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视角下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发展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杜慧英
[导读] 电力行业是国家综合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摘要:电力行业是国家综合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电力行业之间竞争愈加激烈,对多数电力企业的持续性发展都形成一定阻碍。在人才至上的年代,企业只有保证人才的充裕程度以及应用效率,这样才能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基于此,本文以工业工程视角为切入点,针对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工业工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措施

        前言:对于任何行业企业而言,针对产品与服务进行优化革新,都是保证自身发展的关键途径,而企业人才在此过程中也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人力资源管理是强化企业内控能力的主要手段,针对企业员工开展科学合理的人力管理措施,不仅能够强化员工的综合能力,还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态度与积极性,从而保证各项发展决策的落实效率。因此,本文针对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以工业工程发展理念为基础,针对当前问题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对促进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业工程发展理念的内涵
        工业工程发展理念指的是将先进技术与管理方式相融合,以此来促进管理措施的准确性与可行性,进而起到提升管理效率且降低管理成本的效果。由于工业工程发展理论偏重于管理方面,因此将其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将工程学、管理学以及心理学融为一体,能够对企业员工的能力与心态进行合理调整,从而帮助企业直面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内部与外部隐患。此外,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企业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已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工业工程可以充分处发出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企业快速完成人力资源整合的目的,这样从整体战略角度与具体措施执行角度都可以体现出工业工程发展理念的重要性。
        我国的电力企业虽然近年来始终针对生产模式与运营机制进行调整创新,但是主要将核心重点放到供配电技术层面,而未能意识到企业人才拓展与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导致企业发展战略与人才培养方案脱节,无法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所以,在工业工程发展理念推行后,电力企业需要从人力资源整合、决策分析以及信息化网络构建等方面做出革新,尽量将工业工程融到具体的管理环节,这样才能响应信息化背景的发展趋势。
二、当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纵观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历程,虽然作为国企单位,但是在近些年不断朝市场化方向发展,并且对自身运营模式不断进行革新,为我国供电网络智能化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助力。然而就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而言,电力企业当前却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便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未能体现出自身作用与价值,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对自身人才资源进行管理与调整,并且在保证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开拓行业市场中的潜在人才。然而电力企业整体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多数员工都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是单纯的人事劳动部,由于企业领导者与整体员工的不重视,也导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趋于形式化。
        其次是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传统老旧,在这个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与先进技术高效融合,这样才能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但是,当前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能力较低、未能搭配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不明确、现代化水平较低以及缺乏激励性等,这些都是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的原因。


三、基于工业工程理念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措施
(一)合理应用工业工程理念的发展优势
        基于上述问题,电力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首先要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合理发挥出工业工程理念的应用优势。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模式,帮助企业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投入,并且针对产出产品的实际质量进行控制,以此来保证企业最终的利润效益。具体工作如下:(1)发挥出工业工程理念的心理学特点,开展“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根据企业人才实际情况构建培训提升策略与内容,以此来强化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与积极性,这样才能保证发展趋势与战略方针的贴合程度;(2)发挥出工学工程理念的高效率特点,电力企业要将生产效率作为管控核心,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来提升供配电网络的整体运行质量,并且将理念转换为具体的执行策略,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与员工身上,将发展决策的实际执行效果与员工的薪资待遇进行挂钩,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鞭策效果;(3)发挥出工业工程理念的信息化优势,围绕企业发展策略打造全新的智能化人力管理模式,这样可以对电力企业进行管理的实际水准与实际工作效率进行提升,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竞争优势。
(二)突出工业工程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影响
        电力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革新时,主要的工作目标就是围绕企业实际发展需求进行分析,找出当前存在的管理问题,最后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这样才能顺利解决传统模式中的问题,强化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控效率。因此,要突出工业工程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影响,例如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采用全新的电子计算机方式,围绕行业市场人才、企业人才情况以及管理效率等构件数据资源库,一方面对于企业内控工作而言,针对具体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执行效果进行分析可以强化人力管理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根据当前情况分析出企业的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程度,根据信息化结果在行业市场中招聘并培养潜在人才,这样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可以保障充足的人力资源。总而言之,在我国社会经济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发展特点,电力企业也要在管理方面应用创新模式,这样才能在国际化的竞争中保证自身地位。
(三)以工业工程为基础构建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电力企业在应用工业工程理念时,要以信息化与柔性化为基础,搭配企业发展战略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其一在柔性管理方面,主要对电力企业在处理各种情况时的反应效率进行强化,这便需要企业人才具备良好的能力与态度,在工作中能够自主解决各类问题,从而排除企业的发展隐患。而强化人员的综合素质正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基本要素,通过将企业内部人才作为核心,采用激励模式与心理学结合的方式,这样可以逐渐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其二为系统性管理方面,由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传统老旧,而且未能以人为本,因此电力企业在今后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要围绕员工实际需求出发,分层级构建科学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这样才能将企业员工的真实需求与企业发展需求捆绑到一起,针对电力企业内部管控能力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各类管理模式与体系在企业内控中都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尤其是工业工程发展理念,强调对多技术领域进行融合,以此来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效率。然而,由于我国电力企业应用工业工程管理理论的时间较短,而且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样势必会对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构成阻碍。因此,本文以工业工程视角为切入点,针对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优化措施,具体为合理应用工业工程理念的发展优势、突出工业工程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影响、以工业工程为基础构建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王晶.工业工程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发展趋势[J].低碳世界,2018(007):366-367.
[2]高亮.人才队伍分类视角下的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措施[J].消费导刊,2018(022):260.
[3]武峰.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策略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011):84-85.
作者简介:杜慧英(1969、10-),女,本科,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雷波县供电分公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