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周玲
[导读]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全面了解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及核心素养,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周玲   213161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全面了解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及核心素养,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就从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和研究了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思维能力;有趣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学会利用游戏导入新知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布置有趣或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作业,改变学生对作业的固有印象,使其能够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一、借助游戏导入语文知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性较为活泼,性格较为外向,相比于学生枯燥、抽象的语文知识外,学生更喜欢有趣、新颖的游戏。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提高,因而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游戏导入知识,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教学小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影子》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上课时带领学生参与到“踩影子”的游戏中。在上课时,教师需要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咱们这节课先玩一个游戏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各小组中需要随意挑选出一名学生,负责踩其他人的影子,当踩到一个人的影子后,被踩到影子的学生就需要去追小组内其他人的影子。游戏时间为10分钟。在游戏的过程中,你们需要认真观察影子,并在游戏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瞬间充满趣味性,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实现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从更多的角度研究语文知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问题。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独特的问题,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借助自己的力量、小组的力量顺利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的植物是什么呢?如果孩子长大了,那么就会离开妈妈。牛、马、羊有脚,鸟有翅膀,那么植物会利用怎样的方式旅行呢?植物妈妈有怎样的办法呢?”借助这些问题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在学生正式阅读课文内容之前,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去阅读,如“课文介绍了几位植物妈妈呢?她们都是利用怎样的方式让自己的孩子去旅行的呢?你最喜欢哪位妈妈呢?理由是什么?课文中‘带刺的铠甲’是什么?妈妈为什么要给孩子穿上这个呢?”在完成课文内容的阅读后,学生需要在小组中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氛围能力,使其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分析和研究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还能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布置有趣的课后作业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课后作业是至关重要且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可以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薄弱之处,还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计划。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变过去单一、陈旧的作业形式,为学生布置一些有趣的课后作业[2]。
        第一,布置趣味化的课后作业。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需要经常布置一些有趣的作业内容和形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完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该节课学习到的词语、生字等记录在作业本上,并利用这些内容编写成有趣的语句和故事。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让学生对语文学科始终保持新鲜感。
        第二,布置实践性的课后作业。作业可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拓展和延伸[3]。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需要设计一些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作业,锻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完成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马》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有趣的绘画作业:将课文中描述的马绘制出来,同时还可以绘制家庭中自己喜欢的一个物品或宠物,并写下这一物品或宠物的特点以及自己喜欢的理由;在完成《画杨桃》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和了解一种植物,并将其绘制在画纸上。
         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可以逐渐消除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厌恶感,使其可以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利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布置多样化的课后作业,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敏.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8,494(16):14-15.
[2]洪坤.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000(017):107.
[3]戚晓霞.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