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可回忆的美丽童年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芦明慧
[导读] 德育教育是一项奠基工程,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

济南市芙蓉小学   芦明慧

摘要:德育教育是一项奠基工程,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近年来,我们的德育工作崇尚“把校园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主进取的意识、创新的喜悦、成功的体验,给每个学生留下一个可回忆的美丽童年”的教育理念,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坚持“教育的主题小一点、开展的活动实一点”的原则,在扎实中求特色。
关键词:自主参与   实践体验   提升人格 
        一、德育要回归现实,亲历实践
        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在注重创新的同时,始终将实践活动作为德育的载体。而在活动的每一阶段,我们更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背景,以学生为活动的参与主角,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真正地体验和感悟,体验教育活动的快乐,从而逐步实现从依附到自觉,从外部向自我,从服从向习惯的转变,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并在自主参与中不知不觉地解决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约束自己的行为。
        1.组建丰富多彩的自主小队
      这里所讲的“自主”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小队的成立是以学生自愿为前提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的;其二,小队活动的自主权在学生,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为了给更多的学生创设自主参与的机会,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特长,在校园中建立起了“失物招领公司”、“红领巾绿色银行”、“小喇叭广播站”、“体育俱乐部”、“小鲁班维修部”等活动阵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
        2.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
        对于自主教育模式来说,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既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更是德育工作的生命所在。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以自主小队为单位,以自主阵地为依托,坚持开展多种新颖活泼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能力,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我们经常指导他们开展符合本小队特色的自主活动:“红领巾纠察队”的队员不定期地在校园各处巡逻,“小鲁班维修部”定期到各班检查维修公物损坏情况,“红领巾绿色银行”还发动全校同学组织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千人签名植树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与此同时,我们还以“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自主参与社会活动,例如我校的“泉城水质调查小队”“科学探察小队”、“红领巾护绿小队”等定期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其中充分地锻炼技能,更加积极主动获取各种信息。



        二、德育要注重过程,增强实效
        德育过程是思想道德认识和实践的统一过程,是知、情、意、行一致的过程。要克服德育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认知与内化脱节的倾向。
        1.创新班级管理制度,突出学生的自主管理,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打好基础。改革班级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和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班级内有为同学服务的机会,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有责负。如实施“班干部轮换制”,增设更多的班级服务岗位,让更多的学生承担班级活动的各项责任,使学生得到锻炼。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建立目标激励机制,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三是完善竞争上岗机制。各班确定若干个职务,并设立多个岗位,针对岗位提出具体职责、要求,启发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竞争上岗。通过一分钟演讲、才艺展示、现场答辩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才干,谈自己任职后的具体措施。通过这些形式,同学们增强了担任队干部的光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把全体同学都调动起来,给那些平时锻炼机会较少的同学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四是体现责任心培养的层次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实现由“扶(低年级)——半扶半放(中年级)——半放(中高年级)——全放手(高年级)”的培养过程,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出发,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让学生逐步加大职责,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对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竞争上岗,给他们发挥才干的天地;对能力一般的学生,帮助他们打消顾虑,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推他们一把;对能力稍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学做小干部,扶他们上岗。这种全方位的培养方式,通过针对不同层次、特点的学生布置一些适当的、力所能及的职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生活、公益活动、社会服务、班队活动,鼓励学生承担任务,找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在活动中锻炼成长,培养自我责任心。
        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使学生全面参与学校管理。实行“今天我当家”值周制度,各班轮流参与学校管理,值周班任职期间要对学校卫生、晨读、课间、路队等一系列活动负责,使学生们更加明确了《校规》、《守则》存在的必要性。此外,学生们还自发成立了“校长顾问团”,召开了“今天我当校长”新闻发布会,选举出部分能力较强、威信较高的同学轮流当“校长”,为学校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德育要降低重心,着眼多数
        德育要区分层次,才能获得实效。德育目标可分为理想层次、原则层次、规则层次。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小学德育要从基础做起,从起码的规则层次做起。“着眼于大多数人,降低重心、分层递进,让绝大多数学生达到规则层次。”这是我校德育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之一。在绝大多数学生达到规则层次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总之,德育活动光靠教条式的说教和强制性的规范约束,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其效果必然是昙花一现。德育活动必须深入到孩子心灵的最细微处,必须回归到孩子丰富的现实中,必须回归到个体的自主参与和自主构建中,才能创造出德育的震撼力和穿透力。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更应该主动把校园还给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使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主进取的意识、创新的喜悦、成功的体验,给每一个孩子留下一个可回忆的美丽童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