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与MRI检查,以手术病例为诊断金标准,对两种方式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MRI检出率为100.0%(80)明显高于CT87.5%(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核磁共振具有较高检出率,有助于为进一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核磁共振;膝关节损伤;诊断效果
Application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knee joint injury
【 abstract 】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knee joint injury.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knee joint injur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Ma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CT and MRI examinations. The detection rate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based on surgical cases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s.Results the MRI detection rate was 100.0%(8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t87.5% (70),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in the diagnosis of knee joint injury, mri has a high detection rate, which is helpful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further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 key words 】 :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Knee joint injury;Diagnosis effect
膝关节损伤属于一组常见骨损伤类型,以膝关节半月板、膝关节韧带损伤部位为主,体力劳动者与运动员为主要损伤对象,患者可见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无法伸直等,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以CT、X线较为常见,虽可获得一定效果,但在近年来的临床中反应,对于韧带与关节软骨的损伤诊断,该方式尚存在较大进展空间。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设备的引进已然成为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措施。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发现MRI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具有较好效果,甚至优于CT检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与MRI检查。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20~60岁,平均(36.4±3.5)岁。损伤原因:踩踏伤16例,重物砸伤27例,高处坠落25例,车祸伤12例。经临床检查或手术确诊为膝关节损伤,无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无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无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均获得本次研究知情权,自愿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1.2.1CT
选择16层螺旋CT予以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肢膝关节弯曲并略微垫高,随后对膝关节定位,确定检查扫描范围,随后依次完成扫描。
1.2.2核磁共振(MRI)
选择日立提供的MRI成像扫描仪,型号为0.3T;指导患者仰卧位,予以矢状面T1WI、T2WI、STIR等序列,结合冠状位T2WI像完成扫描,调整间距0.5mm、层距0.5mm,层厚5mm,FOV16~20cm;前交叉韧带、斜矢状面扫描保持韧带平行,并在检查过程中对扫描位置予以调整,确保靶向部位的全面扫描;MRI扫描后,采取关节镜予以检查确诊。
1.3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内处理,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率”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MRI与CT诊断差异比较
MRI检出率为100.0%(80)明显高于CT87.5%(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总结MRI影像学特征
80例患者中,检出20例韧带损伤:显示未条状异常信号,合并边缘模糊增粗等,T1WI呈较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STIR呈高信号,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12例,后交叉韧带损伤8例;半月板损伤20例:正常半月板表现为三角形低信号,损伤半月板呈现裂隙状、线条状、球状异常信号; 骨质变化18例:T1WI信号低,T2WI信号低或高,软骨组织有明显断续或凹陷,显示信号中断;关节腔积液22例:表现为不规则、片状的长T1、长T2信号,STIR呈高信号,部分患者表现为明显分层,从上到下分别为T1WI及T2WI信号低,T1WI及T2WI信号高,T1WI及T2WI信号同等。
3讨论
膝关节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一旦出现损伤后,各种组织结构撕裂,诊疗难度较大。基于当前医疗水平下,临床骨伤的诊断方式越来越多,而其中比较常见、突出的诊断技术以X线、CT检查等为主。在对膝关节骨折中,就CT而言,可获得更加全面的骨折信息,包括骨折线、骨折错位、粉碎性骨折、局部软组织肿胀等表现,但其局限性也相对明显,即对关节腔图像内容无法获得,因此一旦患者关节腔内存在骨碎片的情况,CT检查易出现漏诊。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MRI检出率为100.0%(80)明显高于CT87.5%(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价半月板、肌腱、滑膜、软骨等组织结构方面,CT表现并不理想,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核磁共振(MRI)属于近年来临床兴起的诊断技术,对CT表现出来的缺陷可起到弥补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膝关节损伤的检出、确诊率。本次研究针对此点展开专项分析,结果显示,核磁共振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与手术病理结果呈现一致性。MRI之所以可获得满意收益,其很大原因在于,MRI利用仪器脉冲顺序与参数的调节,有效提升了成像的对比度,如采用T1WI序列与T2WI序列结合有助于评价患者膝关节损伤程度。除此外,STIR序列在检查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助于抑制骨髓脂肪高信号,以此提升了骨髓病变诊断的准确率。空间分辨方面,事实上MRI检查与CT相差无几,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但相比之下,在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方面,MRI具有独特优势。
综上所述,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核磁共振具有较高检出率,有助于为进一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杨淑芳.高场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7,1(4):268-269.
[2]廖春雄.浅谈核磁共振检查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7,6(41):120-121.
[3]钱梦姣.磁共振技术与关节镜在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中的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