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木建筑工程检测计量至关重要,针对此,为解决和提升土木建筑工程检测计量中存在的误区,强化检测人员的意识,加强仪器的管理等,本文重点从组织制度、检测人员的意识及仪器管理等多个角度,重点对当前土木建筑工程检测计量误区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和解决措施,为达到检测规范和科学化的目的。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检测;计量误区
0引言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要求承接工程检测、鉴定的有资质机构必须满足仪器设备、人员、程序的一系列要求和规定,做到仪器设备必须经国家计量部门检定或送国家计量部门授权检定机构检定,检测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上岗培训取得上岗证,检测程序和检测单位的组织管理和检测内业管理程序必须严格有序。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习惯性的或人为的认识和操作误区。
1组织制度的不当竞争误区
检测机构现在逐步开放面向市场,允许个体或民营机构申办经营检测和鉴定机构,但人们在土木建筑检测市场中看到过去体制下的政府开办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和一些国有科研单位下属的事业编制的检测机构依然存在,尽管大部分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变更为独立法人单位,却不可忽视的是仍存在不少单位并非独立法人机构但活跃在检测市场上,尤其是官方科研机构下属的检测单位。这样的弊端是:土木工程检测市场的竞争并非公平合理,不利于土木建筑检测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拥有官方背景的检测机构自然拥有所谓的“专业权威”便利,形成鲜明的无形的“垄断市场”的资本优势。
2检测人员意识的认识误区
1)隐蔽工程检查走马观花。钢筋制安质量涉及房屋的安全使用性能,目前沿海的房地产建设蓬勃发展,每个质量监督站的监督人员负责不同片区,当然项目多,时间紧,对于看似多次重复的钢筋验收分项,并非每次都能认真把关,而且把监管责任推给监理单位,完全的上级指令性的语气与行为,没有区分清楚政府监督部门与社会监督部门的各自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土木工程建设系统要求逐渐淡化政府监督的地位,加强与深化社会监督的主导地位,但是目前没有完全取消政府监督部门的情况下,质量监督站的监督人员必须在其位,负其责,应该真正的承担起工作职责范围的监管义务。
2)取样未达规范要求,存在虚假现象。建筑工程要求送检必须严格现场取样。但经过调查发现,象砂、钢筋、混凝土试块、铝合金或塑钢等送检存在不同程度的造假现象,尤其砂、混凝土试块。比如沿海地区海砂屡禁不止,而监督、检测部门依旧有按惯例出具相关合理(“只对来样负责”)、合格(否则工程无法竣工)的试验报告,由此可以推定的是现场监督取样的环节出现纰漏。
3)对于认可准则、质量文件,检测部门缺乏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没有及时组织学习新的认可程序文件和相关的新颁文件、规范,不少检测单位忙于业务的开展,对于类似的学习,只是在年检前或每次检查前的一次集中宣读,权作内审资料的补充。
4)未规范收集、整理各种程序文件资料,未及时做好相关的记录。不少检测单位的检测资料的归档工作欠缺。不是完全的根据实际情况记录当时检测情况及仪器的使用状态,而往往采取政府计量部门检查前临时编造、补齐缺漏资料。文件规范化成了一纸空文,准则不单要求文件的形式规范化,更要求文件的记录、收集、整理过程规范化、程序化。
5)内审工作不得力。在不少建筑工程检测单位,内审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大多建筑工程检测机构没有设立专职的内审员,这显然不同于大型专业化生产的工厂的机构人员设置。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力度不够,造成相关管理的漏洞没有纠正,延续使用。
3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误区
1)操作人员非专业化。有些检测机构在建筑工程现场检测时,聘用临时工人操作设备仪器,比如高空中混凝土梁的回弹、超声检测或取芯机操作。准则5.5.3要求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雇用非专业的未经严格的上岗培训的工人在建筑工地一线进行采样操作,极易造成采样的不准确性。
2)检测仪器不具唯一性。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高校和科研机构下属的检测机构中。仪器既作教学或科研使用,又作对外检测之用。比如高校的检测仪器往往和教学仪器混在一起使用,没有严格的区分开来,有的仪器既作教学实验仪器供学生实验使用,也用作教师对外检测使用。这当然是受限于设备资金的使用原因,但归根究底是:作为高校的设备资产管理部门,它的设备仪器购置目的是满足教学需要,而不少高校的检测机构只是在满足教学任务之余开展一些对外的横向工程检测任务,没有拨付专门的购置检测设备备用资金。这也许是高校的检测机构没有完全独立于教学之外带来的弊端,也就是依附的外衣没有完全剥离的症结。这种现象存在相当的普遍性。
3)检测仪器超龄期使用。没有完全的按照仪器检定和自校的要求使用合格的检测仪器。比如回弹仪的使用规定超过2万次应该报废,而有的工程检测机构对于2万次的统计根本没有具体的概念,“能用就行”,而忽视仪器的精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造成现场检测的原始数据有效性缺陷。违背了准则5.5.7的规定。
4现场操作技术和方法的操作误区
1)专业技术人员不亲临一线现场采集原始数据。建筑工程的现场检测环境比室内差,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比如露天阳光暴晒、高空操作、危房(如火灾后的建筑物检测、结构施工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建筑物检测)等,一些机构在遇到这类检测时,不是加强安全措施,而是不同程度的使用临时工人来处置危险的一些采样、检测工作。
2)未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检测仪器。比如混凝土取芯机在检测楼板的混凝土芯样的时候,有不少检测机构没有按照仪器使用的规范要求用膨胀螺丝和地脚螺栓来固定取芯机,而直接人站于取芯机的底盘,用操作人员的身体重量来“固定”取芯机,这样操作虽然简单,但很容易使得芯样的径向不规则,严重的话,由于钻筒的轴线无法保证不变,芯样不断的受到钻筒的撞击而使得芯样的内部结构发生物理变化,因而导致芯样的抗压强度低于实际构件的强度。比如采用读数显微镜检测楼板混凝土裂缝时,由于仰视的姿态极易造成肉眼的疲劳,有些检测人员就采用近似的方法读数。
3)未针对现场的不同现状对比采用最为合理的检测方法。一个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项目可能存在不止一种检测方法,比如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有回弹法、超声法、综合法、取芯法,操作程序不同,精度各有区别。如果一个工程地下水位较高,其基础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的检测简单的采用回弹法而没有采用取芯法,那么结论就存在较大的偏差。
5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机构,计量主管部门加强对土木建筑检测机构的资质审查,工商部门要依据独立法人的要求严格审批,以促进土木建筑检测市场竞争的公正、有序。
2)端正思想,培养检测技术人员的服务意识。建筑工程检测服务于经济建设,对客户负责是检测机构的永恒宗旨。
3)大力提倡检测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检测人员的自律,严格检测行为,不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4)加强质量监督站对混凝土试块现场的取样工作,严格“旁站”监督。
参考文献
[1]马恩.土木工程混凝土回弹法质量检测[J].四川水泥,2019(12):12.
[2]贲东生,侯振纯.土木工程中的建筑地基检测技术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9(21):47-48.
[3]孙齐.土木工程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J].居舍,2019(07):36.
[4]张敏,李阳春,罗德海.“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的实践教学探索[J].才智,2019(05):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