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玉州区公路建设养护中心 537000
摘要:当前,随着城镇建设化的逐渐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也不断增多。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在交通运输业中日益发挥着特殊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面积广阔,公路管理机构也不完善,导致乡村道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存在很多困难。养护过程中应以主动养护、动态养护为发展目标,积极探索适合县乡公路特点的养护管理机制,使养护管理工作由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才能保证农村公路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能。本文在此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有效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提出了几个重要策略。
关键词:农村公路;问题;养护策略
前言:
对农村公路进行养护管理是发展经济的重要保障,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村的社会经济有所提升。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去满足人们的利益,这样才可以对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进而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一体化管理。
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概述
农村公路养护指的是按照具体的技术操作规范,采取先进的公路维护技术对公路进行日常保养,防止其出现路面缺陷等问题,避免这些问题带来突发事故状况,主要维护方式表现为公路的维修、日常保养、损害维修、公路工程加固与增建等,以此保证公路质量与交通基础安全,保障交通经济的稳定发展。
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可以尽快的找到在持续性高荷载的形势之下所出现的变形、坑槽与裂缝方面的问题,从而来针对公路的病患部位实施修复,进而确保人们交通出行的安全稳定性。各个区域的公路段均配备相应的公路养护队伍,对于养护队伍实施合理化的管理,从而在最大限度之上来将养护管理部门各项功能得到显著的发挥,从而确保得到更好的社会效益。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管养机制缺失,管养不集中
近些年来,国家重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道路建设投入了很多资金。但管养机制不完善,各乡镇对公路养护工作不重视,导致乡村道路管护工作水平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现行管养方式大都是统一指导,分级管理,很多乡村公路没有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管养工作投入的资金不多,导致管护实际效果不理想。
2、养护技术不高
在公路养护方面很多的工作人员对砂石路面的养护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对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的养护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同时,在对公路路面进行养护的时候还是停留在手工养护的阶段,这样就使得养护的工作效率是非常低的,同时在养护设备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使得农村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破坏严重的情况。
3、养护管理资金匮乏
养护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的关键问题。虽然国家对县乡公路养护每年给予一定的养路费切块补助,但县区交通部门基本将其用于县道的养护,而且地方配套资金太少。另外,地方政府重建轻养现象也比较突出,以至于乡道、村道公路养护资金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大部分村道因此处予失养、失管状态。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保障,是当前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进一步开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缺口资金较大,难以保障农村公路的高标准养护。
三、有效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几个重要策略
1、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责任,拟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并逐级签订公路养护责任书,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负责相应地段的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惩机制予以兑现,以促使管理措施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充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
2、管养分离,事企分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快管养分离、政企分开步伐,稳步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
合理分配管养人员、设备、资金,在推行养护生产企业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管养责任,实行养护任务按预算定额拨付资金费用的方式,加强管理层的检查考核驗收。加大投入,政策倾斜,充分利用税费减免、小微企业发展等政策,以消化现有人员、引进专业人员为基础,建立现代公路养护企业,逐步实现管养分离、推行企业化管理、向养护公司化转型,到建立独立的现代公路养护企业。
3、加强重点养护
对于已经出现破损、断裂的路段,有关部门要重点进行养护。对于水泥路面来说,可以采用逐块换板的方法,挖出已经遭到破坏的混凝土板块,重新构建基层,并在基层上重新铺筑新的板塊;也可以采用整段加铺法,对破坏十分严重的混凝土路面进行补强处理,直接铺设混凝土层,以此作为新的路面。对于沥青路面来说,要及时修补已出现的坑槽,可以采用液压风镐切槽,用高压风枪将槽底、槽壁废料以及粉尘清除干净,并将准备好的热料填补到坑槽中。对于路面深陷的坑槽,要及时处理好基层或路基,在寒冷地区的冬季,可以先临时处理保证路面平整,待气温回升后再挖补处理。
4、养护作业手段实现机械化
公路车速快、交通量大,养护作业机械化逐步取代人工作业,不仅能改善养护工人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而且能提高公路养护作业的质量、速度和效率,从而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因如此,国内公路养护全面步入“机械化时代”实为大势所趋。
5、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完善沿线基础设施
针对于频繁出现交通安全事故的农村公路路段,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故障原因排查工作,避免由于管理工作的疏忽而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对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的做出有关调整。为此,对于交通安全事故出现原因有必要进行统计,然而,现阶段我国的绝大部分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忽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仅仅是在事故发生后采取事后补救措施,不重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无法从根源上杜绝事故的发生。比如说由于地方是由于标志或标线设置不合理或欠缺,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这就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标志和标线的设置,通过养护管理数据的分析为农村公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6、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的养护管理,保障养护资金是关键。一方面,县(区、市)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指导和督察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另一方面,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可采用县级财政安排一点、联村单位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各类企业帮一点、沿线群众挤一点的灵活多样的方式筹措资金。
7、加强养护信息化建设
加强智慧交通建设,引入“互联网+养护管理”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路况检测与数据分析,建立共享工程质量信誉考核、重大执法任务及专项整治行动、道路运输日常安全管理、站场安全秩序维护、基础设施保障信息,形成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与专业管理机构之间资源共享、无缝衔接、协调联动、协调运作、综合执法、监管制约、廉洁高效的执法运行机制,做到执法信息化,公众服务数字化。
8、建立健全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队伍
各乡镇虽然建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站,但大多数为兼职人员,把养护管理工作业余化,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养护管理专业队伍,负责对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路政、路产维护工作的组织、监督和指导。通过承包方式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的散、差、乱现象。逐步打造一支过硬的农村公路养护队伍,尽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真正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四、结语
综上,农村公路作为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护管理尤为重要。养护过程中应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质量,体现“建养并重”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统筹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加强养护信息化建设,将管理的措施落实到实处,保障农村公路项目的整体水平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刘耀辉,农村公路养护问题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2):34-36
[2]潘映龙,农村公路养护过程中的管理要素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2(1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