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之江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混凝土结构施工是现阶段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从本质上来讲,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技术,其含义十分的宽泛,其不但包括施工技术,还涉及了竣工后期的养护、维护等工作。所以,建筑工程人员必须重视混凝土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分析和研究混凝土施工中的每一个细微的流程,最大程度上来实现混凝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存在问题;施工要点
引言
由于土木工程建设的各种特点,对混凝土技术的各种应用也有了很多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混凝土技术不断的进行了强化,发展十分成熟。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把关,对整个工程的成败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不过混凝土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进步,进行改革与创新,适应现在土木工程技术,促进建筑业发展。
1混凝土的特点
1.1搬运方便
混凝土的原材料本身并不是流质的,而是经过与水等材质经过一定的配比产生的,所以在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搬运时十分方便,节省了一大批人力,能够在施工缺少混凝土时及时地进行搬运。
1.2经济实惠,稳定性强
混凝土的来源十分广泛,甚至可以用工业的废弃材料进行制作,不仅经济实惠,还因为其自身材料的特殊性质等可以在各种环境下保持稳定,施工后的成品十分持久。
1.3高强度
由于混凝土原材料在凝固后自身的密度很强,能够有效的隔绝火与水,同时还能防止外面各种环境的腐蚀。
1.4高度可塑能力
混凝土的施工材料的由于其可以制作成流动性的物质,所以可以塑造成任何形态。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所产生的的问题
2.1混凝土材料的问题
一般因混凝土材料问题导致的施工项目建设质量问题总是会发生,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强度有点不达标将会很直接的影响到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一些力度,会导致其结构的破裂,严重的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还是它可以使用的实践。作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关键材料的其中一个,混凝土的材料配置还有它后期养护工序直接会影响到土木工程的建筑标准,不同的土木工程对混凝土产出的配比力度和参数的规定都不一样。在施工的过程,有一些技术人员并没有严格的按施工的标准和规定,致使水和砂石的配合比例不符合,并且使混凝土的质量和力度都受到了重创,因此会导致混凝土施工问题。
2.2环境问题
从混凝土材料本身的性质来说呢,混凝土一般在施工的时候水泥水化的过程很容易放出很多的热量从而造成内外温度差距过高,使得混凝土里出现了一些不同深度的缝隙,严重的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大力度。这时,混凝土施工以后就会进入硬化的程序,这个程序中内部一般会保有的水分也无法与外面的环境进行换,致使混凝土体积减小,并会引起结构缝隙的产生。在施工过程时候假如选质量比较劣质的混凝土材料,水泥的热化反应将会变得放出的热量更多,致使内部的温度迅速上升而引起较大温差,产生缝隙。
2.3施工技术不到位
我们施工技术不到位是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主要因素,外在表现是墙体的膨胀、裂缝会变大并且墙皮脱落。施工人员并没有按严格混凝土拌和应用的程序来进行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振捣并且浇筑也不到位、其养护的工作不完善、施工工艺的不严谨不科学都会很严重的直接影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果,最终会牵扯到施工的质量。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3.1 混凝土搅拌技术
混凝土搅拌技术是一项以实践为基础的施工技术,但技术流程较为复杂。在开展混凝土搅拌前,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影响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因素,比如搅拌时间、材料配比、投料顺序等。从各个层面入手,实施管控,以此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另外在混凝土进行搅拌阶段,需要依据工程需求,合理设置搅拌时间,并强化搅拌时间的管控。实时监控混凝土材料搅拌阶段的流动情况,保障搅拌均匀,在搅拌结束后,需要立即将混凝土卸下。
3.2 混凝土配置技术
在混凝土生产中,配置技术属于最为基础的技术,但其配备质量直接关系着混凝土质量。因此,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依据操作规范、配置标准开展工作,并不断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工作人员参照工程需求,精准配比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在砂石、水泥、胶合剂等使用上,需要保障数值的精准性,严格遵循配比流程。比如在砂石配置过程中,配置人员在混凝土搅拌前,需要对砂石的含量进行准确的测量,以求能够把握配置比例的精准度。
3.3 温度控制技术
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混凝土会在水化反应的作用下,会产生放热现象,但混凝土会受自身结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在短时间内把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全部释放出去,这样就会使混凝土的内、外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差,从而混凝土出现了裂缝、变形现象。那么,为了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些现象,就要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为注意混凝土配置过程中的水灰比例,应该适当地降低水泥的使用量。另外,在施工时,还可以充分的利用矿粉和煤灰粉材料来降低放热,以免出现结构性的问题,大大地提升了材料的性能和强度。在具体的施工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利用循环水降低混凝土温度,可以在混凝土的内部安装循环水管。
3.4浇筑施工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工程中,需要加大力度的重视浇筑作业,确保浇筑作业要连续进行,绝不可以在施工中途出现停止,最大限度地使混凝土的性能保持一致。如果在浇筑施工中出现了中断停止现象,就要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混凝土凝结而无法和之前的混凝土融合在一起。除此之外,还需要严格检查和测试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浇筑工作完成以后,就要立刻通知相应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存在钢筋偏移和密实度不达标等问题,就要要求施工人员重新进行浇筑工作,这样就能确保施工的质量,从而满足了相应的规定和标准。与此同时,振捣在浇筑工作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根据实际的施工规范对各个环节进行操作,确保振捣环节要均匀的操作,绝不可以和模板、钢筋发生触碰,进行保证了浇筑作业的质量。另外,在对混凝土浇筑方式的选择上,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分析,若混凝土结构的体积比较大,就要选择在黑天进行浇筑工作,主要是因为白天的温度差距比较大,混凝土极易出现胀缩现象。
3.5养护技术
养护技术是现阶段土木工程中减少混凝土裂缝发生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措施,也是进行混凝土浇筑的一个必要的环节。做好养护工作,不仅能够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一般情况下,养护工作是在完成了混凝土浇筑并且进行了振捣后 12 个小时内进行的。养护工作不局限在浇筑的环节,也可以是在拆完模型后进行混凝土养护。养护的方式一般都是喷水,喷水的频率有一定的要求,但并不是完全固定的模式,具体的情况还要根据土木工程建筑现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有条件,应该养护一周以上。在我国目前比较普遍的养护方式有三种:浸水养护;覆盖养护;围水养护。
结束语
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中要认真执行施工工艺流程,结合建筑类别、施工环境等做好混凝土配比设计、拌和、运输以及养护等多项工作,确保各项施工工艺落实到位。在施工完毕之后,还需加强施工检测,做好质量控制,实现土木工程建筑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振新.土木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9):21-22.
[2]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2):87-89.
[3]戴俊锋.解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7(19):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