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在企业提质增效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7期   作者:张大利
[导读] 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
        摘 要: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企业或单位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各国企业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和单位的发展战略。
        提质增效,简单的说就是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具体就是如何加强科学管理、精细管理,摒弃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行为惯性。通过管理创新激发企业内在潜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关于对信息化的认识
        面对信息革命这一严峻挑战和历史机遇,我国适时提出了信息化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很高的地位,因为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和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兴旺,是一件必须要办好的头等大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从什么高度认识信息化都不为过,从什么高度上抓好信息化建设都是一种有眼光的战略举措。
        我们必须从现在起树立起搞好信息化建设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认真抓好信息化建设。
        二、什么是信息化?怎样来理解和认识信息化的基本含义?
        有人说,信息化就是网络化,就是计算机、电脑的普及,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三个层面,六大要素。
        所谓三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信息产品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这三个层面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演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个层面是一种互动关系。
        所谓六大要素是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
        这三个层面、六大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构成了信息化的全部内容。就是说信息化就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由于利用了信息资源而创造的劳动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三、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必要性与重要性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水平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
        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臃肿、人员冗杂,信息闭塞,管理决策者与员工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部门与部门之间合作不畅。
        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各部门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例:某企业疫情期间办公场所出入登记系统建设
        措施:基于手机移动端和二维码,在互联网条件下,通行人员使用微信小程序扫码,安保人员使用平板电脑监督,通行人员自助完成出入登记。
        效果:所有人员进入办公场所先进行体温检查,企业员工手机扫码后自动登记,卡点平板电脑语音提示后安保人员放行;外部访客手机扫码注册并填写访问内容,卡点平板电脑语音提示后安保人员审核访问内容后决定禁止或通行;建立系统黑名单,在时效范围内,平板电脑提示安保人员禁止黑名单人员进入办公场所;企业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电脑查询每天的出入登记数据,并提供数据导出功能。
        通过办公场所出入登记系统建设,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细致、更加有序,有利于规章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
        (二)减小企业成本
        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生产技术的革新,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时间,从而达到减少企业生产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决策成本,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将企业由过去的重生产管理向现在的重决策管理转变。
        例1:某炼化企业可视化生产运营管理系统建设
        完成企业11个生产厂实景地图和多媒体解说;133套生产装置设备可视化基础平台搭建,搭建生产装置工艺动态流程图图库;完成公司、生产厂和生产装置三级生产、经营报表的动态看板定制,从MES、ERP及其它系统关联数据,科学分析,保证报表准确详实,为公司决策分析提供依据;实现现有工业视频与设备平面分布矢量地图、工厂管理事件的双向关联驱动应用。去除落后的纸质保存和查阅方式,降低了对人工经验依赖,大大提升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信息化水平。
        例2:某企业生产装置“全流程自动”及“净屏操作”项目建设
        单回路PID参数整定;多回路上下游整体优化;装置组态的优化及完善;全流程自动、一键操作的实施;全装置报警的梳理及完善;“净屏操作”的实施;自控率监控;控制平稳率监控。
        项目建设后实现生产装置的自控率、控制平稳率和回路PID参数的报警监控;实时自控率提升到96%以上,月均自控率提升到98%以上;进行PID整定,提升控制回路的控制质量,控制平稳率达到98%以上;劳动强度降低到项目实施前的10%,降低人工成本20-30%,减少了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信息化的参与和渗透改变了生产力要素的构成,使之更加信息化和高级化。因此,我们必须从传统的认识和传统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认识信息化对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可以这样说,没有信息化的参与,我们的企业、产品、技术都难以生存和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