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第24期   作者:赵杨
[导读] 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电网企业的发展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电网企业的发展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电力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电力生产事故在损失电量、影响负荷、对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同时,还会给下游各行各业在经济上造成巨大的损失,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的饮食、起居、交通、休闲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旦发生大面积停电,信息沟通、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等都会受到巨大冲击。
        关键词:电网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方法研究
        引言
        电力行业被认为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复杂,从各种自然灾害风险到人为失误风险,从设备故障风险到组织管理风险,如何冷静面对和应对电网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是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巨大挑战。近年来,国网公司和部分供电企业也尝试开展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的研究,但未将风险管控措施与现场安全生产紧密结合,也未与生产管理系统相融合,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要想控制风险,首先就要辨识风险。所谓风险辨识,即在风险事故发生前,应用多种方法全面系统地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及风险事故的原因,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患于未然。近年来,已有文献对电网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提出了风险测评的方法,即应用当前的评估手段与技术,来预估某些风险产生的概率和风险的危害与范围,以使得辨识更加精确;供电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并提出按照危险源进行安全风险确定和预防的电力企业安全风险辨识思路。
        1现阶段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1个别领导对安全生产缺乏重视
        一是口头强调的多。个别领导表面上对安全生产都十分重视,逢会必讲安全,必强调安全,但事实上,他们的重视只是出于对追究责任的担心和预防,认为话讲到了,要求提到了,如果出现安全生产事故,自己就无责可追了,而并非出于对安全发展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并非出于责任感和危机感。二是身体力行的少。重视安全也只存在于文字上和形式上,没有真正开展调查研究,没有帮助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和安监部门的难点、热点问题,没有督促检查落实。三是投入的少。安全职能虽然不断增加,但基本没有实际行动,安全监管仍处于原始的看、摸、听、闻、问阶段,没有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投入,安全监管工作困难重重。
        1.2综合协调难度大
        一是安全生产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个别基层领导思想认识上有偏差,总认为安全生产就是安监部门的事,出了问题就找安监部门,导致其它管理部门具有依赖性和惰性。二是各专业部门的思想偏差。一些部门认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牵头部门是安监部,只要配合牵头部门开展工作即可,缺乏本职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继而出现监管“真空地带”,形成“都想管而又都不管”的局面。
        2安全生产风险基本理论
        风险是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性,有3个紧密相关的因素———风险致因、风险事故和事故损失。这3个因素相互衔接,构成了风险的产生、风险的发展和风险可能导致后果的链条,称为风险/事故链。(1)风险致因。风险致因是指促使和增加损失发生的概率以及严重程度的条件,即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致因是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内在或间接原因。构成风险因素的条件越多,损失发生的概率或损失幅度就可能越大。风险致因可分为有形风险因素和无形风险因素。(2)风险事故。电力生产日常作业中所存在风险因素在生产中表现在事故隐患,包含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3)事故损失。事故损失一般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包括额外费用损失和收入损失等)。

由于电力企业是基础性产业,电力事故所导致的下游企业的产能、产量遭到破坏的损失也包括在电力事故的间接损失范畴内。风险/事故链是风险致因、风险事故和事故损失三者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系统中的3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电网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方法
        3.1推行风险管控,开展隐患排查
        风险管理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每次作业的安全基础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对各方面危险因素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在电网企业要推行风险等级管理制度。第一,根据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找出规律性的风险。第二,针对每项作业进行个性分析找出危险点。第三,通过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指导及现场实际勘察,把作业的实际风险考察清楚,根据可能的风险情况确定风险等级。第四,根据作业的风险等级,班组进行作业前应采取现场勘查,制定切合实际的组织、技术和安全措施。供电公司、工区管理层据此对“三措”计划、工作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进行严格审核,按危险等级明确各类作业时各级人员的岗位要求。
        3.2设备运维风险控制
        电力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如果出现故障,很容易产生危险,因此在实际的故障检修环节中,需要对设备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防范。对于变电检修中的危险点,单从线路环境上进行危险防范,不能有效降低危险发生率。环境因素的故障防范只是暂时的,治标不治本。考虑到电力设备运维工作的特殊性,需电力企业加强认识,结合辖区内电力设备分布及工作状态,积极采取针对性风险控制措施:1)收集电力设备运行资料。掌握电力设备所处的运行环境、发生故障的次数、检修次数及检修内容等,明确检修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给电力设备检修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指导。2)制定紧急预案,将风险进行转移。3)加强专业培训。4)落实安全监管,明确安全监督细节,监督内容、监督工作流程。完善监督制度;加强安全监督工作总结。
        3.3提高安全意识,深化安全生产观
        (1)加强安监人员履行职责的思想观念。建立安全监察人员考评与奖励制度,选择管理面宽、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安全监督队伍。加大安全监察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安全监察人员的危机意识,加强业务培训和加大学习力度,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在企业内,营造一种人人敬业、人人主动、人人想干事能干事的良好氛围,建立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企业安全工作努力奋斗的安监队伍。(2)注重企业员工安全生产观念创新。现阶段,要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水平,更新员工的安全生产理念,就必须在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以人为本,对员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行之以度、严之以法,使每一位员工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牢牢树立5个观念:一是预防观,切实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对安全事故进行预防预测,消除隐患,超前控制,防患于未然。二是基础观,安全无小事,安全工作开展得好,离不开基础牢,因此要在做好安全基础工作上多下功夫。三是基层观,企业的基层在班组,因此必须把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个人。四是责任观,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形成对各级人员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五是落实观,必须在严格管理、狠抓落实方面下功夫,对事故隐患的整改要抓严抓实,力戒形式主义。
        结语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包治百病的药方。只有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观念,优化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才能开创人人重视安全、人人懂安全的局面,从而达到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兆钧.推进体系化、规范化建设,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J].电力安全技术,2011(16).
        [2]冯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信息化,2010,8(12):39-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