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期   作者:王淑慧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业的快速发展,而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业的快速发展,而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也是课堂引导者。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加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作业评价理念,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在作业批改的评语中妙笔生花,将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思考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改革,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新型教学方式。对作业评价方面来说,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对作业评价方面还停留在批改方面,对作业的评价作用还没有足够充分地理解,本文笔者将针对这一现状,对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实施做出一定的阐述。
        1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现状分析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提升作业评价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在作业评价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在班级学生学习能力不一、学业成绩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教师要实施分层评价。当一些学生作业出错较多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反思,并给予针对性指导,为学生留足思考空间,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寻找错误原因,并及时纠错。采用这样的作业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保护学生的学习意愿,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评价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效果不佳,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单一的作业评价方式让学生无法心悦诚服地接受最终的评价结果,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怀疑、不信任,这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且部分教师在作业评价上,往往以对错为唯一标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引导作用。为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开展作业评价时,教师要重视数学作业评价的优化,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多角度评价、引入多主体评价,同时也要确保评价的持续性,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作业批改程序。
        2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优化策略
        2.1教师要转变思路,在作业批改中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
        在新课改背景下,单一的“唯分数论”的作业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作为推进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深刻领悟新课改的要求所在,构建一套“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的作业评价理念,分数不能作为唯一的作业评价标准。具体来说,一是小学数学的从业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中关于作业和作业评价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牢记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这个角度出发,依据所授内容,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并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开展作业批改。二是作业批改过程中要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作业批改的唯一主体,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互评。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匿名互评等形式,丰富作业批改方式,同时为小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启迪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其他同学的作业反思自己的作业,更加注重过程考核,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作业评价进一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开启关爱作业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通过大量的心理调查发现,每个人内心最渴望的就是被尊重、被赏识.小学生也不例外,每名小学生都渴望被教师肯定,被教师尊重,所以教师在开展作业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尊重学生,学会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开启赏识教育,让学生内心得到抚平,从而产生学习动力.实践证明,学生受到的表扬越多,其学习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比如,对某一位学困生的作业评价,当不认真完成作业甚至不做作业的情况,教师要进行批评,而当作业简单,积极完成作业,但是书写潦草,教师可以不急着批评学生,为了鼓励,激发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给予肯定评价,并且在课堂点名表扬:今天××的作业写得非常认真,全部都正确了,看来只要上课认真听讲,每个人都可以很厉害,要是××同学能够再把字写好看一点,那就直接获得奖励了。采用这样当面表扬的方式,充分鼓励了这位学困生,激发了其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发展。
        2.3尊重学生差异,分类评价作业,实现作业评价标准多元化
        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是我们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容易忽略的一点。但新课改后,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理解程度都会有所不同,呈现出来的作业质量可能会天差地别。鉴于此,我们就必须结合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作业分类评价。譬如,针对学习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我们对他们的作业要求也可以定高一点;对于学习兴趣浓厚,但学生能力有待提升的学生,如果他们的作业表现好,比如在写作时爱积极动脑,遇到较难的问题虽然完成正确率不高,但会主动尝试,这类学生我们应当及时鼓励和表扬;而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的评价则应该立足于基础题上。再比如同样是“A”这个等级,对于学力有余的学生,我们既要要求他们书写工整,也应该鼓励他们全部做对;对于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则重点要求他们做对基础题,但书写要工整。如此一来,既不会避免挫伤学生自信,也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所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落实作业分类评价实有必要。这样的作业评价能够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后朝着目标持续发力。
        2.4引入多主体评价
        在小学数学作业评价中,教师要引入多元主体,不能仅依靠教师这一单一主体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评价。为增强评价的有效性,教师要引入家长评价和学生互评、自评,以全面有效地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家长评价方面,教师可要求家长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外作业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在学生互评、自评方面,教师可组织小组成员在组内、组间进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作业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的结合,能较为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作业情况,使作业评价的效果最大化。多元主体的作业评价方式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本,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利于学生通过评价找出不足、明确方向,在互评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结语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对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将作业评价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有效的作业评价促使学生高效完成数学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实际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增进师生互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高效的作业评价多元主体机制,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学习基础,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晓毅.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有效改革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2).
        [2]保国香.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改革作业评语的意义[J].学周刊,2018,(1).
        [3]张娟.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评价的改革分析[J].中华少年,2018,(6)
        [4]李洁.影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因素调查分析[J].新课程(下旬),2018(12):191.
        [5]胡红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施策略[J].成功教育,2019(4):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