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现象展开研究,先分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对超预算的原因进行分析,重点提出了几点可行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合理预测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加强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加大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力度,旨在为解决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现象提供帮助,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效力提升上来,从而确保控制效果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过程中,大大凸显出了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性,这已经得到了建筑工程企业内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但是在实际上,工程造价超预算现象经常出现,对工程造价水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基于此,必须要提高对工程造价超预算现象的重视程度,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旨在将建筑工程造价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确保超预算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和处理,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一、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有利于满足成本节约化需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较高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出现施工问题的几率较高,从而造成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支出的增加。不考虑自然灾害因素,对于诸多施工问题的出现进行分析,大都出自于人为因素。而借助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可以有效预防潜在隐患,并且提前将应对措施制定出来,将成本支出的管控水平提升上来,以免浪费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其次,有利于将企业市场竞争水平提升上来。当前,建筑市场竞争局势愈演愈烈,而且企业的管理体系也比较完善化,从而有助于不断提高企业的生存实力。一般来说,建筑企业需要提前垫付资金,然后业主要负责相应的结清环节,所以对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要求较高【1】。通过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不断细化整个管理流程,同时还可以将管理模式的针对性发挥出来,将整个造价管理水平提升上来,从而在整体上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提供扶持。
二、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
(一)对材料价格的波动性考虑欠缺
对于施工材料和设备来说,需要投入庞大的工程,以此来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所以对于预算编制人员来说,要想不断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应严格控制施工材料和设备,给予预算准确性一定的支持。在施工材料和设备价格波动较为明显的情况下,出现造价超预算现象的概率较高。同时部分企业比较注重控制材料和设备价格,然后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然而市场变化性极其显著,存在的不可控因素比较多,所以价格上涨现象经常出现,仅仅借助管理力度,很难对材料和设备价格进行有效控制,所以超预算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二)建筑工程造价的变更设计
在施工开始前期阶段,设计单位需要全面化设计工程项目,但是一些设计企业的专业资质欠缺,而且缺少良好的责任意识,所以建筑的设计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重新设计是必然发生的。在这种变更现象的影响下,极容易造成诸多费用的上涨,如建筑材料和人工成本等【2】,所以在工程竣工结算过程中,超预算现象屡禁不止。对设计变更来说,主要是指实际工程总量与工程量清单标注的工作量不相符所致,与合同约定的浮动范围较大,从而导致违约行为的出现。
(三)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力度缺失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的难度性较大,既需要严格控制施工成本,也需要将诸多因素进行考虑,如施工进度等。现阶段,一些施工企业比较注重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等,但是很难对施工质量、安全等之间的关系予以有效协调。
部分企业在造价管理过程中,对于主体部分的质量过于重视,对于施工成本的重视程度也比较薄弱化,所以极容易造成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始终停滞不前,甚至造成浪费现象的出现,从而引发超预算现象。
三、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控制措施
(一)合理预测建筑材料市场价格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要对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予以高度关注度,加大预测分析力度,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创造有力条件。基于此,不仅可以有效应对造价超预算现象,而且还可以将建筑工程预算的准确性提升上来。在施工之前,专业人员应实时性跟踪和监督,尤其针对于市场材料价格的变动情况,对其浮动值进行合理预测,确保所获信息数据与实时性、准确性要求相符,基于此,为提高价格预测工作水平提供保证。此外,专业人员还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在工程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将预算空间进行预留,保证相符于市场价格变化情况,从而避免超预算现象的出现。
(二)加强工程造价预算编制
要想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水平,预算编制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在编制方式具有科学性的情况下,有助于将造价管理水平提升上来,合理控制好工程项目成本。具体来说:
首先,在预算编制方面,要从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对设计图纸和测量结果等进行全面分析,为提高施工方案的可执行性提供依据。其次,在造价预算水平方面,要基于不同视角分析所需材料,对材料性能和使用方法等予以明确化,确保造价预算管理方案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和实用性【3】。再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要高度掌握价格变动情况,对一定的涨幅空间进行预留,以便于更好地适应施工材料的价格,然后还要将市场上价格材料的浮动规律予以明确化,将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考虑进去,确保预算方案的顺利制定。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整造价预算方案时,要注重考虑市场上价格的变化情况。
(三)加大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力度
要想取得良好的预算管理效果,首先,将施工中所需的材料成本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在控制过程中,尤其要侧重于施工材料的数量和规格等,保证施工材料与工程建设实际要求相一致,使施工材料的采购成本与节约化需求相符,通过对施工材料使用量的了解,为合理分配施工材料奠定基础【4】。其次,对于造价管理人员来说,要拉近自身与施工现场之间的距离,将自身的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为施工中各项内容的协调提供帮助。在施工过程中,一旦材料供应出现滞缓现象,应密切联系材料管理人员,防止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并对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之间的关系予以有效协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重中之重,其中,由于造价超预算现象经常出现,所以企业必须要提高其重视度,既要对其原因进行剖析,也要加强配备可行的应对措施,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落实下去。
参考文献:
[1]沈勇平.建筑工程项目结算超预算问题分析及控制方法研究[J].福建建材,2020(02):111-112+5.
[2]蔡建英.浅析建筑工程造价施工过程的预算控制重点难点[J].四川水泥,2018(07):229.
[3]李悦,张磊.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0):70.
[4]吴炜.建筑工程项目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住宅设施,2017(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