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小学德育的结合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2期   作者:樊璐霄
[导读] 面对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人们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却没有同步提高其公共道德水平。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非常有必要开展德育教育。在小学生的文化熏陶和语言积累方面国学经典所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如何将小学德育与国学经典传承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国学经典与小学德育结合的积极意义入手,探讨如何有效地结合小学德育与国学经典传承,希望能够以此为众多小学德育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樊璐霄   沙河市第一小学
【摘要】面对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人们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却没有同步提高其公共道德水平。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非常有必要开展德育教育。在小学生的文化熏陶和语言积累方面国学经典所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如何将小学德育与国学经典传承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国学经典与小学德育结合的积极意义入手,探讨如何有效地结合小学德育与国学经典传承,希望能够以此为众多小学德育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德育;传承;结合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8-170-01

        在社会主流价值观构建的过程中,一些蕴藏在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具有一定普及价值,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财物和物质生活由于科技革命而逐渐丰富,但是精神失调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对社会道德顽疾进行治疗时,国学可谓是一剂良药。蕴藏着丰富人生哲理的国学可以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文化能力、精神价值、人生智慧等。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选择研究小学德育与国学经典传承的结合问题。
        1国学经典与小学德育结合的积极意义
        1.1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人生早期正是开始文化传承的关键时期,应用国学经典教育于小学教育中,可以让小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认识传统文化礼仪、各地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帮助他们将诵读经典的习惯和习惯养成。因此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学经典陪伴,在儿童的精神生命中融入国学经典所蕴藏的人文精神,则可以将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切实提高。小学生只有从心里认可、接受传统文化,才能够真正地传承经典文化。
        1.2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
        儒家教育一直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主流,对彬彬有礼、品德高尚的君子进行培养是儒家教育所强调的。而儒家文化的精华正是国学经典,因此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到小学德育中,可以起到让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熏陶小学生的作用,让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在不断地实践和模仿中得到切实的提高,这对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非常有利。比如《三字经》作为启蒙代表作,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应用,可以将更多知识典故和伦理道德渗透到小学德育教学中,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让小学生对为人、为学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1.3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养成文明礼仪
        一个人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时期获得的教育。有很多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内容蕴藏在国学经典中,《弟子规》就是一个代表。


作为国学经典的《弟子规》编写内容主要是孔子对其弟子的教导,详细地示范和解说了在日常生活中弟子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生活和学习中,小学生也会遇到一些道德问题,在解决这些道德问题时《弟子规》中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见将国学经典与小学德育结合起来,对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非常有利。
        2国学经典传承与小学德育结合的具体策略
        2.1批判与传承相结合
        将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小学德育结合时,小学德育教师一定要做到慎重选择,尽可能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落后的、腐朽的封建思想确实存在于国学经典中,诸如名利思想、宿命论等内容均不适合引入到小学德育教育中,小学德育教师需要谨慎选择。而一些道德类经典,诸如《三字经》等主要是教导人一些行为礼仪和日常礼仪,教育价值较高,小学德育教师则需要尽可能地将其引入到德育教学中。在对国学经典的道德思想进行借鉴时,小学德育教师的选择正确与否非常关键,一定要做到传承与批判相结合,才能够确保国学经典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价值。
        2.2教化与践行相统一
        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小学德育教师一定要将大道理的灌输与德育教育区别开来,尽可能地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有联系的案例来开展德育教育所取得的教育效果更佳。首先,小学德育教师可以尝试对小学生的日常性行为进行训练,比如指导小学生如何待人接物、打扫卫生等,对小学生的伦常礼仪习惯进行培养,以此来达到在学生日常行为中渗透国学伦理道德思想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教师还需要适时地评价学生的行为,对于有错误的行为一定要及时纠正,而对表现良好的学生一定要给予肯定并表扬,确保小学生对是非对错进行分辨的能力切实提高。
        2.3课堂内求活求实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想要有效地结合国学经典的传承,就必须要做到活学活用。首先,小学德育教师可以尝试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将诵读的氛围营造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其次,小学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还可以安排时间来详细地讲解国学经典,让学生对国学经典形成个人的体会和感悟,以便小学生可以对国学经典的内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为国学经典的传承提供保障。
        结语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的传承,一方面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养成文明礼仪。小学德育教师可以尝试采取批判与传承相结合、教化与践行相统一等措施,来提高国学经典传承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度,为德育教育中国学经典的有效渗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明志.国学经典之于小学德育的积极意义[J].新课程(中).2017(12)
[2]者莉.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促进村小德育发展——以禄丰县彩云镇小学为例[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8(04)
[3]安玉环.诵国学经典扬中华美德[J].新课程(小学).2017(11)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904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