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执行某些行为的能力的期望,即人们对自我行为的感知和欣赏。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其机制是调节人类的认知行为。自我效能理论越来越多地用于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并且近年来,也进行了有关改善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的研究。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综述文献;自我效能;影响因素
一、 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它是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概念。它是指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和某种行为下的自信心程度,也就是说,自己面临着一项任务时,是否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这项任务。自我效能理论认为,对某种行为具有较高自我效能的人在其行为活动中表现出的动机、努力和持久性,从而带来更好的健康结果。随着心理疾病和行为疾病的增加以及对医疗资源有效利用和医疗服务质量,对护理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自我效能理论自问世以来的30年间引发了许多基础和实证研究,涉及教育、心理学、管理、身心健康和疾病康复等各个领域。近年来,自我效能理论的研究在护理界变得越来越活跃。目前,在糖尿病、关节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中,自我效能已成为预测患者健康状况、疾病适应性、康复训练和生活质量的有力预测指标。
二、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影响因素
1.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很低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食物、营养、环境条件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的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居民的健康等许多因素,导致于些老年患者行为和病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主要疾病。慢性疾病主要是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1]。具有持续时间长,病因复杂,严重损害健康和严重社会危害的特点。研究表明,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中等,甚至较低。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仍有待提高。
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在患疾病的过程较长,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病情变化,忘记服药,治疗计划变化和其他生活事件。如果老年人自我效能感高,将有助于提高处理问题时的自信心,老年患者通常可以采取积极的自我保健行为。老年患者提高自我效能可以改善个人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慢性老年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以提高其自信心。
2.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影响因素
(1)病程:影响其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是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的病程。慢性病是一种长期甚至终身的疾病。老年患者必须接受各种治疗以控制疾病。由于沉重的经济负担,一些老年患者无法遵从医生的指示。长期疾病会影响老年患者克服疾病的信心[2]。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通常情绪低落、情绪不稳定。长期患病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老年患者的情绪并形成不良情绪。这种类型的异常情绪反应更为严重。因此,病程越长,老年患者越容易在中途放弃,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
(2)社会支持因素:社会支持因素是慢性病老年患者自我效能的另一个影响因素。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证实,社会支持对疾病管理行为和慢性病老年患者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通常表现出被动、依赖性和情感脆弱性。他们仍然希望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会多一些照顾,多一些探访和更多地关心自己。
(3)心理状况:心理焦虑和抑郁是影响慢性病老年患者自我效能的重要因素。慢性疾病具有长期反复发作的特征。许多老年患者有多种医院经历,这往往使老年患者对疾病有强烈的不确定性,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消极的希望和悲观情绪。研究表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具有内向、悲观、抑郁、情绪不稳定和焦虑等人格特征。负面的情绪会使患者失去自我管理的动力,削弱自我管理的决心,因此无法很好地自我管理。在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状态之间的相关性[3]。表明焦虑和抑郁与自我效能水平呈负相关。
(4)适应方式:研究表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可以帮助老年患者获得良好的身心健康,而消极应对方式会增加压力反应的负面影响。积极响应的老年患者可以主动从各方的帮助和支持中受益。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他很可能会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且对药物具有高度的依从性,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自我效能水平。
三、 自我效能在慢性病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自我效能增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影响:对于慢性病老年患者,由于大多数慢性病无法通过临床治疗治愈,因此老年患者必须承担自我管理和长期护理慢性病的任务。为了使老年患者能够完成此任务,他们必须首先获得自我管理的知识,技能和自信,所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国外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情绪调节和社会心理调节的独立且重要的指标。之所以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自我效能会相互影响并束缚自己。自我效能水平在慢性病的自我管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帮助管理患者的行为。进一步改善健康状况,还可以直接改善老年患者的健康功能。慢性病的有效管理并不是要治愈,而是要使慢性病的症状,慢性病老年患者的医疗状况和健康功能保持在令人满意的状态,以便慢性病老年患者能够过独立的生活。
结论
慢性病老年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病程和心理状况等因素对自我效能感有重大影响。因此,应尽量减少相关因素的影响,以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其自信心和应对能力,从而促进慢性病老年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辑委员会.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7:187.
[2]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18,7,(1):37240
[3] 王珊珊,刘彦慧,单秋菊,张翠红,张振香.授权和自我效能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03):234-237.