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4月第10期   作者:王庆学
[导读] 在当代社会,政府对特殊人群的关怀程度不仅体现了社会文明的程度

         摘要:在当代社会,政府对特殊人群的关怀程度不仅体现了社会文明的程度,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应该从多方面考虑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以交通安全为主,景观美化为辅,方便出行为基石,打造绿色、节能、畅通及人性化的市政道路交通体系。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市政道路设计;应用
1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理念
         无障碍通行设施是市政道路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确保城镇居民中弱势群体享有交通便利及出行安全的重要设施,也是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无障碍设计也是现代市政道路设计中重要的基础设计理念,是政府利用公共资源公平公正为每一位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服务的体现。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主要体现在细节方面,如道路台阶的高度及宽度、坡道的倾斜度、盲道的路径规划、盲砖的规格、语音道路指示标志、盲文公共交通标牌等,以方便特殊人群的出行为主要目标,兼顾市政道路整体交通安全和环境美化。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主要包括视觉障碍设计、肢体障碍设计、语言障碍设计以及其他适合弱势群体交通出行的道路设施设备设计,是政府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表现形式。
2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要求
         要想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融合无障碍设计理念,设计人员应掌握人体工程运动学知识、伤残缺陷者行为特点,并在实际设计中遵循伤残缺陷者人体机能使用原则。以下对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要求进行介绍:(1)整体性要求。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市政道路工程与城市交通系统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全面推进的基础上,无障碍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性以及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性,以便为伤残缺陷者构建完善的生存系统。(2)层次性、规律性要求。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规划和正常生活,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根据人与环境的关系、人对环境的感知以及心理学对无障碍环境设计的影响,结合人的生存需求合理设计无障碍市政道路环境。(3)动态、多样性要求。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需要遵循安全性原则、可及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在此基础上,为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人性化水平,应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充分分析活动主体的参与性,强化精细设计意识,注重完善细部处理,以满足各类人群的多样性应用需求。
3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要素
         基于我国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生存现状,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相关人员应精细化掌握无障碍设计要素,以构建人性化、现代化生存空间,以下对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要素进行介绍:
         (1)全面掌握残疾类型。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现有残疾人约为8296.0万,占总人口的7%,残疾类型主要包括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视力残疾和肢体残疾,数量分别为2004.0万人、127.0万人、554.0万人、614.0万人、1352.0万人、1233.0万人、2142.0万人,分别占比24.16%、1.53%、6.68%、7.40%、16.30%、14.86%、29.07%,只有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充分考虑不同残疾类型对市政道路工程的应用需求,以及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对市政道路工程无障碍设计的期望,才能够使市政道路工程具有较高的可应用性和社会满意度。
         (2)设计人才。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不仅需要设计人员掌握优秀的设计技能,更需要设计人员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精神,并能够在实际设计中对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抱有最大的同情,以便使设计结果广泛的应用于市政道路工程。
4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的体现
         4.1盲道设计
         通过设计盲道,旨在方便视力不足的行人顺利日常出行。所以,在设计市政道路时,应本着人性化的观念,针对盲道设计,引进鲜艳、夺目的道路设计思想。目前,大部分城市均有引入这样的道路设计方法,有所区分盲道与一般道路。通过这样的区分,能有效防止盲道被过多占据的问题。

然而,在设计盲道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不足。一方面,盲道不够平整,以致阻碍行人的日常行走。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设计盲道时,很少进行力学分析研究。所以,在设计盲道时,应注意力学分析,以大幅改善城市平整性,令盲道行人体验更强的舒适感。同时,还应及时取缔设置在盲道中的标志,如“电力设施”“排水装置”等危险性标志,以确保盲人通行的安全性。
         4.2坡道设计
         在设计市政道路时,往往需要周全考量诸多种因素。在制定无障碍设计方案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来有效进行。针对市政道路,设计坡道时往往涉及行进、缘石这两种坡道。而最初设计坡道的目的,主要是实现障碍人士的便捷出行与安全行走,尤其是让坐轮椅的出行者自由、顺利地通行。所以,在设计市政道路时,要想尽可能地减小居民顺畅行走的困难度,应积极通过坡道设计,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坡度,有效避免大坡度影响四周的居民。而相较于行进式坡道,使用缘石坡道往往具有更大的摩擦力。此外,还应基于既有工程设计,尽可能地控制道路足够稳定、平整、安全。同时,根据国家规定,设计的弯道必须在200m以上,以确保行人行驶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多、更有效的缓冲空间,以免引发各种安全事故。
         4.3台阶设计
         在市政道路中,台阶设计应注意安全性。如果台阶的坡度过大,则行人在日常的行走中势必有明显的不稳定感觉。一般而言,在设计台阶时,宜控制宽、高分别是30cm、50cm。以上数据是经由大量的成功实践与研究后,才最终获得的。在最初设计市政道路时,除了要基于我国的台阶规范长度,还要增加一定的摩擦力。因为台阶一般旨在衔接地上与地下空间,所以必须充分确保台阶扶手足够稳定。唯有稳定、安全的扶手,才能令市民得以安全、顺利地通行。除此以外,在设计台阶时,还要适当醒目张贴温馨的标志性提示,如“防滑倒”等,以防在雨雪等不良天气条件下,因光滑的台阶而引起安全性故障问题。
         4.4定向砖方位设计
         在设计市政道路时,针对相连道路之间的设计,需要有效实施盲道的专用定向砖设计。这种定向砖盲道设计又叫作北向砖设计。一方面,在盲道上或最初接入盲道的入口地方,设计盲道定向砖。另一方面,在设计的过程中,在道路外侧添加轮廓砖、内侧添加圆形砖,以形成盲道北向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外侧圆形砖中,还需要在中间部位,科学地挖出一个具有圆形的空洞,令方形砖在中心形成一种轮廓砖(中心有孔)视觉体验,促进障碍人士顺畅行驶。
         4.5语言障碍者的科学道路设计
         在设计市政道路时,还应周全考量语言障碍者的需要,其中主要融入颜色突出、色彩强烈的设计观念。在设计标识牌或者标线的环节,应注意将其安置在相当显著的地方。其中在设计标识牌时,一般应确定简洁、方便理解的因素,以便人们一看到这种标识牌便能明确其中蕴含的涵义。同时,在标识牌中使用的文字,字体必须凹凸显著,且高度设计与大小尺寸,均不可遮挡行人视线。
结束语
         市政道路的设计要以节约土地资源、节约施工材料、节约用水以及减少建设能耗为目标,在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的范围内,对道路做出精细化的设计,并根据其功能,在保证交通通畅、安全、节能的同时,方便行人过街,达到服务人性化与景观协调化。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是体现道路人性化设计重要的一面,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优质的无障碍设计是人文关怀重要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刘思博.论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J].居舍,2019(31):102.
[2]姚博.关于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探讨[J].低碳世界,2019,9(09):297-298.
[3]蔡仕强.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6):188-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