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社会中,电能已经成为了最为主要的能源之一。如今,电力行业也开始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变电运维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的水平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在当代社会中,人们也在积极地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但是,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作业中,却还是存在一些难点,同时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安全作业可控做了分析。在本文中,就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重点;难点
国家电网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家电网的加快发展和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电网的物理形态、运行特性、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科技水平、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对专业化、精益化管理提出很高要求,对驾驭大电网、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重大挑战。因此,为提升变电运维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全国的很多电网、供电公司陆续推行变电运维一体化。
1.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概念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全称为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该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是对一定范围内所有的变电设备就一定的内容实施维护、检修等管理工作,而在具体的过程中是对传统生产方式下隶属于不同部门及不同人员责任下的,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的相关职责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在某种程度上由电网下同一管理部门或同一人员承担其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的双重使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效能的最大化释放,从而实现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的愿景。传统模式之下,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是分属于不同工区或部门的,彼此之间的专业技能、岗位要求与岗位职责是相互独立的,但在变电站设备检修工作的开展中,管理工作所面向的对象却是相同的变电设备,具体业务的开展中存在诸多交叉部分和关系紧密的内容,没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效能的最大化发挥,一定程度上限制电网生产运行效率的提升。在目前电网庞大复杂、电网安全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在构建“大运行、大检修”体系中提出在电网变电生产作业中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通过优化作业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来释放资源效能,提高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益。
2.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需遵循的原则
2.1“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问题始终是电力运行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要时时处处落实安全第一的原则,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改革后原有的运行、检修职责如何落实到位;检修过程中设备状态变更的把关问题;运检合一后的专业发展。
2.2“效能释放”的原则。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生产效率、获得综合效益。总之要考虑两个效益,即管理效益和人员效率。
3.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重点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行。首先,需要实行组织方式上的一体化。由单一的部门负责110kv及以下的变电站内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维护等工作,35kV及该电压等级之下的变电设备的检修也由该单一部门负责,1l0kV以上的变电运行与变电维护先由专业部门承担,当整合后的部门在人员配置及技能水平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再进行该部分内容的整合。第二,需要实行人员技能的一体化。
在相关的工作人员接受完培训并获得证书之后,就员工技能的一体化实施逐步的实现,让部分运行人员在执行操作之余负责起部分变电检修工作,或让部分检修人员在实施检修的同时承担部分操作工作,而110kV及其以下的变电站中的接线方式相对简单、设备形式相对统一、技术难度较低,将其作为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的起点具备可行性与科学性。变电运维一体化是对电网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强调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策略的稳步性。这要求制定出一体化的实现策略所对应的具体的业务流程,分析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关键要素与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及监督机制。同时也需要重视员工全面系统的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与该部门和岗位相配套的薪酬激励机制,采用绩效管理机制对员工进行分期分阶段的引导,协助员工逐步转变思想,确保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逐步实现。
4.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现难点
受传统电网运行模式的影响,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中不可避免面临一些难点。
4.1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存在具体工作上的差异,增加一体化的实现难度,要想培育出合格的运维人员所需要的培训时间长。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的工作对象虽然都是变电设备,但变电运行要求工作人员的综合性知识比较强,变电检修人员要求专业性知识强。这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的差异给整合后的人员提出了综合素质方面的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知识的掌握难度,因此培养出合适的运维人员时间就相对增长。
4.2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后,失去了彼此之间的监督管理功效,安全措施容易出现不到位的情况。电网的传统生产运营模式下,如果需要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施变更,变电运行人员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许可把关,并在设备的检修完成之后,由变电运行人员对其进行验收,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在双方的职责上有清晰明确的界限,到位的监督可以落实变电现场的安全措施制定与工作质量的管理,而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可能会是同一人承担原本的变电运行人员与变电检修人员两者的责任,这样就失去了相互之间的监督管理功效,容易出现安全控制措施不到位的现象。
4.3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电运维的工作量和安全风险。在传统的电网生产运营模式下,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由不同的部门、分区下不同的人员承担,劳动强度及安全风险相对较低,但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运维人员承担了原本分属于不同人员的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方面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电运维的工作量与安全风险,如果此时没有与变电运维岗位工作强度与安全风险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将会影响电网上的一线工作人员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认可程度。
结束语:
在综合考虑地区电网结构、变电站地理分布及通讯与道路状况等因素的情况下,为了整合运行人力资源,提高运行监控效率,运维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电网发展的需要。在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过程中,既要循序渐进地推进运维一体化,又要稳步地实施运维一体化,同时也要建立员工激励机制,从主客观方面来切实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要立足于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所带来的效能与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策略的具体实现过程中制定出较为全面和科学的流程,对其中的难点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重点控制,全面实现电网生产运营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资源效能的最大化释放。
参考文献:
[1]董静宜.浅谈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在变电专业的推广运用[J].消费导刊,2019,(42).
[2]李小宏.分析变电设备运检的运维及检修一体化管控[J].新商务周刊,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