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7期   作者:苏瑛
[导读] 装配式建筑有其独有的特点与设计方法,装配式建筑其中所包
        摘要:装配式建筑有其独有的特点与设计方法,装配式建筑其中所包含的的环保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论建构部分,所以装配式建筑其实也就是绿色建筑。本文提出了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关键点,为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筑结构;结构设计
引言:
        装配式建筑有效地解决了长周期、大工程、多材料的一系列问题。不过,因为我国的装配建筑还有待改进,许多开发商不了解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建筑设计、施工和抗震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导致结构设计和实际施工出来就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就提高了建设成本。所以在进行施工之前,要先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规划,然后按照设计规划进行分配和部件生产、装配。因此,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是非常有必要优化建筑结构的装配,以此来确保建筑最终的安全与质量,促进整个装配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装配式建筑内涵及特点
1.1装配式建筑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从材料类别上来说分为三大类:装配式木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目前我国建造的建筑类型以剪力墙住宅为主,而剪力墙住宅建筑材料又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故本文所阐述的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1.2装配式建筑特点
        1)设计精细化程度要求比较高,专业协同要求比较高,严禁后凿后开孔现象,构件一旦生产出来就难以再修改;2)工厂化生产能够提高混凝土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3)施工人员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要求更高,安装误差以毫米为单位;4)要求建筑全装修,相比较现浇结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后期随意装修造成的结构破坏更容易引起重大质量事故;5)信息化程度较高,结合BIM技术,集成了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重要信息。装配式建筑的特殊性使其能够将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管理等建造环节全部打通,从而实现对建筑全产业链的协调整合。
1.3结构优化设计要点
1.3.1最初方案阶段
        户主通过与设计人员的沟通交流,首先要确定好建筑类型与家庭户型、立面建模、杆状网格布置、分缝等。户主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可行性要求,在合理区域内控制设计的结构、复杂性和平衡度,主要是为了能够解决节能降耗的问题。
1.3.2中间设计阶段
        通过比较论证多程序技术经济结构体系、结构布局、建筑材料、设计参数、基本类型等,优化建筑结构控制系统选择和施工价格。
1.3.3最终施工图阶段
        采用标准化配筋标准,精确计算控制,详细进行模型调整。精细施工的图纸内部审查和优化,逐步降低土建价格。
2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总原则和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以其对建筑模数化、标准化、通用化的要求,按照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使建筑户型以及部品部件等能达到系列化和多样化的建筑目标。当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建筑的设计做到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后,住宅建筑的质量品质就能得到较大的提升,也可以降低房屋建造的成本和将来使用的围护成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主要结构技术是等同现浇。所谓等同现浇技术,其工作机理是钢筋之间通过可靠有效的连接方式(主要指钢筋机械连接、浆锚搭接连接、套筒灌浆连接等),将混凝土构件的预制部分与现浇部分有效连接起来,使装配式结构具有与现浇结构相同的整体性能,以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可靠。


3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优化与设计方案
3.1管控整个设计流程
        装配建设项目不仅需要依靠实施操作,还需要注意设计的生产和装配施工。由于组件工厂的制造、运输和装配要求,装配式建筑必须将结构扩展到整个过程。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应考虑组件分割的要求和精细的设计。当前装配施工成本高,原因也是由于各个方面,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参与设计规划过程的公司管理不到位,导致设计、施工等环节出现漏洞,也导致了分体系统的组件和设计的节点结构增加了大量难度,使方案组件变得复杂化[1]。在设计上,要保证设计详细图纸能够与设计单位、预制厂家、施工单位保持密切沟通、配合工作,以此来确保参与规划的单位能够顺畅沟通,协调问题能够及时、合理地解决。
3.2建立建筑标准结构设计体系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装配式建筑需要先建立起属于自己完整的标准设计体系。结构优化与建筑标准化设计体系密切相关。该系统由标准化的模块住宅建筑模块和标准化的运输核心模块组成,可以有效减少外墙组件和地板构件,提高建筑的质量与效率[2]。住宅建筑的功能性和经济性也能够有所保障。在住宅建筑这一方面,一些客厅和房间等空间需要进行大力调整,使功能尺寸更加合理,也更符合现代建筑的理念,从而满足了不同的户主提供不同的设计要求。
3.3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框架结构
        为了保障工程结构体系的健全制度,必须要满足所设计建筑的抗侧力和它承载重力的要求,这需要设计人员对房屋结构的薄弱处环节进行优化设计。在通过对框架的相关的一个应用当中,以此来促进解决这些难题。在建筑框架的每个具体的方向上设计人员都要进行相应的接模。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没有其他的抗侧力体系,就可以把它叫做纯框架结构。这种结构的抗侧力和它的承载力都是需要实现对刚接框架的有效控制。在工程建设当中承重墙这个地方也是需要优化提升的,优化提升后有利于让建筑空间得到一个有效的应用而不是做无用功,还能够大大提升这栋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3]。让建筑的空间功能变得有实用价值,还可以提升建筑多面设计环节的优化性。以此方便建筑结构的一个有效的控制,也方便优化实施建筑设计环节。
3.4贯彻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要知道,建筑是通过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品质追求,是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之一。所以在进行建筑物设计时,要达到建筑物与大自然的有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还可以帮户主利用能源来节约资源,目前来说,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等等都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果能将这些能源很好地利用起来,那可以为我国资源问题提供许多帮助,省去很多烦恼。利用太阳能解决我国某些地区生活当中的水源的提供问题,尽管一开始可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经过长期的验证可以得出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巨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利是大于弊的。风能也可以为人们提供很好的资源,许多偏远城市没有大城市发展的快,许多资源问题跟不上,比如夏天没有空调,电风扇风力太小,就可以在房顶安装风能发电机[4]。通过这种方式对将自然风力利用起来,这样既节约了电能,还为居民解决了问题,这同时也代表了不可再生资源能够被再生的风能所代替,这都是能够帮助户主有效节约资源。
结束语:
        总之,现阶段由于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物的成本过高,没有一定的经验。所以,要投入较大的力度去实现企业的内部建筑设计标准和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结构优化设计上面,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基于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J].门窗,2019(24):160.
[2]车姗,李梦琦,刘海琳.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分析与优化策略[J].居舍,2019(35):97.
[3]杜军.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与结构设计要点[J].居舍,2019(32):89.
[4]刘翔青.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及结构设计要点分析[J].安徽建筑,2019,26(10):235-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