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在这个背景下,海绵城市也随之出现。其能够有效的对当前生态污染问题做出处理,所以国家也加大了海绵城市的建设力度,风景园林对于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各个城市都在主动对其做出规划。基于此,本文对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做出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应用
引言
现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持续进步,使得城市化进程的脚步逐渐加快,而风景园林设计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一个关键性组成部分,对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而如何有效发挥处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作用,并使城市自身的调节能力增强,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自然环境,始终是人们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而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引入海绵城市理论,能够弥补城市调节能力弱的缺点。所以,要深入研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有效引入海绵城市的实践,从而更好地利用资源以及充分地保护资源,最终为我国城市建设与环境质量的提升助力。
1概述
海绵城市可以高效的将城市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把城市变为一块海绵,当洪涝等状况出现时,其能够将水资源全面的运用起来。通过调研发觉,海绵城市主要有三个优势:①在城市建设用地持续增加的状况下,依旧能够有效的对环境做出保护。②对于原有地下水资源做出有效的保护。③一旦城市之内的水资源被损害,可以有效的对其进行修复。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能够将雨水等废水重复处理并有效利用,而后者只是将雨水等废水迅速的排放。另外,在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将生态放在第一位,在确保洪涝问题不出现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大的将雨水储存在地下,从而确保自然生态的稳定性。
2海绵城市的应用途径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的城市排水、防涝的方式。其在城市建设当中的主要应用途径是通过对雨水以及废水进行收集储存,并通过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并有效地对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修复以及展开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通过在城市建设中使用透水材料,以及在产生雨水径流的区域设计雨水花园或者下凹式绿地等海绵城市元素,对雨水进行充分的收集,并且有效地对城市地下水源进行补充。除此之外,将海绵城市与风景园林规划进行合理的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园林设计手法来进行相关地形设计和植物配置,利用一些景观建筑以及沟渠的建设来及时对所收集的雨水废水进行过滤处理,并将处理净化之后的水运送到一些景观水塘以及生态湿地中去,保障其设计的景观性。而在这些景观水景水量充沛的时候,就可以有效地将所收集到的雨水以及废水,经过处理后对地下水源进行补充,或者是运送到人工修建的蓄洪池以及城市的河道当中。
3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3.1风景园林道路规划
洪涝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部分城市的一个问题,当雨季来临之后,频繁的洪涝不但会干扰人们的出行,同时还会造成人身财产出现损失的状况。而通过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以环境保护为根基,将城市中风景园林道路设计规划成环状的道路,并设置绿化带对其隔离,这样对于预防洪涝有着一些积极的作用。针对于道路旁边的树木,规划人员应该对其做好研究,熟知其生长状况,从而严谨的选取道路建设时所使用的材质,同时确保材质具有较好的透水功能。在通过海绵城市理论规划风景园林道路时,首先应全方位的对城市环境问题做出调查,如此才可以确保其的持久性。
3.2水景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的人工湖以及河道等水景,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当中的雨水储存。但是,在传统的水景设计当中,许多设计人员忽视了雨水的渗透,而对水景的底部进行了固化处理,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净化而成为废水。因此,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需要到现场进行实际的调查分析,根据所调查的不同时期降水量以及实际地形等信息,合理地进行雨水汇集区的规划,从而使得风景园林规划当中的雨水汇集区能够满足设计规划目标。第二,在进行水景的设计时,需要保障雨水汇集区、水岸以及水底的雨水渗透以及净化功能,并根据当地实际的降水量以及汇水区的蓄水量等数据,来进行人工湿地以及河岸的规划构建,从而能够有效地保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水景的蓄水以及净水功能。
3.3湿地功能区的规划
海绵城市在风景园林建设中最显著的功能区域最属湿地。城市湿地具有蓄水、净化、循环利用等功能特点。土地资源受限,在城市景观规划中,通常会设计小型的湿地景观,例如:下沉式水池和绿地等自然储水结构。通常净化降水初期是通过地表透水性路面、绿地植被过滤,并通过自然汇聚或人工径流方式流入湿地区域,不仅改善了储水水质,延长储存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缺水季节的用水压力。
3.4绿地
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风景园林中的绿地规划设计时,不应该过多地对场地内原有的自然地形进行改造设计,园林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场地内原有地形的走向以及地貌等信息,有效地将这些自然风景地貌与海绵城市理论当中的蓄水池,或者是引水排水区进行有效的结合。例如,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通常情况下都会存在较大面积的绿地,这个时候园林设计人员就可以通过对场地内原有树木的根系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地对场地内的蓄水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并且围绕着这些汇集雨水的区域进行绿植的合理搭配设计。除此之外,在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风景园林绿地规划时,需要对场地内的地下管网以及排水口的位置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并且科学合理地结合场地内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进行流水通道的布置。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场地内的排水要求,还能保障园林绿地当中的地形变化,从而有效地增强风景园林设计的美观性。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所应用的植物种类以及设计的人工湿地等,都会对场地内雨水的净化和利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园林设计人员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时,应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研究。
结语
当前城市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集中爆发了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比如城市内涝灾害、黑臭水体、地下水位降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而近年来发生最频繁的是内涝问题,内涝主要是由于大暴雨超过排水系统承载力而致使城区严重积水的情况,尽管海绵城市理念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但也无法代替排水沟系统,海绵城市只能解决小的轻微的问题,而像内涝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与生命健康,所以,还需要排水沟迅速排出积水,尽快解决人们的安全问题,所以,海绵城市的效果对严重内涝问题没有排水沟系统来的快,因此,不能代替排水沟系统,需要二者共同并存,互相补充,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鲍素平.风景园林规划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5):13-14.
[2]张韬.浅析景观生态学: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6):129.
[3]刘书影.园林生态学研究进展: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技服务,2016,33(5):248.
[4]万美程.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