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7期   作者:张雷
[导读]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基础组成部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是
        摘要: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基础组成部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是提高土木工程质量的基础所在,而在具体的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属于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广泛的存在于高层建筑、大型设备以及桥梁等基础设施中,对于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了更好的解决相关问题,必须要做好施工技术分析工作,以保证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
        1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
        1.1 混凝土强度不够
        混凝土强度与土木工程的质量效果联系极为密切,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强度主要会受到原料配比、后期养护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对于混凝土的原材料配比有着不同的要求,制作混凝土时所添加的砂石、水以及其他原材料有着较大的差异,在混凝土制作完成之后,必须要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如果检测不达标,这一类混凝土就不能投入使用。然而,土木工程实际的混凝土制作过程中,许多工程的混凝土制作并不是十分的规范,比如说,制作时没有按照要求科学的对原材料进行配比,制作完成之后,则没有采用科学的养护方法,导致养护效果不佳。此外,没有及时的检测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这些都有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
        1.2 混凝土结构裂缝
        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混凝土之所以会出现裂缝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方面在前期浇筑混凝土时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操作,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另外一方面则是混凝土后期的养护管理不当,因此导致裂缝出现。此外,在混凝土拌料水化期间,水泥灰发出较大的热量,但是在此过程中水泥的散热为上层混凝土所阻隔,水泥内大量的热量无法在短时间内消散,而是在混凝土内部聚集,这样很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巨大,在温度的作用下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2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技术分析
        2.1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依据
        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所需要的混凝土材料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施工期间混凝土质量也会受到施工技术水平、原材料配比、环境温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将会对混凝土的结构质量产生影响,导致裂缝出现。因此,笔者在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期间,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避免裂缝的出现,正式施工之前,负责混凝土施工的工作人员要做好施工现场调研工作,分析当前工程类型适合哪种混凝土,然后合理的安排施工方案。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还需充分的考虑季节以及温度环境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对施工产生的影响。最后,要安排对于混凝土施工有充足经验的员工实施施工工作。
        2.2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对温度应力的把控
        混凝土的浇筑对温度实际上有着较高的要求,外部温度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可能也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温度应力。温度应力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混凝土所使用到的关键原料水泥,在水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这种热量与混凝土外部温度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可能就会加剧温度应力。针对水泥水化稀释热量,导致温度应力增加的问题,可以在混凝土中适当的增加减水剂或者是减少水泥的使用量。此外,当前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新型水泥材料也层出不穷,因此在施工期间还可以选择新型的低热水泥。而在早晚温差比较大的季节,如夏季、冬季时则可以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降低温度应力的影响。如夏季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可以实施一定的冷却措施,降低水泥水化的影响。
        2.3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对地基约束力的控制
        地基是土木工程建筑的基础所在,其将会对大面积的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的约束力,混凝土浇筑结构越是厚重,地基对混凝土所产生的约束力也就越大,混凝土裂缝也更容易产生。

针对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地基约束力的控制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也就是说通过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实现,比如说,在施工期间可以应用覆膜法或者是暖棚法等,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最终达到控制地基约束力的作用。二是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之后容易对地基产生约束力,而通过控制混凝土的厚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部约束力。
        3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
        3.1 提高施工人员技能水平
        当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一线施工基本上都是由农民工实施,对于一些大型的土木工程来说,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与稳定性,施工企业一般都会安排专业的设计人员对混凝土的各类原材料进行配比设计,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一线施工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不同,如部分施工人员的施工能力差,在施工期间没有完全按照专业设计人员设计方案进行混凝土配比,最终导致生产出来的混凝土达不到施工要求。此外,还有一部分施工人员在上岗之前没有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在施工期间缺乏责任意识,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在施工期间不够细心,这些都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要想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还需从多个角度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首先施工企业需要招聘有经验的混凝土施工人员,其次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保证所有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结构的各项施工工作都有清晰的认识,熟练掌握各项施工技术,然后才能安排施工人员上岗。最后,还需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认识到自身施工的重要性,积极的履行施工责任。
        3.2 做好混凝土试件的强度试验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混凝土检验方法都是在同一浇筑地点抽取最具有代表性的试样,然后按照既定的规则制定立方体试件,在规定的温湿度环境内养护28天,再进行强度试验,最终顺利的测得试件的抗压强度。在测试过程中,由于试件与混凝土结构具有相同的原材料、配比一级养护条件,因此该测试方法能够有效的代表混凝土的真实质量水平,所以说,该试验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通常混凝土大试件的内部缺陷率比较高,其多存在有试件平整度不同的问题,而试件强度越低,则试件的可塑性也就越强,其变形量也就越大,试件表面的平整度低对实际强度的影响也就越小。一般来说,大试件的表面平整度以及平行度等都低于小试件,所以说保证混凝土强度试件表面的平整度以及平行度是极为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得出更加准确的试验结果,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更加有效的控制。因此,在试验前工作人员需要对试件的表面进行抛光和打磨,避免试验结果受到影响。
        3.3 混凝土缺陷测试
        混凝土缺陷测试是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中质量控制的常用试验方法之一,混凝土的缺陷是指破坏了混凝土的连续性以及完整性,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以及耐久性等都有所降低,最终使得混凝土结构出现了空洞、裂缝、夹杂有泥沙和杂物等。而混凝土缺陷测试主要作用就是对其存在的缺陷进行测试,判断出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标准要求,其主要测试内容包含有混凝土内部空洞、裂缝深度、表面损伤厚度等。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是超声法,其是以低频超声检测仪和声带换能器作为硬件支撑测试工作,主要是结合声学参数的变化,得到混凝土缺陷的程度,以便更好规避混凝土缺陷,提高混凝土质量。
        总之,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中要认真执行施工工艺流程,结合建筑类别、施工环境等做好混凝土配比设计、拌和、运输以及养护等多项工作,确保各项施工工艺落实到位。在施工完毕之后,还需加强施工检测,做好质量控制,实现土木工程建筑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志玮.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与探究[J].门窗,2019(09).
        [2]廖文有.关于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1).
        [3]李莉,谢京臣.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