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实现农业的经济管理就能实现对农业发展的管理,在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生产力并处理生产关系,它是一种管理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分配,以此来实现经济目标。新农村建设是基础经济,但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尚不完善,无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
基于此,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并健全该体系,对农业实行宏观调控,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新时代;农业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快,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经济管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想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工作,进而在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成效的同时,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及质量。
1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现状
1.1资金缺乏
国家在资金的投入力度上比较偏向于城市,对于农村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这是加速城乡发展速度差距的主要原因。农村的分布大多是比较分散的,甚至还有些村落分布在比较偏远的地段,加上交通不便、教育落后以及农业基础差,这些都会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发展长期比较缓慢。同时,农村的发展资金欠缺,无法解决上述存在的一些问题。资金的投入力度限制了农村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农业的经济管理,使得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始终处于不健全的状态[1]。
1.2落后的农业经济
管理制度限制了农业经济体系的健全农业经济的效益始终无法与工业经济相比,所以,相对来说工业管理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被重视的地位。基于此,农业管理的受重视程度不高,正是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落后的原因,从而间接地导致管理体制不健全。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顺应时代的要求,同时,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意识制约了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实施。传统制度与现代制度之间的矛盾,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效益。例如,对于农村大量的家族作坊模式,无法对其实行有效的管理制度,而其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无法接受新的管理制度,依旧按照传统的管理制度实行管理,这是导致落后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始终无法改变的原因。
1.3农业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
农业管理人员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管理者是实行管理制度的主体,按照管理制度有效地进行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管理人员中存在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他们受传统管理体制约束,在思想和思维上都存在严重的定势问题。虽然国家在新农村的建设上提出了大量的制度,但由于管理人员对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忽视,导致其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实践中无法得到良好的实施,进而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发展[2]。
1.4农业管理人员自身知识结构薄弱
大部分农业管理人员对农业知识的掌握都停留在过去的水平,并没有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并没有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而如今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在了各行各业,农业也不例外。但是,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体系,对于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相对滞后的,他们无法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信息进行分析和管理,仍使用传统的手段对农业信息进行获取和分析,导致农业管理工作缺乏全面性和理论性。
2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措施
2.1加大资金的投入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资金作为支撑,新农村的建设也不例外。针对城乡间经济发展速度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一现象,需要国家通过各个渠道,均衡城乡间的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仅需要地方政府的拨款,还需要想方设法通过多个渠道为农村建设筹备资金。只有当资金充足时,农村的基础设施才能得以完善。例如,修筑公路能够提供便利的交通,加强农村与外界的交流,从而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和相关的技术人才,为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奠定基础;在农村教育方面,拥有充足的资金就能完善教育设施,为学校培养人才奠定基础。在进行农业项目经济管理时,成本核算对于企业后期的经营决策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对项目进行具体核算作业时,其结果能够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成本计划和分析预测。在整个成本核算阶段,可以对企业农业施工项目的成本耗费情况进行一个完整的统计,在通过对消耗情况进行核算的同时,能够预测企业的利润效益占比。农业在增长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科学地进行成本核算工作,通过了解实际农业中的成本消耗情况,对整个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工作。通过对人员,所用机械设备,成本资源的全方位控制,更好的调整经济管理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企业的投资回馈价值。
2.2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服务。所以,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首先,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科学地规划和调整,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与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其次,要与时俱进,对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创新,随着农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应该抓住这一点,对农产品进行产品化和深加工,促进农业经济的效益稳步增长[3]。对于实际监控过程中发现的成本异常情况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控制。另外建设团队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构建农业成本数据库,将实际监测到的成本数据进行记录,使建设人员可以随时接收目标、作业、实际成本动态情况,在后期更新数据的同时,可以进行科学对比,找出成本核算中的问题,从而得出有效的核算结果,为后期的决策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2.3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意识
管理人员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中有着关键的作用,所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意识是健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农业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开展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使其了解并掌握最新的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到管理工作中。在提高管理意识方面,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宣传的形式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例如,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通过集中教育,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意识。当今,我国信息技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各种技术应接不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技术取得长足发展,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在新时代的农业发展背景下,"互联网+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管中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互联网+"时代形势,着重分析探讨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经济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新的助力,谋求新发展,指明新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的发展既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也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资金是实行有效管理的基础,而有效的管理既离不开完善的管理体制,也离不开管理人员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意识,才能使得完善的管理体制得到最有效的实施。只有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才能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参考文献:
[1]张彩荣.对新形势下健全农经管理体系的调查与思考[J].农家参谋,2018(1):66.
[2]刘筱靖.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南方农业,2019,13(32):117-119.
[3]姚长林.浅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南方农业,2019,13(8):79-81.
[4]王贵新.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中国农业信息,2017(23):3-4,12.
[5]马春明.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方法和途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6):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