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希望通过德育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良好的素质内涵。对于小学生来说,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此过程中加入幸福教育的内容和方案,无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立德树人;快乐教育;小学班主任;教书育人、德育教育
引言
新时代教师必须有新的担当。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一个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事业,在此过程当中,老师应德才兼备,力争做有理想信念、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将整洁的仪表、和蔼的态度、博大的胸怀呈现给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前瞻的理念引导学生触碰发展的时代。
一、小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雏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不先学会做人,今后学习成绩即使再好,也并不能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德育教育是立人之本,是每个优秀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要制定一定的发展目标,除了正常的课堂授课之外,还要定期组织有关德育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感悟,以道德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二、以人为本,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一种责任。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三、开展立德树人、快乐教育活动措施
1、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完善德育结构
小学生的行为自制力较差,家长是对他们影响最为直接、深刻的群体,因此需要在家长的长期监督与约束下才能形成良好的意识行为。班主任要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推行德育教育计划,以便不断优化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就如本班有一些学生十分爱美,不喜欢穿校服,而且衣服众多,且会与同学攀比彼此的衣物、玩具、学习用品等等。归根究底,这是因为家长的过度纵容而导致小学生小小年纪便产生了虚荣心,而且喜新厌旧。对此,老师及时组织了一次家长会,针对本班学生虚荣、攀比、喜新厌旧的行为进行了直观解释,发现多数家长都能明确意识到这一问题,但是却从未想过制止。因此,严肃解释了这些不良心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负面侵蚀作用,希望家长可以重视这一问题,主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与物质观。
2、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培养
在展开“该不该扶摔倒的老人”、“该不该给大街上的乞丐钱”等话题讨论时,由于社会上出现了敲诈扶起老人者钱财的行为以及职业假乞丐的社会现象,使得很多学生对于这种情况不知道如何取舍和认知。为此,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同组学生合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小组内容进行共同探讨,总结观点,然后同辩论另一方展开讨论,一方认为应该扶老人,应该给乞丐钱,另一方则认为不应该扶老人,也应该对乞丐置之不理,最终做出总结,分析两组学生观点可取的内容,做最终的整合,得出结论,告知学生该做助人为乐的事还是要做,但是也要掌握识别骗人的伎俩。在此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展开合作,形成共同的认知,进而产生幸福感和认可感,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内容,提升其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自信心等,促进学生的品德素养全面提升,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3、激励策略应触动学生内心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对外部世界也有了自己的认知.实施德育教育时一味地说教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甚至产生反作用,究其原因就是德育教育时没有触动学生的心理。采用心理类激励办法能使学生内心得到触动,从而获得较好的德育效果。比如,在升旗仪式的过程中,班主任可运用激励策略,对某些在班上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在召开家长会时,对能够主动打扫教室,乐于助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能引导学生以这些同学为学习榜样,向这些榜样靠近。经过大量实践证实,在升旗仪式上进行奖励是非常有效的。通过心灵性激励策略的有效践行能让学生心灵得到净化,也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良好道德行为,关注德育,主动学习德育知识。
4、善于联系生活实际
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德育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德育教育中利用生活小事正确引导学生,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增强德育教育效果。在日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从小事出发,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及时肯定和奖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习惯。例如:教育学生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并将其放到垃圾桶,养成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文明坐车,礼让老弱病残,形成尊老爱幼的品质;鼓励学生在家中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当然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也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从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加以规范。可以说,结合实际生活的激励措施,能有效实现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相互渗透的目的,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
?“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站的新的历史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
结语
人的一生漫长又短暂,教育是为了提升人生的宽度,以此来促使受教育者发展性更大,进而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更大。但我国现代教育中,过于功利化问题使得教育效果受到影响,而且缺失了部分教育,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德育教育。德育教育还有漫长的道路,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中,也要积极的发现缺陷、及时弥补。
参考文献
[1]迟丽萍.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
[2]李健雄.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措施探究[J].科学咨询,2019(10).
[3]于雷.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J].辽宁教育,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