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桥梁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检测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4月第10期   作者:杨生宝
[导读] 近年来,随着桥梁工程的兴起,施工技术不断与时俱进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桥梁工程的兴起,施工技术不断与时俱进,其中灌注桩的运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灌注桩具有很强的抗震功能,还能适应各种地质,没有复杂的工序,承载能力强大。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大部分在水下进行,施工过程难以观察,成桩后不能进行开挖验收,只能利用声测和动测来检验。在施工过程中影响灌注桩施工的因素很多,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钻孔偏移、坍孔、导管堵塞、钢筋笼变形、断桩等问题。所以对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并且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结合桥梁灌注桩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事故,介绍了桥梁灌注桩施工工艺和检测方法。关键词:桥梁;灌注桩;处理措施
        关键词:桥梁灌注桩;质量事故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检测?
1.桥梁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事故
         根据成孔方法的不同,灌注桩分为钻孔灌注桩、套管成孔灌注桩、爆扩成孔灌注桩及人工挖孔灌注桩等。随着施工技术的逐步完善,灌注桩是各施工单位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灌注桩都是在地面底下完成作业的,不能对作业的内容进行观察测量,对于施工结束后的工程质量监督也不能进行挖掘检验。如果因为施
工技术采用不合理就会出现桩基断裂、管道堵塞、泥浆被夹、蜂窝、没有灌满等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所以,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有效地选择施工技术,确保灌注桩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使灌注桩能够达到优良水准。桥梁工程灌注桩的质量关乎于整体结构的使
用周期以及安全性能,它是确保整个桥梁工程的重要施工环节。
2.施工工艺
         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要保证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就必须要注重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2.1 钻孔
         按照设计资料选择合适的钻机和泥浆,钻机就位前,首先检查钻孔前各项准备工作。钻机安装之后底座要和顶端平稳,正常情况下钻进过程中不会产生位移或沉陷等情况,若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处理。当正循环钻机开孔时,先将泥浆泵和转盘启动,等泥浆进入钻孔一定数量后开始钻进,钻进过程中控制进尺。需要接长钻杆时,首先将钻锥提离孔底,等待泥浆循环5 min后,再拆卸接长钻杆,升降钻锥时应平稳,钻锥出井口时要防止碰到护筒、孔壁,应尽快拆装钻杆。在排渣、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注意孔内保持规定的水位、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因故停钻时必须将钻头提出钻孔,防止蹋孔导致钻头埋入孔中。
         2.2 清孔
         为了清除钻渣及沉淀层,减少孔底沉淀厚度,防止桩底存留过厚沉淀土而降低桩的承载力,必须把孔内泥浆抽换,这就是清孔。终孔检查之后,要立即清孔,隔时过久会导致泥浆、钻渣的沉淀增多,造成清孔工作难以进行,甚至坍孔。清孔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灌注棍凝土。孔深、孔径检查符合要求后便可清孔。清孔的方法需视设计要求、钻孔方法、机具设备和地层情况而定。清孔后的泥浆性能指标包括:含砂率4% ~10%,比重1. 1~1. 25,粘度18~20 s。在钻孔、清孔、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排出的泥浆,要引入到适当地点处理,以免造成对河流及周围环境的污染。
         2.3 钢筋笼的制作
         焊工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基桩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对焊工一定要求持证上岗。钢筋骨架所用材料要出具合格证明,并根据规范要求,对每批材料做材质试验,有抗拉强度试验、冷弯试验以及可焊接性能试验等,实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材料要分门别类的堆放,用标牌标识,不能混放,以防钢筋锈蚀和配筋混乱。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在使用之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磷锈等清除掉,钢筋外观无局部弯曲,成盘、弯曲的钢筋应进行调直。焊接还受天气的好坏影响,有风的情况下焊接的要采取适当防风措施,下雨天不宜焊接,必须要焊接的情况下要保证钢筋在干燥的环境下进行,不得在潮湿或带水的环境中进行,焊条也相应采取防潮措施。

骨架成型前要对主筋调直,做箍筋用的盘园钢筋进行冷拉,并根据基桩桩长和施工条件合理得确定每节骨架的长度,对主钢筋进行配料。钢筋的焊接方式大多可采用绑条焊、搭接焊等,在设备符合要求以及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可采用电阻焊。随机抽样检查每批焊件,确保产品质量。为了确保基桩骨架的刚度和成型,可以采取在设计中基桩骨架每隔2~3 m设一道加强箍筋的方法,加强箍筋的加工制作会影响着基桩骨架的几何尺寸,所以要仔细检查胎具和弯制的箍筋,保证做出的基桩骨架直径符合设计要求。
         2.4 灌注水下混凝土
         用直径20 cm导管来灌注混凝土,施工前仔细检查导管焊缝,进行封闭水试验检测。导管底部应高出孔底30 ~40 cm,埋入混凝土内深度2~3 m,上端应设附着振动器,提升速度要慢。开管的混凝土数量应满足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的要求,备足充分的混凝土,要连续灌注,中断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灌注的桩顶标高要高出设计标高0. 5 m,混凝土落度为18~22 cm以离心堵管,保证施工现场清洁。
3.桩基检测技术
         3.1 成孔检测
         在国内,成桩检测技术要优于成孔检测。从长远角度看,成孔检测的重要性要比成桩检测要高,因此,发展提高成孔检测技术,尤其是对桩承载力有很大影响的灌注桩、桩底沉渣厚度测试手段的研究迫在眉睫。
         3.2 静载荷试验法
         静载荷试验被国内外公认为评价桩承载能力最直观最可靠的方法,但因现在测试仪表的精度、试验方法的限制、分析方法的差异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其测量误差也只达到10%。如何改进静载试验测试、分析方法来提高静载荷试验法的精度,成为现在工程界最关心的课题。近年来,试验吨位显著提高,国内已经有很多施工单位有能力进行30 000 kN以上的加载,大量研究人员对相关的负摩阻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探讨,对一些大吨位桩,在桩底埋设千斤顶和传感器进行载荷试验。
         3.3 声波透射法
         随着交通系统的发展及投资的加大,出现了大量的各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声波透射法在国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模拟声波仪被现代数字化声波仪取代,不仅在便携程度上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在分析手段上也有所提高,声幅和声频进入分析判断领域,声波CT进入实用阶段,为声波透射法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3.4 应力波反射法完整性检测
         该方法很实用并且普遍性高,国产的桩基动测仪及配套传感器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很多施工单位已开始着手各个测试的细节和分析环节的研究,总结应力波反射
法完整性检测的优缺点。
         3.5 其他检测方法
4.结 语
         桥梁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桥梁结构的质量。桥梁工程中因为灌注桩导致的事故发生,存在着诸多原因,每一个施工环节以及检测环节都有可能是质量事故的导火线。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测的难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因此,在工程开始之前应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这是避免因灌注桩引起的质量问题。仔细研究设计文件中的内容,详细记录地质勘探的文档资料,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多年的管理经验,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较好的对施工过程中灌注桩的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严格控制,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保证按时按期完成工程。
参考文献:
[1] 崔国涛,颜庆祥.预防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导管堵塞的措施[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6(02)
[2] 严波.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资讯. 2007(22)
[3] 董翔宇.桥梁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J]. 施工技术. 2009(S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