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质量通病成因及施工加固技术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4月第10期   作者:李小波
[导读] 公路的路基路面质量是工程的基础也是工程最关键的部分

         摘要:公路的路基路面质量是工程的基础也是工程最关键的部分,对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实际上,公路的质量会因为多个方面的影响导致,一旦质量出现问题,不但影响交通发展,严重的话还会影响生命安全,因此,公路路基路面的加固是一个很重要的工程,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公路施工的质量监督管理力度,保证施工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科学有效的加固技术能够保证公路的质量问题,也对公路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路基路面;质量通病;成因;加固技术
         引言
         公路的建设为各行各业的出行和运输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为了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然而公路数量的增加迎合了社会需要的同时,在公路质量上也是不断的出现问题,其中公路的路基路面的质量问题最为严重,直接影响了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甚至有可能影响使用,以至于公路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因此需要引起公路质量管理部门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本文将对影响公路路基路面质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探究路基路面的加固方法。
         一、公路工程路面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
         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
         在省道和国道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又被称之为刚性路面或白色路面,具有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主要特点。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质量通病有裂缝、露筋、蜂窝等。
         (1)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裂缝是最为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果路面出现裂缝,雨水会从缝隙处渗入,从而对基层造成破坏,对公路的使用寿命具有一定的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温度裂缝的出现频率较高,此类裂缝很难被有效消除,这是由于水泥本身的水化热影响了浇筑的密实度。除此之外,材料质量不合格也容易引起路面裂缝,如粒石的级配与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不符、外加剂的用量过大等。
         (2)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露筋是比较常见的质量通病,导致此类病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铺设钢筋时密度过大,构件本身的截面积较小;保护层垫块的数量不足或垫块出现位移,致使砂浆无法将钢筋周围的缝隙填满;拌制水泥混凝土时,设计的配合比不合理,使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模板存在缝隙从而造成浆液渗漏;过振或漏振导致振捣不实,振捣时触碰钢筋,造成钢筋移位。
         (3)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由于振捣不密实,致使混合料中的空气无法全部排出,从而在道路表面形成凹坑。同时混凝土一次性下料的厚度过大,或是模板存在缝隙时,会造成砂浆渗漏,导致局部结构松散,进而形成蜂窝。
         2、公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较为常见的质量病害有平整度超标、厚度不足、车辙、裂缝等。
         (1)造成沥青路面平整度超标的具体原因如下:摊铺机作业时,沥青混合料未铺平或停车待料;下承层的平整度不够等。
         (2)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在对沥青路面进行试铺的过程中未确定好松铺系数;未按照检测结果调整松铺厚度;找平装置调整不到位;基层标高超限等。
         (3)引起沥青路面车辙的具体原因如下:施工中沥青用油量过高,导致沥青混合料的热稳定性变差,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易出现车辙;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偏细,造成粗骨料悬浮等。
         (4)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分为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前者一般是因为基层开裂反射到面层所致;后者多为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
         二、路基路面的施工加固技术
         路基如果出现问题,需立即停止使用公路,因此必须做好路基的维护与加固工作。

可采用各种技术对路基进行加固,接下来本文详细列举了最常见的几种技术:
         1、增加黏着剂
         石灰是一种常见的黏着剂。建筑材料中掺入适量的石灰,进行深度搅拌,可得到一种坚硬的物质。将这种物质灌入地基中,地基的硬度和强度将被增大。这是一项比较有针对性的技术,主要应用于软土路基当中。建造公路若普遍使用这种技术,将遇到各种问题。通过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可得到坚硬的软土路基,此难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2、喷射技术
         目前,高压注浆是目前最流行的技术,当注入到一定深度之后,利用高压可将注入的泥浆与原来的地土层相结合。这一原理类似于上一个的原理,其目的是为了得到坚硬的土壤,进而增强土壤的承重力。只是采用了不同的混合方式,后者主要利用高压,相较于前者,后者更加高端。
         3、现浇混凝土管桩加固技术
         加固混凝土现浇管,这种技术比较常见,它既融合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也具备振动沉管桩的优点。该技术的施工难度较小,易于操作,尤其加固旧路面时,采用此加固方法,可节省施工成本,而且施工效果也比较理想。单桩承载力相对较高,但造价比较低,因此广泛应用于施工当中。首先,单桩依靠的是管腔上部锤头所产生的振动力,此时内外双层套管将变成一个环形腔体,通过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定好预埋深度,再浇筑墙体,振动拔管,管桩将出现在外部与土体之间,由此起到了加固作用。通常,现浇的管桩一般为刚性桩,由于桩身强度比较高,可达到1.5m的厚度,振动过程中,同时进行加压,由此形成管桩。若能达到25m的预埋深度,可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
         4、加筋法
         加筋法主要包括几种模式:①加筋土法,采用的是人工回填土方的方式,以下是其基本原理。首先,填土与带状拉筋可产生摩擦力,使里面保持平衡受力状态,这样挡土墙不需要承受较大的负荷。采用这种加固方法,可提高结构的刚性,同时具备良好的韧性,因此可用作拉筋。土体与土工织物可形成与土工结构相符的土,这样整个结构就能具备一定的抗拉能力,防止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荷载张力过大,导致裂缝、坑槽等现象的出现。②树报桩法,此方法主要采用的是稳定土,这样可提高复合型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得到稳定的路面路基,防止后期发生沉降,同时还能避免路面出现质量问题。③锚固法,此方法在受拉固件边坡土中应用最多,通过使用锚固力,使公路路基具备一定的推力,以此平衡多重力量,进而使路面路基保持稳定,同时还能提高其粘结性能。
         5、水泥搅拌桩加固路面
         水泥土搅拌桩一般是将水泥当成固化剂,同时对软土进行均匀搅拌,软土和固化剂之间可产生化学反应,以此达到加固目的,同时路面路基模量也将增大,路基路面土体将明显增强,进而使地基整体具备更好的抗压能力,防止地基出现变形。此方法主要包括干法、湿法两种类型,干法主要是借助喷粉机,对水泥进行深度搅拌,再进行均匀喷洒;而湿法主要是利用搅拌机对水泥土进行搅拌。使用水泥搅拌桩对路面进行加固,可提高路基的稳定性,防止出现沉降等问题,可见其加固效果极其显著。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路面常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通病,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公路的总体使用寿命,并且路面养护维修费用也随之提升。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合理可行的加固技术措施,对路面的质量通病进行处理,从而在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的基础上,降低养护维修费用,确保路面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兴明.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修养护碎石化方案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7):67-69.
         [2]刘宇霆.高海拔低温地区水泥混凝土道面施工养护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8(9):120-124.
         [3]阙初林.重载交通区域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病害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建材,2018(7):82-84.
         [4]杨文静,杨宁,刘庆树.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与常见质量问题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8):102-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