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0期   作者:燕春倩 郑婷婷
[导读] 研究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26例尿毒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干预组,每组各13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心理干预组在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基本一致,但护理后,心理干预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心理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进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心理干预;尿毒症;血液透析;护理效果
        尿毒症为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尿毒症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晚期肾脏疾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高脂血症等,且病程较长,极易引发各类并发症【1】。目前,血液透析为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因治疗时间较长,且患者缺乏对疾病的充分认知,导致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2】。有研究显示,积极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消除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利于疾病的治疗【3】。对此,我院对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效果展开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26例尿毒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干预组,每组各13例。常规护理组:男9例,女4例,年龄为41-68岁,平均年龄为(46.2±5.4)岁。心理干预组:男8例,女5例,年龄为40-70岁,平均年龄为(46.9±6.1)岁。纳入标准:a患者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均符合尿毒症临床诊断标准,且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b患者无沟通障碍,精神情况良好。c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包括以下方面:密切关注患者血液透析时表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遵医嘱为患者进行输液及给药治疗等。心理干预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方法如下:(1)入院指导: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缓解患者及家属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为患者营造舒适安全的治疗氛围。(2)心理干预:为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根据患者心理状况及病情表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方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还应加强护患沟通,使用轻柔的语气,温和的态度,倾听患者内心的需求,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帮助患者发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还可为患者介绍血液透析的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用药护理: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患者出现吸附剂过敏的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救治,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并为患者进行吸氧治疗,注意保护吸氧管,保证吸氧管通畅。(4)组织交流活动:定期组织院内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会,使患者通过与外界沟通,交流,消除治疗的孤独感,提高患者的自我价值及社会归属感。并为患者讲解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和应用目的,增强患者对疾病治愈的信心及对生存的渴望。(5)生活指导:为患者制定科学健康的食谱,进食以低盐,低钾,高蛋白,高营养且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息。(6)健康指导:为家属讲解血液透析的注意事项,嘱家属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1.3评价标准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4】,指导患者自行评分,每项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超过60分,表明患者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应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指导患者根据项目自行打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SAS、SDS评分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基本一致,但护理后,心理干预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表示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P<0.05),见表1。

2.2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心理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表明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P<0.05),见表2。
 
3、讨论
         尿毒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需长期接受血液透析,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压力,还让患者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5】。而心理干预为医护人员应用专业的心理知识,根据患者自身心理状态及病情发展情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稳定患者心态,使患者积极参与治疗,进而提高治疗效果【6】。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护理后,心理干预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表示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心理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
         综上,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故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方圆.循证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4):152-153.
[2]许水红.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效果及不良心理的影响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186-187.
[3]李明.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9):246-247.
[4]邓璐.以人格分析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法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3):112.
[5]王倩.不同护理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并发症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效果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3):322-324.
[6]刘仁香,李哲妹.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评价[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12):131-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