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发展迅速,将继电保护系统以及自动化装置运用到电力系统中,能够有效确保供电的安全,为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电力系统中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提供了便利,及时的查找出设备的故障,并作出处理。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更加安全的运行,则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其可靠性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进了分析,阐明了继电保护设备自动化的基本特点,同时分析了提升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以及加强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主要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自动化;可靠性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我国不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得日常操作更加智能化,对于电力领域而言,亦是如此。作为当前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结构,继电保护设备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安全运行,能够最大限度保护电力系统日常运行免受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电力故障问题出现的概率,在提高电能供应质量的基础上,维护电力系统日常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全面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运行自动化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结合实际,合理使用各类自动化技术,使得电力系统不断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安全化方向发展。
1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特征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常见的故障为短路、负荷量过大等。继电保护装置可以主动去搜索电力系统中的故障点,中断与故障点连接的电力供应,避免故障影响的扩大化。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质,因而继电保护设备需要长期保持运行状态,否则就无法体现自身的作用价值,这无疑对于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继电保护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在于设备及零部件老化问题,特殊的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决定了其零部件的老化速度,尤其是绝缘零部件的老化频率与情况最为严重,因而更换绝缘零部件的现象较为常见。继电保护设备故障主要为误动和拒动两种,前者指的是继电保护设备在自身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下,系统发出了错误的质量,致使继电保护设备错误运行;后者指的是在电力系统存在故障的情况下,继电保护设备没有主动去切断与故障点相连的电力供应,导致故障的扩大化,严重时还会致使区域内的电力网络瘫痪。从技术原理的角度来看,继电保护装置主要依靠监控与自动控制功能为电力系统提供运行保障,其与电力系统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关系。
2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研究
2.1使用冗余技术优化设备可靠性
对整个继电保护设备安装环节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继电保护设备的容错率,而冗余技术则是优化硬件的有效措施之一。冗余技术是指当继电保护设备内部出现错误指令时,系统会自动对指令进行判断,消除错误指令,降低错误操作对于继电保护设备的负面影响。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冗余技术能够有效改善继电保护设备的拒动率,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即便是在继电保护设备出现错误运行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冗余技术将错误运行问题表示出来。一般情况下,冗余技术的参数设备需要参照继电保护设备的实际应用情况,要确保其达到各项参数的基本指标。冗余技术的应用成本较低,且实用价值较高,目前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该项技术可以帮助电力企业使用最小的成本预算取得最大的效果。
2.2性能评价体系构建
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设备自动化可靠性主要指继电保护设备能够在预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先制定的任务。在对其可靠性进行分析的期间,往往会覆盖到评估系统整体性能以及统计继电保护设备元件相关数据等内容。详细来看,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主要体现在电力系统遇到故障问题时,可以严格遵循预先设定的方位作出合理评估,从而减小故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研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自动化可靠性的过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构建性能评价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六个反面:①继电保护设备修复时间;主要指继电保护设备修复所花费的平均时间。②继电保护设备的修复率;主要指设备在出现故障的前提下,从某个时间段开始进行修复的概率。③继电保护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主要指继电保护设备的修复时间段与下次故障问题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④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度;主要指在确定设备的初始正常时刻后,某特定时间段中故障问题不出现的概率。不难看出,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度集中体现在设备从正常运行到下一次故障问题出现的时间间隔。⑤继电保护设备可用率;主要指设备从某个正常工作时间段开始到下一时间段无故障问题的概率。可用率与可靠度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可用率的判断标准是继电保护设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必须进行不间断运行。⑥继电保护设备的正确动作率;主要是指在规定的统计时间段中,继电保护设备正确动作与全部动作之间的比例;这一指标是当前继电保护设备自动化可靠性评价指标中的重点内容。
2.3设备初始状态调控
电力系统中继电器保护装置自动化程度应用效果分析,应从设备的最初应用情况进行调节与控制。一方面,继电器在线路中安装时,可先通过线路自动化控制检测装置,对电力控制结构进行调控。另一方面,自动化系统可自主对继电器初步调试数据进行记录,并适当的进行电力系统维护与处理。某地区进行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设备操控处理期间,就首先从设备初始应用环进行了可靠性调配分析。其一,继电器安装人员在继电器安装过程中,实行安装结构的调控处理,利用自动化系统对继电器线路连接各个部分是否具有冲突进行测试,将其中不够协调的环节进行维护调整;其二,自动化程序将按照自动控制的历史运用记录数据,进行继电器控制需求分析时,系统可适当的进行操作数据信息的调节;其三,设备管理人员要对应进行相关情况的剖析检测,若继电器初步运行数据与安全式结构运用需求之间保持一致,说明自动化设备应用效果较好;反之,说明当前自动化继电器保护系统中存在故障,需要适当的进行问题调节。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资源利用率,保障区域电力传输资源的科学调节。而初步进行继电器保护资源运用情况的评定过程,可以从程序应用初步做功功率、保护装置与系统化调控结构之间稳定状态之间进行了系统化调节。从这层面而言,测定结构属于较好的技术程序应用方式。
2.4重视装置技术改造
为了确保自动化装置能够运行的更为可靠,要根据不同的装置原理,选用不同厂家的产品,实现对系统的双重保护,以便其中一个设备出现故障时,另外一个设备还能够正常运转,降低系统的故障率。此外,在一个变电站内,必须统一保护装置的型号,采用非常规的互感器、保护系统,以更好改进自动化技术。同时,必须重视保护装置的定期检测,例如:通过装置检测器开展日常检测、维修工,或是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开展检测。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继电保护设备对电力系统有着重要意义,尤其对电线路及风电机组至关重要。论文主要探讨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自动化可靠性,从继电保护设备的质量未能达标、继电保护设备的不正确操作等方面展开探讨,并针对改善线路故障问题提出了几点有效建议,如构建等比例的仿真模型、加大对电线路保护机理的研发力度等,为以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永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可靠性研究[J].魅力中国,2019,(25):345-346.
[2]高志航.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9,(27):382-383.
[3]孟祥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安全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