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研究 岳立坚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岳立坚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建设工程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促进了工程建设的进步。
        身份证号码:15282219851004XXXX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建设工程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促进了工程建设的进步。施工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安全问题,对工程施工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相关部门要加强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机械安全、高效运行,为建设工程的顺利施工奠定基础。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引言
        在建设工程施工中施工机械能否正常使用和管理方式息息相关,这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进度与安全。但目前国内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现状较复杂,尤其在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施工企业一般自购施工机械设备,对外租用的机械很少。每个工程中投入的施工设备数量和种类繁杂,旧设备技术老龄化,故障多,使用效率低;新设备技术含量高,操作、维修技术要求高,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企业对于设备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环保的客观要求。随之智能化、集成化、机电一体化、绿色环保的施工机械设备是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的基本保障,更能体现施工企业的实力。
        1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1.1机械配置不合理
        随着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一些现有的机械设备技术陈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需要适当引进一些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些企业没有根据发展的需要,科学制订机械设备的购置计划,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成“废物”。还有企业一味追求设备的生产率,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但又未能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会受到资源、市场消耗能力、搬迁运输、施工场地、环保、操作使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投入使用后的运转费用难以维持,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的作业点较多且分布散乱,对于现场机械及人员的调动较为频繁,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而言,现阶段的市政工程项目普遍存在缺乏管理制度的现象,而施工机械的管理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完成,而缺乏管理制度的指导作用显著增加了各部门间协调沟通工作的难度,从而难以保障施工建设的效率与质量。其次,忽视设备的维修与养护也带来了多方面的不良影响,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对设备的运行状态也带来了不良影响,严重时会波及整个工程的进度与质量,此外,施工机械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修于养护,大幅度增加了机械设备产生故障的概率,导致设备处于过度损耗的状态,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给施工单位带来了不少的资源与经济损失。
        1.3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偏低
        建筑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修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对施工机械管理有着较大影响。目前,我国在建工程中大型机械设备技术较先进,复杂的内部结构对使用该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会使用机械设备,而且要了解其性能,往往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缩短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1.4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严重脱节
        当前施工企业的设备“重用轻管”的现象非常严重。虽然许多企业都制定较为完善的机械设备使用制度,但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将机械设备维护保养与其使用进行有效结合,导致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严重缺乏设备的管理维护意识,加上设备故障检修人员的责任意识不高,在出现设备故障时往往相互推卸责任,这不仅影响了施工进度,也增加了维护成本,设备维修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并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暂的经济利益,使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行,或者“病”作业,甚至违章作业,给机械设备造成严重损坏,从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修保养。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磨损老化严重,调往新的项目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重新调试机械设备,从而造成延误工期。


        2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合理配置机械设备
        主要是指施工组织设计阶段的施工方案及具体机型的选择。对于机械设备的购置除要求其工作效能和工作质量外,还要求其性能可靠,并尽量与已有设备相匹配以形成施工机械的“功率”匹配。依据工程量的大小、工期,决定所需设备规格、型号、数量,编制适合该项目的机械使用计划和编排所需施工机械进出场的时间计划,做好施工设备总量与进度计划相匹配,减少机械设备闲置率。
        2.2建立健全市政施工机械的管理机制
        施工单位应该建立并不断完善施工现场的管理机制,通过全面合理的管理规则与责任制度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约束,规范其行为操作与明确具体的职责,从而提升作业人员操作过程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杜绝施工机械过度损耗等不良情况,重视对施工机械的维护工作,从而有避免机械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其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责任制度,并安排监督管理人员对现场情况做好巡视调查,从而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进一步保障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2.3加强施工机械的管理人才培养
        在施工机械使用过程中,机械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对机械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严格按照相关机械设备的操作流程进行,才能保证机械的正常使用。与此同时,要建立机械事故发生后具体的处理措施,确保管理部门在“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的同时,做到机械设备风险评估工作,定时做特种机械设备安全检测,对机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继续再教育。普及机械设备实际操作方法,建立专业的维修技术服务部门,研究更利于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技术,不断地加强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在发生机械故障后,第一时间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保障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的有效进行,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把人才培养作为工作重心。
        2.4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管理
        操作人员要求持证上岗,指挥人员应熟悉该设备的使用性能,维修保养人员应具备维修保养技术。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严禁超负荷运转,按照设备使用说明操作进行,做好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建筑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要对机械进行保养,构件必须检查维护或者更换,检查各部件的连接情况,如有松动应雨柠紧。检查各级运转是否正常,发现故障立即排除。对液压爬升、金属结构、电气系统进行保养,可制定塔机保养制度。保养制度可分:日常保养(每班进行),一级保养(每工作50h进行),二级保养(每工作200h进行),三级保养(每工作400h进行)。因此,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关系到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机械作为当前工程建设当中施工方最重要的资产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施工方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帮助,但机械设备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而这些因素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引起后果很严重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强化安全管理,并采取必要的事故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范少晞.浅谈建筑工程监理在施工机械管理中的安全控制要点[J].河南建材,2019(04):308-309.
        [2]李新坤.探析市政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J].建设科技,2018(15):74-75.
        [3]李钊明.浅议建筑施工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0):272.
        [4]姚永福.当前建筑工程机械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9,30(7):146,150.
        [5]彭溅舟.撅讨建筑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