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一直以来其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在当前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快,建筑行业就是城市化发展的最大特色产物。同时,城市化发展的全过程都是由建筑工程来担当起其中的重要角色。因此,这就显得建筑物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尤为重要。因为,从整体结构上看,有效地保证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就可以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从而保证居住在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使得我国各行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若想实现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长足发展,加强防水施工技术、钢筋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十分重要,其不仅关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整体质量,还和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莫大关联。因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防水施工技术、钢筋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通过合理运用,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未来发展中发挥出其最大化的作用,给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做铺垫。
1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建筑的主体结构在整个建筑结构中承担的是主要的受力作用,需要承担非常大的荷载,因此主体结构的质量与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如果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存在问题,就会影响到其整体的稳定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安全、质量、使用寿命是最首要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为了提高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采用了一系列的施工技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选择与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来确定,如果施工技术的使用不到位,那么施工技术的效果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当前阶段中,很多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无法对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掌握,对技术应用中的要点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继续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2建筑主体结构的重要性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讲,建筑主体结构占据重要位置,其关乎着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和功能。近些年,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促使了建筑功能多样性,随之主体结构形式也愈发多样,在实际施工中,对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要求也在逐渐升高。为了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施工单位一定要给予建筑主体结构工程高度重视,通过应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与手段来进行主体施工,保证其满足当前社会大众的多元化需求。所谓建筑主体结构指是指建筑地基之上的部分,地基是承受建筑荷载的主要部分,在具体施工中,一定要保证建筑地基的牢固性与稳定性,保障地基能够完全承受建筑整体的重量。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项目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建筑地基,其二是建筑主体结构,所以保证建筑主体结构和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关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社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施工要求和功能要求,会使用到各种形式的模板,在模板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模板进行设计,在设计方案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施工条件以及对模板的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全面的勘察,最终确定模板的规格和尺寸。在房屋建筑主体工程施工中,模板的使用涉及到非常多的技术参数,这些参数在模板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结合施工需求,对其进行严格的把控,在所有模板的技术参数都确定之后,紧接着需要做的就是模板设计图的绘制,对模板的安装位置以及使用数量进行最终的确定。
模板施工的设计工作完成之后,紧接着就是模板的安装施工,由于房屋建筑施工的楼层相对来说比较高,为了方便模板安装工作的开展,需要对模板进行吊装,但是吊装却会容易导致模板的损坏,因此要能够引起技术人员的重视,要能够在模板吊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做好全面的保护措施,具体的保护措施如下:1.控制好模板吊装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与模板之间的接触力度;2.在焊接时,为了避免焊接火花对模板造成损伤,需要在焊接位置处增加铁皮。在模板安装一段时间后,就需要进行模板的拆除,要制定详细的、规范的模板拆除流程。
3.2混凝土施工
1.梁、板浇筑,为避免梁、板的钢筋在浇筑过程中损坏,需在将钢筋绑扎好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人行道支撑的稳固搭设。若梁、板、柱所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有所不同,则需在浇筑梁、板的混凝土之前做好钢板网的设置。墙、柱的混凝土利用塔吊进行吊运,使浇筑一次性完成,而梁、板的混凝土需进行二次运输,以现场的施工条件为依据,对于接点混凝土,需采用下列方法浇筑:(1)先根据梁的高度对梁进行分层浇筑,形成一个阶梯,在到达板底之后,开始和板同时浇筑与振捣,伴随阶梯持续延长,不断向前推进。混凝土倾倒具体方向和浇筑方向完全相反。(2)对梁、柱之间和主梁、次梁之间交叉部位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钢筋的分布比较密集,尤其是上部的负筋,不仅直径较大,而且数量很多。对此,为避免对下料造成影响,应在得到监理人员的同意后,使用细石混凝土来浇筑,并使用直径相对较小的振捣棒。(3)对梁、板进行浇筑时,需分批进行坍落度的检测与试验,并按照规范的要求做好试块。梁、板的混凝土应配合使用两种方式进行振捣,以确保振捣能够达到密实。2.施工缝处理,施工缝所在位置需在浇筑开始前确定,同时要尽量留设于受力相对较小而且施工方便的位置。对于柱施工缝,一般留设于基层顶面、梁下部或上面。对于单向板施工缝,需留设于和板短边相平行的位置。当楼板上存在主次梁时,需沿次梁方向进行浇筑,将施工缝留设于次梁跨度中间。对施工缝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应满足以下要求:完成浇筑施工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应达到1.2N/mm2以上;待混凝土硬化之后,将软弱层面、水泥薄膜与松动石子都清除干净,并进行充分的润滑处理,但要避免产生积水;浇筑开始前,需在施工缝的位置先铺设一道水泥浆,也可使用和混凝土成分完全一致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的振捣必须达到均匀和密实,确保新、旧混凝土之间能够紧密结合。
3.3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钢筋工程对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十分关键。在对钢筋进行正式绑扎以前,有关人员需要依据施工图的设计标准与要求确定恰当的绑扎方法与绑扎材料。并且,若想确保钢筋绑扎的有效性,在对水平构件的钢筋进行绑扎时,施工人员需要铺设木板作为行人通道,待到绑扎工作结束后,第一时间对绑扎情况进行检查,且还要及时验收隐蔽工作,做好有关挂牌。除此之外,针对钢筋绑扎的交叉位置,需要全部使用铁丝绑扎,对于双向受力的钢筋网也应全部绑扎,同时要确保钢丝的形式是八角形。另外,在对十分复杂的结构进行绑扎时,有关人员还要一一研究钢筋穿插与就位的顺序,并主动和模板工程施工人员进行沟通,一同分析钢筋绑扎与纸模的正确顺序,防止在日后绑扎中出现一些安全隐患。
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快,建筑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因此,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质量,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规范化的施工,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主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正鹏.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居舍,2020(04):62.
[2]马帅,王江平.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03):47-48.
[3]王义红.浅谈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中国建材科技,2019,28(0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