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视角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8期   作者:刘雅
[导读] 终身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和社会学习氛围的营造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摘要:终身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和社会学习氛围的营造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现阶段我国学科课程与教学都与终身教育理念的相关要求存在出入,学生很难意识到终身教育的意义并树立起终身教育理念。在此情况下,探索学科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从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学科课程与教学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终身教育理念;教学改革;课程设计
        一、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
        古语有云“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含义就解释出一个学无止境的道理。而人的成长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获取各种知识并完善自我的过程。所谓“学海无涯”、“学无止境”都是相同的道理,即知识的获取是没有尽头的。客观世界中有太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终身教育理念就是对我国传统治学理念在新时期的一种创新性发展,其强调人的教育和学习并非某一阶段的任务,而应是伴随人的一生的一项任务。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教育工作不能再局局限于当下的教育,而应立足长远,为学生今后的长期学习和接受再教育做好铺垫,打好基础。因此,随着终身教育理念在我国社会中的广泛普及,其对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以及人的思想意识的影响都是积极且深远的。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学科课程和教学工作却与终身教育理念的相关要求存在较大出入,由此就产生了社会上面对学习和再教育的浮躁社会心态,许多人在走出校门后就将学习抛之脑后,其最终的结局也必然是被时代所淘汰。对此,探索终身理念视角下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二、当前我国学科课程与教学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古代治学理念中拥有许多关于终身学习与教育的思想观点,但这一优良传统并未能很好的保留下来,当前国内的教育教学工作明显与终身教育理念的要求不符,从而不利于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树立起终身教育理念。具体而言,现阶段我国学科课程与教学工作所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课程设置缺乏延展性,不利于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从当前各学科的课程设置上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教材中都有相关拓展性教育内容和鼓励学生自我探索的内容,但具体落实到教师的课程安排上却对这些内容缺少足够重视,或者直接省略这些内容,或者在课堂上一笔带过,这就使课程的整体延展性不足,难以使学生形成知识拓展学习的习惯。这种延展性的不足就必然会使学生仅将学习的视野停留在课堂上,而不会放眼到课外乃至未来长期的终身教育上。
        其次,教学上缺少终身教育内容和引导。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科学的治学理念,其对学生的治学思想和态度要求是很高的。而这些思想和态度的形成则离不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设计相关内容加以引导。然而当前我国的教学工作普遍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训练,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看法,更忽视了引导学生去思考教育和学习的真谛,这就使许多学生只是单纯的沦为一个学习工具,而不是一个个畅游在知识海洋中对知识抱有强烈渴望的个体。这种教学做法就必然会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迅速的将学习抛之脑后。
        最后,学科课程与教学缺少兴趣导向。
        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学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而要真正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目的,其支撑必然不是对分数的追求、对成功的渴望,而是对学习的兴趣。因此,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设计与教学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兴趣展开,需要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以兴趣驱动学生的终身教育。

然而当前国内各学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工作都缺少这种兴趣导向。虽然许多教师已经开始重视在教育中采取各种方法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但也多局限于课堂氛围层面,能够真正感受到学习乐趣的学生却并不多,因此终身教育理念也就很难得到落实。
        三、终身教育视角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建议
        (一)在课程设计上注重课本内容与课外内容的结合与延伸
        终身教育理念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仍能够继续接受再教育,保持持续的学习求知态度,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能仅将目光放在课本知识上,而应该进一步着眼课外,让学生能够在课外继续进行学习拓展,始终保持学习状态。对此,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应重视课本内容与课外内容的结合与延伸。一方面,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应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课本以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不断拓展知识面,开拓视野,意识到课本知识与外界知识的关联,进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有意识的自行进行拓展。另一方面,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还应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内容,如将教材中的课外延伸内容加以合理运用,或设置一些自主探索性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独立探究,从而使学习成为一个开放性的任务,能够带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教学中要有意的设计终身教育引导性内容和环节
        终身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治学思想和态度,其本身也属于人文教育范畴,是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有意识的渗透终身教育理念,设计一些终身教育引导性内容和环节。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专门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名人传记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国内外名人对待学习的态度、做法以及最终取得的成果,从而使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再比如教师可以由课程中的某一方面知识进行深入拓展,为学生展示该领域的更多相关知识和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果,从而对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的现实价值并产生在未来进行深入学习的欲望,然后教师在接机引导学生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终身学习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对各自的人生理想进行场所欲言,然后再结合学生的人生理想对其未来发展做出规划,并为学生介绍其理想达成过程中所需具备的知识和要学习研究的领域,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知识的广阔和自身的不足,进而刺激其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三)课程设计与教学应加强兴趣导向
        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课程设计和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来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仅是第一步,而要学生真正从知识学习中感受到乐趣,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相关工作。一方面,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着手,探索知识与学生兴趣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知识对其游戏玩耍、对其兴趣爱好拓展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产生自觉的学习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在课程设计与教学中应注重结合生活,即将知识的实用价值呈现给学生,使其意识到知识对其生活成长的实用性,进而使学生在各种生活情境下能够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从而使兴趣逐渐成为激励其学习的主要因素。
        结束语:综上所述,终身教育理念对社会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而要切实推动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就需要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视课程设计上课本内容与课外内容的结合与延伸,重视教学中终身教育引导内容与环节的设计,重视兴趣导向,如此方能使学生真正树立起终身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赵建强.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8(10):20-23.
[2]李建媛. 终身教育理念下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C]. .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一二等奖).: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处,2018:4497-4500.
[3]高晶.终身教育视角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