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基层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8年2月未加强护理管理时的患者随机抽出200例作为对照组。再从我院2019年2月加强护理管理以后的患者随机抽出2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总感染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总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管理可明显改善患者感染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管理;感染预防控制;感染率
医院由于其特殊的职能导致每天的人流量较大。病患的大量聚集使得医院成为感染的高发地带。患者感染后会影响其治疗进程和治疗效果,同时还易产生医疗纠纷。有研究指出,医院感染事件大概率是由于护理不到位造成的[2]。所以加强护理管理对于医院内的感染预防控制十分重要。为此,我院研究护理管理在基层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将我院自2018年2月未加强护理管理时的患者随机抽出200例作为对照组。再从我院2019年2月加强护理管理以后的患者随机抽出2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感染率。本研究获400例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观察组20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124例;女患者76例;年龄8~62岁;平均年龄(35.18±4.25)岁。对照组20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113例;女患者87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37.95±3.43)岁。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未加强护理管理。观察组加强护理管理。其具体措施如下:①对护理人员展开定期培训。对于医院感染的诱因、感染预防措施、感染的后果做细致的讲解。让其在心理上重视起来。引导医护人员遵守无菌操作原则。②在医院环境方面。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每日定时开窗通风30分钟以上,保证空气流通。每日紫外线消毒。每半个月到一个月对医院进行一次彻底清扫,将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分开处理。对于有感染性的垃圾要有相关的标识,由车辆单独运送并且进行处理。禁止在病房内和医院走廊内进食。③对医护人员定期检测,不得涂指甲油、带手链。医护人员对患者护理完成后要洗手消毒,洗手时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在工作期间要一直戴帽子、口罩等,做好防护措施避免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导致的连带感染。④将同类感染者集中管理。将感染类疾病患者同非感染类疾病患者相互隔离。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做重点保护,在饮食、锻炼等方面尽量提高其免疫力。如若患者感染,则及时将其转科治疗。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比较。总感染率=(胃肠道感染+软组织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比较
观察组胃肠道感染1例(0.50%),对照组胃肠道感染2例(1.00%),观察组胃肠道感染数与对照组胃肠道感染数比较,差异不明显(x2=0.428,P=0.645)。观察组软组织感染0例(0.00%),对照组软组织感染0例(0.00%),观察组软组织感染数与对照组软组织感染数比较,差异不明显(x2=0.128,P=0.905)。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0例(0.00%),对照组手术切口感染1例(0.50%),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数与对照组手术切口感染数比较,差异不明显(x2=0.342,P=0.751)。观察组呼吸道感染1例(0.50%),对照组呼吸道感染1例(0.50%),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数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数比较,差异不明显(x2=0.152,P=0.955)。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0例(0.00%),对照组呼吸道感染2例(0.10%),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数与对照组泌尿系统感染数比较,差异不明显(x2=0.375,P=0.724)。观察组皮肤感染0例(0.00%),对照组皮肤感染3例(1.50%),观察组皮肤感染数与对照组皮肤感染数比较,差异不明显(x2=0.641,P=0.485)。观察组总感染率1%,对照组总感染率4.5%,观察组总感染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总感染率,差异显著(x2=4.856,P=0.035)。
3 讨论
医院作为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带,实行有效地护理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一旦发生患者感染,其治疗效果就会受到影响[2]。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感染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总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较淡薄。由于对于医院感染的后果认识不到位或者是自身医疗卫生知识的欠缺。部分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不执行标准预防,日常诊疗护理活动中手卫生依从性较低或者消毒隔离执行不彻底。这些都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与教育,让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有足够的重视。这样就使得医护人员在平常的护理中,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减少感染风险。同样,卫生的环境也是感染率下降的因素之一。每日开窗通风,定时紫外线消毒。这不仅可以减少患者接触病毒的风险,同时为患者营造了卫生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增强其自身的免疫力[3]。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减少了患者的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可明显改善患者感染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冬香. 医院感染预防中应用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022(015):2111-2112.
[2]李洁. 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要性浅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3, 000(021):2826-2827.
[3]高丽. 规范化护理管理在基层医院感染预防中的管理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015(00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