通常需要结合与桥梁工程相关的技术方案信息,需要保证维修方案设计的规范化、标准化,而且还能够满足实际上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促使养护管理工作有序进行,而且还可以减少桥梁工程维修成本投入。随着道路桥梁建设的发展,对于道路桥梁工程评价系统在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尤其是在道路桥梁维护加固方面,在此方面我国拥有40多套备用,在道路桥梁工程实际运用过程中通常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但是在实际的道路桥梁维护工作中则需要根据实际需求以及工程情况对与之相匹配的方案进行科学选择和制定,从而提升维护管理方案的适用性。
        3.7做好技术应用的控制
        从道路运行维护实践来说,要做好技术应用效果的控制。具体如下:(1)路面覆盖雾封层技术。对于路基损坏问题,采用此技术,通过制作保护层的方式,实现对问题的处理。发挥沥青材料的优势,形成雾封层,达到道路维护的效果。(2)现场热修补技术。贯彻预防性养护理念,采用现场热修补技术,比如微波加热和红外加热等,开展道路热修补作业,解决道路病害问题,使得道路的性能能够得以恢复。需要注意的是,运用上述技术手段,要做好前期的调查,掌握道路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处理方案,为道路维修和养护作业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严格把控材料质量和工艺运用的效果,保证技术应用价值得到发挥。
        结束语
        综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使道路交通网络体系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为了维护其使用条件,对于市政道路的维修与养护,需开展进一步的技术升级。而这一技术升级,不仅推进了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也在交通系统建设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姜洪雷.道桥施工中路面病害和维护方法[J].科学技术创新,2018(26):145-146.
        [2]刘睿.道桥施工中路面病害和维护方法[J].科学技术创新,2018(21):144-145.
        [3]豆小莉.市政道路维护工程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8(07):29.
        [4]唐耀明.关于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5):257-258.
        [5]文龙.道桥施工中路面病害及维护技术的运用探讨[J].四川水泥,2018(03):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