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能分布式在配网自动化探索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8期   作者:生一健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分布式发电技术与大电网联合已成为国家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我国分布式发电技术与智能电网的融合正处于尝试阶段,没有充足的实践经验,相关电力部门一定要加强研究与探索。
        (国网晋中供电公司  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分布式发电技术与大电网联合已成为国家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我国分布式发电技术与智能电网的融合正处于尝试阶段,没有充足的实践经验,相关电力部门一定要加强研究与探索。可以有效地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成果,加强对智能电网建设与规划的重视,制定科学的保护方案,为分布式发电技术与智能电网技术的融合提供保障。
        关键词:智能电网;分布式发电;自动化;协同发展
        引言
        智能电网与分布式发电技术两者的结合,以及在电网系统中的运用,是我们现在和将来都需要探讨的问题。智能电网技术将分布式发电技术的运用效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我国电网在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同时,智能电网技术和分布式发电技术不应该分开,两者需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智能电网技术是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有力保障,通过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我国电网的实际需要。现在,我国无论在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上,还是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应用上,都尚未成熟,我们还有诸多需要攻克的难点,唯有加强重视程度,认真发展科学技术,才能不断提高智能电网和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技术的良好运用。
        1分布式发电
        1.1分布式发电的定义和概念
        分布式发电是美国于1978年在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律中第一次提到,它的定义是,直接设置在配电网内的或通常分布在负荷附近的一些发电设备,通过它可以实现发电的高效化,提高发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使发电过程更为安全可靠。至于分布式发电的电源即在发电中需要使用到的设备,包含但不仅限于光能发电、风能发电、燃料类电池等,诸如此类规模比较小的发电设备,不仅能够设置在用户身边,而且能够为有需要的地方直接输送电能。
        1.2分布式发电的特点
        分布式发电的主要特点如下: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分布式发电可靠性较高。由于分布式发电操作简单容易上手,电源规模也较小,以微型或中小型机组居多,并且各个电站之间也是互相独立的,所以分布式发电不容易出现大范围的供电事故。其次,分布式发电具有经济性。小距离输电可以减少不必要损耗带来的额外支出,使线路磨损和不稳定的情况更少发生。除此之外,分布式发电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由于分布式发电需要的建设成本较低,其电源体积较小,建设所需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用很短的时间、更少的资金投入,最大限度地解决供电问题。最后,分布式发电对环境友好。由于分布式发电中通常使用的是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因此,其对环境友好度高。而且分布式发电通常是就近供电,降低供电线路的建设中的电磁污染,对环保具有重要意义。
        2分布式发电与智能电网的结合的意义
        现阶段电力的市场化改革面临形势严峻,普通用户对于相关的服务也日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不断增进新技术的运用尤为重要,不仅较好地适应了客户和市场的全面需要,对于提高电力行业的软实力也十分必要。分布式发电技术与智能电网技术相结合,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现阶段的运用还突出了一些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2.1系统规划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的服务也在不断复杂化,由于现阶段电力数据的多样化,数据有着变化性强、复杂程度高的特点。分布式发电和智能电网技术结合将会大大增加数据的复杂性,数据来源更多,数据变化程度更高,所以必须要增强电网系统的整体规划,实现不同端口的有效管理,以避免其对于整体的影响。在分布式发电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结合的研究中,有很多方面的研究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于整个系统的统筹和分析方面。为了更快更好地解决数据处理中的诸多问题,使整个系统运行更稳定,更有保障,我们必须注重系统的统筹规划。

数据的日益复杂是分布式发电和智能电网技术结合难以避免的问题,这将对整体产生诸多影响,很多能源可以被分布式发电技术所应用,对能源如何应用以及能源应用的规模等,这些方面都要智能电网技术的整体设计,统筹规划,才能使整体功能的发挥更加可靠。
        2.2电网系统稳定运行方面的问题
        保证电能的稳定输出很重要,除了运用单一的智能电网和匹配设置相应的模式外,还需要及时检测,实现智能化管理。分布式发电和智能电网技术的融合存在以下问题,因为分布式发电使用的太阳能发电技术,电压复杂,有很多的端口需要管理,因此,要想全面监控,就无法使用单一的监控模式,这一技术的局限性难以改变,对于整个系统的供电稳定会有一定影响,并且容易发生一些供电事故。
        2.3配电网数据传输管理的动态性问题
        为使电力管理的统一性得到保障,实现电能的有效监控很重要,这需要动态的监控,即根据系统运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关于模式的调整。分布式发电和智能电网技术的结合,可能会在光能应用中出现问题,改变了无源放射状电网的性质,使电能的传输率降低,这样就难以保证对配电网数据的管理和传输,对后续的判断与处理造成一定影响。除此之外,分布式发电和智能电网技术的结合,会使配电网发生结构上的变化,若是电力系统出现了事故,将会对问题的排查造成影响,故障隐患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在无源放射状电网中,或者在分布式发电技术中,单纯的断电保障无法彻底排解事故,而且会对继电器的保护装置造成影响。
        3分布式发电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协同发展思路
        3.1强化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在分布式发电技术与智能电网的融合期间,相关技术员应强化对二者负荷变化、使用性能、分布情况的深度研究,再根据电力系统功能运行的标准、关键的技术参数等情况,有效地在智能电网中并入分布式发电技术。同时,需清晰地设定接入的容量、位置,结合试运行状况,展开动态的调整,可按照IEEEP1574内容,实施配置、选择,不断总结运行规律,强化智能电网的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维护后期系统的稳定运行。
        3.2强化技术融合的全程化管控
        在分布式发电技术与智能电网融合中,会存在很多很难控制的问题。相关人员可有效地探索新的技术,如引进电力电子技术,以“即插即用”的手段对能量加以控制。需构建电力电子耦合技术的并行电路,不仅能够迅速地转换接口,而且能够限制短路电流,保证短路电流一直低于额定数值,即便发生电力故障,也可确保电路的稳定运行。当然,该技术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即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系统的电压、频率等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影响了配电系统的通畅运行。对此,相关专家开发功率管理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能够设置若干的控制模块,可有效地控制并行电路中的有功、无功电力潮流,把其配置于电力电子耦合并行电路系统的终端,这样即可对功率进行全程化控制,增强电网系统的安全性。这种技术一般分为3种控制手段,即制定电压调整策略、调整电压下垂的特性、校正电力潮流因子。有利于稳定电力系统电压,及时进行电力潮流因子的校正,保证母线无功补偿。这一技术也存在弊端,具体表现在自身的通信管理功能较差。为此,可引进智能电网的高级故障管理技术,优化通信功能,使得电力系统中一旦发生故障,即可借助通信系统,保证分布式供电系统的独自运行,以免给整个电网系统运行造成影响。
        结束语
        新式电网系统的投入使用,需要新的发电模式的支持,进而更好地带动各个行业的运营与发展。分布式发电技术目前已在发达国家得到大量应用,体现出良好的优越性。因此,相关人员需强化分布式发电技术与智能电网的协同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田雨青.分布式发电技术与智能电网技术的协同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21:206-207.
        [2]竹瑞博,王栋.分布式发电技术与智能电网技术的协同发展趋势[J].通信电源技术,2016,3306:172-173.
        [3]朱晓军,朱建华,朱振旗,甘中学.分布式能源网络系统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通报,2017,6232:3672-36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