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产子基本上是每位女性都要经历的事情。随着宝宝的诞生,女性在家庭角色中也发生了改变,从为人子女到为人妻再到为人母,担负起养育、照顾宝宝的重任。如果这时新妈妈出现抑郁,就会对自己以及宝宝还有整个家庭造成影响。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产后抑郁的发生以及护理措施。
一、什么是产后抑郁
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就是产后抑郁症,在我国约有15%-30%的产妇都有产后抑郁的情况。孕产妇在怀孕及产后的一段时间内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改变,当这些改变的性质以及程度超越了正常变异的界限,就会导致病理性精神状态的发生,出现产后抑郁。产后1周以及产后6周是产后抑郁的高发期,情绪持续低落是产后抑郁的基本特征,易怒、焦虑、心烦、自责、自卑、强迫症状以及各种躯体疼痛都是产后抑郁的表现,部分产妇还会伴有疲劳乏力以及失眠等情况,患有抑郁症的母亲很少会积极主动地与孩子互动,对孩子较不敏感,严重的还会出现幻觉,甚至产生杀害新生儿或者自杀的异常举动,其临床特征与其他抑郁的症状发作并无明显区别。
二、产后抑郁症的护理要点
1、维持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人在产妇分娩后要充分了解产妇分娩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产妇的既往病史、心理状态以及个性特征,积极主动地做好产妇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运用社会学以及医学心理学等知识,根据产妇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减少产妇的心理负担,解除影响产妇发生抑郁的心理因素。对有不良心理个性的孕妇,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避免给产妇带来精神上的刺激,增强产妇自信心。让产妇能够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给产妇提供更多的帮助,给产妇树立正确的处理问题以及认识事物的态度。对于有重男轻女的传统封建观念比较严重的家庭,要积极宣传男女平等的意义。多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多多关心、安抚产妇,维持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通过引导、暗示、制造温馨气氛等技巧增进婆媳关系以及夫妻感情,让产妇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时刻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自我心理调适
产妇的价值观会在有了宝贝后发生变化,对宝贝、对丈夫甚至对生活的期望值都会更加接近实际,因此,积极摆脱消极情绪,坦然接受这一切是很好的产后抑郁护理措施。
产妇可以多听听能够舒缓心情的音乐、看看杂志,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爱好中保持心情愉悦,忘记烦恼。适当的变动或者调节一下生活内容,偶尔将孩子交给别人照料,给自己放半天假或至少一两个小时的短暂休假,让自己能够放松精神,使自己不要时刻的去关注孩子而忽略了自己。产妇也可以主动的找好友或亲人倾诉心事以及烦恼、困惑,尽情的去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大哭一场。如果产后有让自己非常想不开或不开心的事情要适当的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适当的参与一些能令人感到放松,忘却烦恼,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不要把经历和想法局限在不良的情绪里,多想能够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在有心理压力的时候多做深呼吸,也可以出外散散步,做一些轻松简单的瑜伽或运动,放松心情。做好思想的转变,不忘记自己也是一名妻子,一位女儿,并非只有妈妈这一种角色,享受被爱的权利。
3、加强孕产期的健康保健
有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对于分娩知识的了解以及产妇对自身健康状态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妊娠早期,护理人员可以向孕妇提供一些母儿生长发育以及生理上的变化还有相对应的保健措施。在妊娠晚期,可以帮助产妇了解分娩过程,并向产妇讲解一些与分娩有关的知识,教给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以放松的小技巧,帮助产妇减轻对于分娩的恐惧以及紧张感。在产妇分娩时,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处理异常情况,给产妇一些帮助和鼓励,设法减轻产妇的疼痛,适当的分散产妇的注意力,时刻的观察产程的进展情况,尽量减少分娩对产妇精神上以及躯体上的刺激。
4、关注产褥早期产妇的身心变化
在产妇产后提供给产妇一个温馨、轻松的修养环境对于减少抑郁症状是很重要的。由于产妇在产后心理脆弱,易受周边环境及人员的影响,比较敏感且依赖心理较强,所以医护人员或家属在说话时态度、语气要柔和,热情,要尊重产妇,对产妇细心的呵护,提高产妇对于喂养和照顾婴儿的自信心。给产妇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工作,让产妇能够对产后母儿检查的时间和地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婴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求助的方法和对策以及生殖器官恢复状况的变化等有个了解,减轻日后在照顾孩子时产生的压力,保障产妇的身心健康。
所有母亲都是很了不起的,她们都把最好的爱给了宝宝和家庭,却唯独忘了给自己。所以,所有新手妈妈们一定要在照顾好宝宝的同时,好好照顾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和心情,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