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著作比较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8期   作者:王方方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学的深入研究就愈发紧迫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学的深入研究就愈发紧迫。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为教育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通过对五本著作的相同点和差异之处的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时更好的选择书籍。
        关键词:研究方法;著作;比较
        一、前言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载体和结晶。近些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使教育事业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势必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掌握正确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但是市面上不同版本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著作纷纷杂杂,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呢?本文选择五本著作,通过比较分析,希望可以为不同的学习者选择不同的著作提供一些有益的依据。
        二、著作的选择
        本文选择了五本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著作。分别是李方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方法》(以下简称著作1)、裴娣娜著,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以下简称著作2)、孟庆茂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下简称著作3)、李秉德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研究方法论》(以下简称著作4)以及孙亚玲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下简称著作5)。笔者就五本书的异同点就行大致的比较和分析。
        三、五本著作的比较研究
        (一)著作编写目的的比较
        李方著的著作1力图反映国内外关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新研究成果,同时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应用价值,使书中所论述的原理方法能够践行。裴娣娜著的著作2博采众长,为推进教育科学的新发展而写成的,全书对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构思和设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孟庆茂著的著作3本着对“四会能力”的理解,在一些章节中比较突出的介绍了一些教育理念,对于研究方法方面的介绍,仅仅是看做在介绍一些工具。教育科学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如何符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这是研究的根本。李秉德著的著作4是新中国第一部全国通用、影响最大的一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著作,至今已累计发行近三十万册,为提高师范生素养和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孙亚玲著的著作5是其多年来从事教学和研究的结晶,它反映了作者从事本学科教学和科研的研究成果,基本上保证了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可以作为师范院校学生的教育科研方法课的教材。
        (二)著作组织体系的比较
        李方著作1组织体系:序言、目录、正文内容、参考文献、附录、后记。裴娣娜著作2组织体系:目录、序言、前言、正文内容、教育研究的基础术语、主要参考书目。孟庆茂著作3组织体系:前言、目录、正文内容、后记。李秉德著作4组织体系:目录、前言、正本内容。孙亚玲著作5组织体系:内容提要、前言、目录、正文内容、参考文献、附录。
        由此可知,五本著作都包括了目录和正文部分,除李方著的著作1,其余四本都包含前言部分,前言不分可以让我们对本书写作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著作3和著作4都没有列出参考文献,其余著作均包含有参考文献部分,笔者认为,参考文献是对引用或者参考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同时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没有参考文献是不完整的。


        (三)著作内容及组织编排的比较
        五本著作学科框架体系清楚,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著作的内容体系基本上都包括教育研究方法概述、教育科研过程、研究方法,五本著作都侧重于对研究方法的论述,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研究方法。著作1不仅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而且在第十二章中介绍了“三论”研究法。著作2作者在最后一章中提出了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及其效能,对科研组织的优化组合以及研究这个题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此外在著作1、著作2和著作5中,作者都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进行了介绍,可以帮助读者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史有一定的了解。
        在著作内容的组织编排上,五本著作都采用的是章和小节的编排方式,除此之外,孟庆茂著的著作3、李秉德著的著作4和孙亚玲著的著作5在每小节的内容结束之后都列出了一些练习题,提出可供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在小节内容学习后进行自测,引起学生的思考。
        (四)教育科研过程的比较
        著作2中作者提出教育科研的过程为:课题的选定、文献检索、理论构思,形成研究假设、教育研究的设计。著作4提出教育科研的过程为:选题、查阅文献及初步调查、制定研究工作计划、收集并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报告。著作5提出教育科研的一般步骤为:1.确定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获取和积累科学事实、制定研究计划、手机并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形成科学抽象与假设。其中著作1和著作3并没有在著作中明确的呈现出各个过程。比较这三本明确提出教育研究过的著作可以发现,首先确定研究课题是毋庸置疑的,文献检索也都排在第二位,大致步骤划分上都基本一致,不过著作4和著作5对教育科研的步骤划分的较为详细。总的来说著作对教育科研过程的划分大致相同。
        (五)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比较
        著作1介绍了抽样法、测量法、问卷法、观察法和调查研究法、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追踪法和预测研究法、实验研究发和溯因研究法、评价研究发以及“三论”研究法,每个方法都用一章的篇幅来介绍。著作2介绍了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与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侧重讲述了实验研究法,将数学应用于教育科研,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提高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著作3介绍了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调查访问法与问卷法、观察法与测验法、教育实验法以及行动研究法。比之前两本著作,其介绍的方法较少。著作 4提出的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文献法、追因法、统计法、内容分析法、列表法与图示法。著作5介绍了文献法、教育调查法、观察法、教育实验研究、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研究中的统计方法及spass操作。总的来说五本著作介绍的研究方法大体上相同,不过在孙亚玲的著作5还提及到教育研究中的统计方法与spass操作,对读者未来可能进行的教育研究中奠定一定的统计方法的基础。
        综上,五本著作各有其优点和特色,著作1注重全面,内容详细著作中穿插的有图表,案例,语言科学严谨,科学性强。著作2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还将数学方法应用于教育科研,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其科学性和严谨性也不容置喙。著作3在每章节后面都会安排相应的自测题目和思考题,突出了其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习过程中的工具性特点。著作4注重著作内容的完整性以及研究方法的介绍,全面性非常强。著作5着重突出了其工具性和实用性,并且语言风格活泼平和,易于阅读,不至于让读者感觉艰涩难懂。总而言之,这五本著作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学习中都不失之为一本优秀的著作,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著作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书籍。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孙亚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李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孟庆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王方方(1996-05-29),女,汉族,籍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